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岩画)

编者注:王松林、田佳训提供的《萨满文化和中华文明》,原文比较长,所以我们分为几个专题发表,已经发布的文章有:

2月18日发表文章《萨满神论与北方萨满神系》。

2月19日发表文章《萨满圣坛上的女神王国》。

2月20日发表文章《萨满“多层天穹”观与“三界”说》。

2月21日发表文章《“三魂说”与萨满魂化观念》。

2月22日发表文章《“灵魂飞翔”与萨满脱魂术》。

2月23日发表文章《观气——萨满原始气运观念》。

2月24日发表文章《“火练金神”与萨满炼气功》。

2月25 日发表文章《萨满神判观念与卜筮、占梦术》。

2月26日发表文章《萨满神歌——高深莫测的语言魔法》。

2月27日发表文章《萨满神谕的内容与形态》。

2月28日发表文章《萨满面具的分类与原始功能》。

3月1日发表文章《鄂伦春族萨满神偶与神像》。

3月2日发表文章《锡伯族萨满驱邪的心理疗法》。

3月3日发表文章《萨满服饰功能结构与象征符号》。

3月4日发表文章《萨满神帽造型类别及象征意义》。

3月5日发表文章《萨满神鼓、法器种类及应用》。

3月6日发表文章《萨满选徒、授技与承袭仪式》。

3月7日发表文章《神树崇拜与满族的神杆祭祀》。

3月8日发表文章《动物崇拜——原始氏族生存意识的反映》。

3月9日发表文章《鄂伦春族鹿崇拜民俗与艺术》。

3月10日发表文章《古代民族的熊崇拜与图腾意识》。

3月11日发表文章《“熊节”——奇异的北方萨满祭俗》。

3月12日发表文章《北方民族的“骷髅神”——不可思议的祖先神崇拜》。

3月13日发表文章《“神狼”形象及其原始文化内涵》。

3月14日发表文章《满族萨满祭祀的氏族保护神》。

3月15日发表文章《萨满祭类祭程的上古遗风》。

3月16日发表文章《原始部落的萨满雪祭大典》。

3月17日发表文章《萨满鹰祭与满族鹰舞》。

3月18日发表文章《清代宫中祭祀与“堂子祭”》。

3月19日发表文章《萨满“家祭”与满人祭祖》。

3月20日发表文章《大地崇拜的古俗与地神祭》。

3月21日发表文章《山神与山崇拜的萨满文化内涵》。

3月22日发表文章《辽代契丹民族对日月的崇拜》。

3月23日发表文章《英雄时代的萨满文化史诗》。

3月24日发表文章《辉煌的创世神话——《天宫大战》》。

3月25日发表文章《《乌布西奔妈妈》的萨满文化蕴含》。

3月26日发表文章《盗火英雄——中国神话的普罗米修斯》。

3月27日发表文章《光怪陆离的萨满神话故事》。

3月28日发表文章《“满族说部”与萨满口碑传承》。

3月29日发表文章《哈萨克史诗的萨满文化意蕴迹》。

3月30日发表文章《《尼山萨满》——神歌说唱文学》。

3月31日发表文章《“伊玛堪”中的萨满祭神仪式》。

4月1日发表文章《维吾尔族原始形态的动物崇拜》。

4月2日发表文章《鄂温克人的纽拉萨满与“斡米那楞”节会》。

4月3日发表文章《达斡尔萨满起源与神灵崇拜》。

4月6日发表文章《科尔沁蒙古草原“烧博”的传奇》。

4月7日发表文章《敖包——北方游牧民族的守护神》。

4月8日发表文章《西南少数民族的萨满文化遗俗》。

4月9日发表文章《纳西族原始宗教舞蹈——东巴舞》。

4月10日发表文章《萨满“跳神”原始表现形态》。

4月11日发表文章《萨满神舞与满族古舞》。

4月13日发表文章《“二人转”与萨满祭祀歌舞》

欢迎大家共同学习和讨论,欢迎提供宝贵意见。大麦地岩画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大麦地岩画)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岩画,是遍布于全世界的一种古代文化现象,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任何文化遗迹所无法比拟的。全世界大约有70多个国家、780个地区、数千个地点发现了岩画,已录下的岩画图像约2000万个。其中,最有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窑岩画距今约1.5万年,而印度最古老的岩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中国西部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专家认为,这些刻划、绘制在岩面上的历史画卷,是古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其作者正是北方民族作为“人神中介”的萨满。萨满在举行宗教仪式后,还要把祭祀过程画下来。这不是给人类自己看的,主要是给“神灵”观看的,它本身也是仪式的一部分。岩画,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是其生活劳动的真实写照,是原始信仰的艺术再现,是宏伟壮丽的历史长卷,闪射着古人类文明的曙光,是研究原始宗教史、艺术史的珍贵资料。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大麦地岩画太阳神)

