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莫大于秦皇汉武"——汉武帝刘彻陵墓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

(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死于公元前87年3月29日(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十四))。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其在位期间,曾用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孝武”,葬于茂陵。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继位后,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从此一蹶不振,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16岁继位,第二年即公元前139年就开始修建陵墓。传说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因在茂乡附近发现了一只麒麟状的动物和一棵长生果树,认定茂乡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下诏将此地圈禁起来,开始营造陵墓。汉武帝在创立自己的伟绩的同时,他的陵寝也在不断扩大。

公元前57年2月,71岁的汉武帝寿终于长安王柞宫,18天后葬于茂陵。茂陵由此才停止了营建,而这时茂陵已修建了53年之久,原来栽下的树木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西汉时期,因汉武帝的陵寝隶属槐里县茂乡而被人称之为“茂陵”。

汉武帝驾崩,埋葬后也未得安宁,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而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唐末黄巢起义时没有钱用,也光顾过茂陵。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虽然有过这么多次的盗挖,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个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

现在,考古专家最看好的是刘彻穿的金缕玉衣。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

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498片,串玉片的金线就有两斤多。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图片来自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