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夠養活一家五口人嗎?

嶺南人士葉生


真的能夠養活五口之家。我們是過來人知道此事,當時月收入三級工四十一:五元基本能養活一家人,何況一百元。這一百元只有大廠礦的主要幹部的工資。而菜店,米店,肉店,物質匱乏,基本憑票,沒有票,就要找熟人買黑市價。物價不貴,五八年~六五年,米從幾分漲至到角把一斤,魚五角多,肉七角來,蔬菜不豐富但三分~五分一斤豆腐也很便五分買一大盆,外面吃粉一角光頭粉,角二肉粉,沒糧票一兩多二分錢,油條三分一根,糖果分錢一粒,蛋五分一個等等。還有上小學一年級三元多一期,小學,中學學費在十元以內。你說能養活嗎?水,電費開始是不收費的,自已買煤燒。房子是農村自有,城市職工單位安排。當時如果月收入一百元,那是高收入啊!在外面做工,工資也不高,幾分錢工資或是元把錢。反正當時社會上人是清苦些,但人有愛心相互串門關心幫助,人心清不復雜而且單純,不擔心這不擔心那的。犯罪率低,打擊力度大,那時對犯罪流行一句話: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哪怕一個小偷,只要一聲喊,路人會自覺圍堵追抓。一旦犯罪,掛牌流街,召開公開判決。誰人敢犯,他不怕嗎?


老葉1074


老夫今年八十。七十年代,我工資五十六元,妻子四十二元,孑女二人,父親去世早未成年弟妹五人,母親無固定收入四十餘元。孑女在單位幼兒園,弟妹全部上學。看病不收弗,弟妹,母親半費,看一次病一,二角錢,公房二戶共百餘平方,交單位租金五,六元/月,未感到生活緊張。生活較寬裕。大家庭,和睦。油,豬肉,豆剩品,棉布計劃供應,但魚,雞,牛,冰凍豬肉,經常有賣。當然這不是六十年代初那三年。但三年困難時,由於幹群一條心,群眾之間相互關照,精神奮發問上,也未感到什麼大問題?


手機用戶6445053857


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年齡不會多大,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四十年前就是七九年吧,那一年的事我記憶深刻,那一年我考上了省重點高中,當時我父親在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那時叫地區,下轄七個縣)最大的直屬企業任職副廠長,我家隔壁是黨委書記兼廠長家,他們都是抗日時期參加工作的老革命了。當時書記的級別是正縣,幾級忘掉了,但是工資我是記得的,110幾塊錢(我那時的夢想就是我這輩子爭取能掙到110元/月),他家兒子大了都有工作不在身邊,老婆是全職家屬,每天的事就是買菜做飯伺候老頭子,110多塊錢還要扣除一點錢固定資助老家的親戚,那時候物資匱乏,但是隻要能買到的肉類魚類雞蛋什麼的老太婆想買就買,為了滋補老頭子身體,老太婆還到附近農村找到養羊的人家訂了鮮羊奶,每天早上拿個瓶子擠了奶送來。我父親當時級別低些,工資七十多塊錢,我母親工資三十多塊錢,加在一起也是一百出頭了,我家加上我兄妹三人一共五口人,我家每個星期可以吃兩次肉,這在當時已經令人羨慕了,當時豬肉八毛錢一斤有肉票很多家都用不完,當時還有節約糧的說法,就是計劃分配給每個人的糧票實際上發到手上沒有那麼多,要扣除幾斤就是節約給國家了,我母親基本上沒有為吃飽飯穿暖衣發過愁,每年過年還能郵寄二十塊的錢給老家的親戚。當時整個廠里正式職工五六百,我家經濟情況當屬前三,那時候工資從六十年代就沒漲過,沒有什麼獎金一說,也沒有什麼額外收入,就是工資,非常透明,誰家大人工資多少,我們這群十幾歲的小孩都知道。再說說職工中低收入的,我一個同班同學男的,姊妹七個,父親是車間工人,每月工資三十多一點吧,母親沒有工作(後期照顧進了五七工廠也就是家屬工),就是說全家九口人每天只能有一塊零幾分花費,每月入不敷出,父親工資只能勉強一家人吃飯還略欠,每月發的勞保手套口罩什麼的都不捨得用,積攢起來織成衣服,我那同學從小學到七九年初中畢業前一年四季都沒有穿過鞋子,大冬天的也是赤腳上學,直到畢業前夕數學老師把自己的一雙白田徑鞋給了他才有了鞋穿。他家也是全廠最貧困的家庭,每年都有貧困補貼,一年最高也就補貼不超過三十塊錢。其餘大部分都是雙職工家庭,一家四到六口人六七十、七八十塊錢收人,基本夠用但也結餘不多。現在想來,那時候每月有一百塊錢,我那同學全家九口人也能夠吃飽飯有衣穿,存錢是不可能的了,那時候大人小孩都穿補丁衣服,而且都是大的退下來的衣服再給弟弟妹妹穿,好在我們廠職工和家屬看病不用花錢,有醫務室,小孩自己去看病報大人的名字就可以了,這也減輕了不少負擔。