一、自然崇拜岩画

大多数岩画都与山有密切关系,描绘了以山神为主题的神话传说。譬如,萨哈连(黑龙江)以北有多座萨满神山,居住着曼君雪神等众多神灵,萨满要千里跋涉到神山采石,才能获得天神的力量和灵性。同时,山林是北方氏族部落的起源地和居住地,山中的万物生灵都有神灵主宰,所以岩画多刻绘在山涧沟口的山坡或峭壁上,山谷前多为视野良好的开阔地带。这些岩画的创作地方,也是古代先民的祭祀之地,岩画中常常出现的人面像,当为他们所崇拜的山神、天神、祖先神等形象。岩画中大量形态各异的人面像图形,就是多神崇拜的表现和象征,是古代先民将所崇拜的各种神灵形象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灵性,以增强原始人群向自然抗争的勇气和信心。

古人类曾经历过严酷的冰河期,先民认为是太阳驱走了严寒,给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万物的生长都与太阳有关,而太阳也是一位充满人性化的宇宙大神。于是,许多岩画中的太阳神,常常以人面像的形式出现,形态各异,图形四周布满辐射状线条,象征着太阳光芒四射,还有将四个太阳放在一起的组合太阳图。这些太阳神形象是自然物太阳和人面两种形象的结合,即人的正面形象加太阳光辉。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贺兰山岩画)

二、神灵崇拜岩画

岩画中的许多人面像岩画,形似面具,表现的是对神的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形象化地记录了远古人类神灵崇拜的发展历程。各类人面像所反映的本质是自然物的人格化。在古人看来,大自然是神秘而不可测的,能赐福于人,也能加祸于人,人们对人格化的自然的崇拜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但是在这一矛盾中,人采取了乞求的形式。譬如,偶像崇拜能使人对神灵的威力增强信心,如果岩画中的人面像,巨齿獠牙,狞厉可怖,就愈发说明神灵具有非凡的本领。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贺兰山岩画)

贺兰口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最早的萨满形象也同史前岩画联系在一起,西伯利亚地区的岩画保留了世界最早的萨满形象,是探析萨满原始宗教在北半球形成和发展最有说服力的物证。

西伯利亚地区的萨满图画流传地域广阔,在勒拿河、安加拉河、奥尔河、贝加尔湖、黑龙江沿岸和外贝加尔等地区的岩画遗存中都有萨满图画。黑龙江上游的钮克扎石崖上,有一幅舞蹈状的萨满岩画,“这个萨满身着饰有流苏的神服,一手握着鼓槌,另一只手握着神鼓,在他的脸部画着着三个大圆点,表示嘴和眼睛。”其它萨满是构图式的人物图形,头上戴着尖顶帽,手中握着空心圆状的神鼓。上述西伯利亚的岩画属于公元前4—2世纪的作品,它们真实记载了在遥远的新石器初期萨满的形象与宗教祭祀活动,这是迄今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是萨满教源于东北亚的重要证据。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黑龙江沿岸岩画)

在黑龙江下游萨卡奇——阿梁林岩画中,也有不少萨满跳神形态的岩画,像是在进行祭祀活动。较为晚出的勒拿河地区的岩画艺术要比阿穆尔河流域的岩画复杂得多,其中有一幅女萨满的图像,“她身着一件华丽的长衫,没戴头饰,伸出的一只手中握着一面神鼓。”中国西部也有诸多史前萨满形象的发现。内蒙桌子山岩画的一幅人面像与众不同,独特之处在于其头顶部饰物,很可能就是原始部落中的萨满形象。阿尔泰山脉阿巴坎盆地岩画上的萨满形象,手持神鼓,产生于18—20世纪。直至20世纪初还有人用这种简括的造型手法予以刻绘。观赏这些具有萨满神格的古代岩面头像,可以强烈感受到萨满神秘文化的魅力。