囉嗦了那麼多,就是想用我的經歷告訴現在的年輕人,四十年前,每月有一百塊錢,一家四到六口人的家庭可以基本衣食無憂,過的還算滋潤,有病有災的除外。但是那時候的生活標準和現在的標準是天壤之別,那時候是吃得飽穿的暖就叫生活好,現在吃穿不存在了,住的好玩得好想飛哪飛哪想買啥買啥才叫生活好。


用戶66641349353


75年參加工作,央企科研軍工,第一年學徒18塊3毛錢,三毛是洗理費,單位自己 澡堂理髮館。第二年23塊三毛錢,第三年37塊五毛錢。第四年43塊四毛八,工資航空級,算高的。78年每月增加了18塊錢事業津貼費,開始叫保密費。79年中越自衛反擊戰開始,停發了幾個月。82年事業請帖費每個月又增加到23塊。還加一塊五毛錢自行車磨損費。並且開始有了獎金,一線工人每月二三十不等。機械加工零部件,獎金按小時計件,208小時基本工資沒有獎金。208小時以外,每增加,多幹出一小時,四毛錢獎金。一般等級工人每月多幹出七八十個小時就可以了。幹多了會修改工時的。80年代初,家庭開始使用液化氣,標準氣瓶十四公斤,每罐一塊八毛錢。兩年後漲到三塊七毛錢一罐。後來每個職工每月又增加一塊五毛錢煤氣補助費。雙職工如果每個月用一瓶液化氣,相當於自己出七毛錢用一罐氣。消費開支不大,米麵糧油肉蛋憑票供應, 蔬菜單調,每年秋天當地蔬菜公司分配地區,單位派十幾二十臺東風五噸卡和其它類型的大小貨車。自已拉自已分。每年到秋季,就分萊得折騰十天半個月,龍到哪個單位,哪個單位自己派人停產配合拉菜分菜?土豆蘿蔔大白菜一般儲存最少得夠吃四五個月。 海鮮水產魚類內蒙當地市場根本看不到,每個季度或半年中央給調撥一批,每個職工帶魚,或,海昌魚能分四五斤,冬天分的多一些,特級帶魚八毛五一斤,昌魚五毛。就那樣好多老師傅雙職工要一份,一來吃不起,二來有魚沒有油,每個市民糧本每月半斤四兩油吃魚根本吃不起。到冬季單位再派車拉冬儲取暖煤。每戶兩噸,一車煤幾戶撥拉開幾堆,自己搬回去。一噸大塊煤不到五塊錢。穿衣服大部分都是買布料,讓裁縫鋪加工。年輕想穿時髦的,都是讓去北京上海出差的從外地捎回來的衣服。我在單位幹了十幾年計劃採購,辦事兒像個孫子,給人採購東西像個騾子。帶大卡車去北京辦事,那會兒大卡車能停在前門樓子底下。警察過來看看單位的介紹信登記個車號也不管就走了。八月十五節前買月餅,糖塊,小孩吃的動物餅乾,能買半卡車。都的自己一趟一趟從前門大街扛到前門樓子底下裝到車上。去大紅門給單位的人買裸體方便麵,那會兒方便麵沒有包裝,一大紙箱子20斤,全是一坨坨的方便麵,調料裝在一個大塑料袋裡。兩毛五一坨方便麵,要二兩全國糧票。分完以後錢好收。全國糧票每次也收不齊。每次外地出差同事們讓買鞋就得十幾雙,帶車出差鞋買的更多。記得有一次去上海出差,第一次看到旅遊鞋,白色的,真漂亮。在我心目中把鞋的樣式,功能,工藝,材料都顛覆了,原來鞋還可以做成這樣的。58塊錢狠狠心買了一雙。誰知找一下鬼了,回到單位,誰看著誰讓給代買。簡直沒完沒了。進入到80年代末期,吃穿出差在也不用帶買了,上海的大白兔奶糖算是與我告別了,人們的收入大幅度開始增加,我買的第一臺福日牌14寸彩電1050塊錢,三年後,我同事的親戚,農村娶媳婦兒沒有彩電不行,1300塊錢強行把我的電視機抱走了。後來冰箱進入了人們的主要視線,我一次給單位關係不錯的工友代買過68颱風華牌172升冰箱。用火車皮把貨由外地發到本地貨場。義務幫忙不掙一分錢,一生當中也算是一次大手筆了。前兩年退休,工資收入不到三千五。同年參加工作退休的,退休金4500以上。我是離開了原單退休的所以拿的少。


三國老四


我1974年參加工作,因為是家中唯一子女,可留城沒插隊。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38元,幾個插隊的同學讓我請客,我說你們挑地方。結果去了城裡一家大飯店,點菜的時候,大家儘量不點貴的,我大方的點了一道油燜大蝦,3.8元,同學們都說太奢侈了。這頓飯花掉了半個月的工資。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是同學中最有錢的人,那個年代,獨生子女是奇葩,我身邊的同齡人家中都是四,五個孩子,真不知道怎麼活下來的,應該是得益於住房,教育,醫療基本免費,粗茶淡飯,布衣糙棉。那時候病也少,特別是富貴病,據說北京的第一例糖尿病診斷出來時還引起爭論,這就是傳說中的糖尿病嗎?我一直有個觀點,人這一生實際上就兩個死法,一個是餓死,一個是撐死,自己選吧。


閻氏兄弟


我是1962年出生的人,1983年我到一所中學當代課教師,每個月工資43元,吃飯有教師食堂,只管每天吃飯記賬,發工資時把伙食費扣掉,大約每個月15元,感覺已經很不錯了。比較省一點的老師,一個月才8塊錢,因為我的伙食費在公佈的時候大概在15元左右,屬於中高消費了,為此被一位老教師批評過,說我年紀輕輕,不懂得節省,將來拿什麼錢去娶老婆。後來就省了一些,每月大概11元。那時候沒有電話,也沒有其他的太多開支,頂多就一年買一兩次衣服,有時候跟人打平夥搞點吃的。 反正每月43元對於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感覺很寬裕。


厚土生金94008563180


40年前我父親每月36.8元母親掙的好像比父親少 具體少多少我不知道 因為當時我母親掙的錢自己攢著給姥姥家(我因此記恨母親當時妹妹太小不知道這事,到妹妹懂事後也知道了母親掙錢不往家裡放時基本上就不去姥姥家了)再說父親這每月36.8元的工資養活的是一家五口人當時奶奶健在,過的日子和其他人家一樣都是蒸窩頭貼餅子 白麵少一個月都蒸不一次兩次饅頭,孩子多的生活上更是差點有的孩子多的糧食不夠吃還得吃高糧面,當時在隊裡當書記 隊長 會計 出納 保管的生活比工人們好點,這就不用我說原因了 大家應該都明白。那年代掙錢少但物價低啊,夏天拿五分錢去村裡的菜園子買菜瓜 一斤半一個的大菜瓜可以買三個,紅糖顏色的糖塊一分錢兩塊,大白兔兩分一塊。