三、生殖崇拜岩画

生殖崇拜是萨满原始宗教的基本特征,当然,也是岩画表现的重要内容。至今发现的有岩画中,都有许多反映生殖崇拜的图形,有的表现男根,有的表现女阴,有的表现男女交媾,有的表现女性分娩。还有一类属于“印迹岩画”,既动物和人的足迹。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甲骨文日神)

古代先民对蹄印的崇拜是不容忽视的历史现象。这种蹄印崇拜思想,在中国起源甚早,古文献多有记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曾多有论述:“今晋昌郡南及广武马蹄谷南盘石上,马迹若践泥中,有自然之形,故其俗号曰‘天马径’。夷人在边效刻,是有大小之迹,体状不同,视之便别。”《孝经钩命决》谓:“太昊庖牺之母,居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而生太昊。”《史记·周本纪》谓:“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这里传说的巨人迹就是大足印。这些神话传说,说明了足印的感生作用。这些足印岩画是作为感生对象而存在的,是求育的手段,于是产生了足印崇拜,是古人生殖崇拜的生动事例。

在桌子山的一幅岩画中,画面上部为两只似在交尾的鸟,下面是一个人面像,这是一幅崇尚生殖的岩画。在古代,许多民族都将鸟作为图腾,视为神灵,加以崇拜。关于象征繁衍生殖的鸟图腾留下许多传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说商殷民族的祖先为玄鸟;秦女祖先吞燕卵而生大业;满族的始祖布库里雍顺是天女佛库伦吃了神鹊衔来的朱果受孕而生;高句骊始祖王朱蒙是从一个大如斗的肉蛋里“剖卵降世”的……都赋予了生殖崇拜的神秘色彩。研究者在黑龙江岩画的人面像上,发现每个都至少有一条蛇,有的也有两条蛇或几条蛇。他们认为,这些人面像与原始萨满信仰以蛇为生殖偶像的女祖先有着渊源关系,人面雕像的蛇形螺旋纹是雕像的灵魂,或者说,这些人面图像就是由蛇偶像崇拜升格的萨满祭祀的女祖先神像。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内蒙古岩画:日神图)

中国西部阿尔泰地区的岩画,在反映生殖崇拜方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年代久,而且画面热烈、健美。最令人惊奇的是在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都发现了年代特别久远的洞窟彩绘岩画。这种洞窟彩绘岩画有8处:阿尔泰山富蕴县唐勒塔斯洞窟正壁上画有四个椭圆型的女性生殖器;阿勒泰市阿克塔斯在显著地位画有一个女性阴户;还有该县的夹西哈拉海与哈巴河县的杜阿特松哈尔沟、天山特克斯县的阿克塔斯、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东麓喀什噶尔、皮山县的阿日希翁库尔,这些洞窟岩画,在手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均为彩绘,以赭红色为主,杂以少量的白色或黑色。画面上的女性生殖器显得庄严、神圣,给人一种神秘感,突现对女性生殖崇拜的崇高感。这已发现的8处画面是非常珍稀的母系社会的形象实录。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其它省区尚未发现。洞窟彩绘岩画,是年代最古的一种岩画,那么,这些洞窟彩绘岩画究竟距今多少年呢?有专家认为是在旧石器晚期,距今1万年左右,此外,3000年以前古墓中出土的女性丰隆乳房与肥大臀部的木雕与铜塑,也是女性生殖崇拜。由此可知,在远古时期,这里的女性生殖崇拜是相当炽烈的。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内蒙古阴山拜日岩画)

随着母系社会时期人们从群婚制逐步向对偶婚发展。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就开始过渡了,女性生殖崇拜也开始向男性生殖崇拜转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近年来在天山中部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发现的大型岩画。这些男性生殖崇拜岩画,规模之恢宏,造型之优美,人体之硕大,技艺之娴熟,堪称举世无双之精品。整个岩画在120平方米左右的巨大画面上,雕刻出数百个男女互相交媾他舞蹈的情景,其中不少男性形象、生殖器官刻画十分突出,表现交媾动作的其下则是群列的小人,显示了人们对强大生殖力的渴望,以及对在人口繁殖中男性地位的肯定。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动物崇拜岩画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贺兰山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万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据调查,最具有代表性岩画遗存分布在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区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还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享有盛誉的新疆阿尔泰山岩画数量最多,内容多为奔跑的骏马、鹿和羊群,其线条简练、造型生动。有数以千计的岩画雕刻在山体的岩壁或较大的岩石面上,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丰富多彩。

史前岩画中被神化崇拜的动物种类很多,有羊角鹿、老虎、鸟类、马、犬、猴等等。当年这些岩画所处地域水草丰盛、森林茂密,适宜诸多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同时这些动物与古代先民的生活、生产具有密切联系。譬如,北方先民狩猎需要马、犬的帮助,飞禽、走兽、家畜是食物,这些都是岩画表现的内容。表现猛虎形象的岩画,说明这种动物也是这里的居民,先民是在与虎的斗争中生存的,既然崇拜而又惧怕它,于是把虎作为神灵刻划在岩石上。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在动物崇拜中,值得单独评介的是鹿石崇拜,这是鹿崇拜与太阳崇拜的合二为一。在内蒙、新疆等许多岩画所在地,多有碑状或刀状、圆柱形巨石,正面、背面或两侧均刻有多只鹿的图形,故名鹿石,又多在石的顶端刻有圆形图案,这是先民对太阳的崇拜。鹿石也体现了原始先民的鹿崇拜意识。鹿石上的纹样完全是变形的,是幻想的动物形象,是一种神秘的狞厉的美。这些鹿的造型很生动,将鹿的外形夸张变化,形成拙朴的健美。随各只鹿之间的空间大小、形状不同随意变化鹿的动态,鹿角的伸展方向和腿的长短,各鹿之间的形体互相挪让,互不遮拦,不表现前后空间,富于装饰美。鹿石以其独特的个性,表现了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鹿石的鹿造型,体现了先民原始的天真的审美意识,体现了远古时代力量与命运的艺术,是古代先民留下的艺术珍品。

在岩画的动物崇拜中,多有对蛇的崇拜。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遗存有新石器时代的岩画艺术,具有北方洄游鱼文化的独特风格,它的艺术成就在北方古代渔猎——狩猎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在中国广泛分布的各处岩画中,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这些岩画,都是敲刻在沿江岸的玄武岩大圆石之上或在玄武岩的悬崖峭壁之上。当时,由于没有金属的出现,岩画是用坚硬的石器,一点一点敲刻出来的,岩画的线条粗陋而深陷,具有原始的风貌。


原始宗教色彩的萨满岩画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岩画中螺旋纹和回旋纹的广泛使用,来自渔猎民族对蛇、对水的崇拜。岩画中使用的螺旋纹和回旋纹,大致可分为四种:一为浪花形螺旋纹;二为卷蛇形螺旋纹;三为蛇头形回旋纹;四为重圈形回旋纹。螺旋纹和回旋纹的起源,与当地人们渔猎生活、宗教观念相关连。人们长期的渔猎生活,产生了对水的恐惧,随之产生了对水的崇拜,又演化为对蛇的崇拜。蛇也就是龙,是可以生活在水中的神兽,黑龙江称谓就是源于黑龙的神话传说。中国北方先民创造了岩画中的螺旋纹和回旋纹。据考古资料,在新石器时代北起黑龙江、乌苏里江,南至日本海沿岸,都流行这种螺旋纹,并广泛运用到陶器的纹饰上。这种蛇崇拜纹饰,在这些沿江、沿海地区的广为流行,成为当地萨满艺术家创作岩画艺术的源泉。这种蛇崇拜纹饰为后来生活在这里的棘揭人、女真人及今天的赫哲人、奥罗奇人、尼夫赫人等民族所接受与喜爱,并在这些民族的诸多样式的民间美术中得以延用,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调查证明,岩画多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其内容多具有原始宗教色彩。这些岩画所表现的史前宗教形态,显得稚拙、纯真,但又是积极向上的。古代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在现实世界之外,尚有一个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神的世界。天、地、山、川、江、海、动物、植物乃至某些有机体,均被认为其实体之中隐藏着神灵。为了让其赐福于人或转祸为福,必须不断对它供奉、祭祀和崇拜。除了直接对它们的本身,用舞蹈、顶礼膜拜等形式表示敬意外,还有一种简单办法,便是把它们的形象凭想象描绘下来进行祭拜。岩画以雕刻等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生殖崇拜、动物崇拜等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作者王松林、田佳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