先看有沒有好評論


100元算很有錢了,記得那時候,冬天有棉衣發(勞保),爸媽都領給我們小孩子穿,還記得用2分錢買了一根甘蔗,一整根的那種,現在要18元(本人喜歡吃甘蔗),我們家4個孩子,爸媽工資加起來150元,還要負擔外公外婆和奶奶,感覺家裡吃飽沒問題,住房水電看病都不要錢,小病去醫務室拿藥就行,大病就轉院。就是物資不夠多,好多東西買不到,什麼都要票,那時候大家都這樣也沒什麼,無憂無慮,單位的氛圍很好,基本家門鎖形同虛設,大家互相幫助,努力工作,沒那麼多雜事,挺幸福的。現在看起來工資高,但開銷大,什麼都要錢,出小區門口就要掏錢,現在的物資豐富,什麼都想買,過得累。還是以前好


小酷1234567890


我家是農村的,父母生了我們兄弟姊妹7個,父母加四兄弟三姐妹,共9口人,最大的54年的,最小的弟弟也是71年的。

那時的農村沒有每月收入多少這個概念,基本上沒什麼現金收入,年終生產隊裡分紅,分的也是工分,扣除了一家人一年的口糧之外,能有剩餘的工分,叫餘糧戶,用它可以兌換現金,1個工分大概2分錢左右,記不清了,一年下來換得的錢大概幾十元吧,絕對不會超過100元,那是個大數目;如果工分扣光還不夠的,叫缺糧戶,也就是你一人家幹了一年,所有的收入還不夠你一家人吃了,還欠生產隊的,當然,你家也拿不出錢來給生產隊補上,會記在帳上,從下年的工分中扣。

在我大哥高中畢業之前,主要靠父親一個人出工,母親長期生病,很少出工,所以一家人基本上靠父親一個人養活,還要供一群孩子上學,所以,我家基本每年都是缺糧戶。

70年代中,大哥二哥相繼高中畢業,在村裡算是文化人,所以在大隊小學裡做教師,也就是民辦教師,不用種田,每月有現金收入,記得他們的工資大概是8塊每月,這在當時的農村裡,算是高收入了。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某年小學開學報名,我沒去,父親問我為啥不去,我說沒錢,我父親說,找你二哥要去。於是我就去學校找班主任報名,但沒敢直接找二哥要錢,因為我那時很怕二個哥哥,他們大我十多歲,又是學校的老師,在學校犯點事都會告到他們那裡,一頓揍是逃不掉的。我跟班主任說,學費記在我二哥名下;記得很清楚,一學期學費1.85元。

恢復高考後,二個哥哥相繼考上了師範,所以,80年代後,他們轉了正,工資高了,每月27塊半,收入很高了,所以家裡買了立體聲收音機,上海喜燈牌的,它的牌子和樣子我現在還記得,村裡第一個買收音機的,大概下圖這個樣子,網上找的。

後來又買了自行車,一輛永久一輛鳳凰,都是名牌哦!那時也沒有其它牌子哦(圖是從網上搜的)

84年張明敏唱的《我的中國心》紅遍大江南北,有一天收音機裡收到這首歌,半村的人都來聽。

從我上面的回憶裡,你大概能對40年前的100元的購買力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知了。


三哥老朱


夠!不但夠還有節餘!

我七十年代初參加工作,在貴州深山裡三線工廠,第一年21元,第二年27元,第三年31元,第四年37元,第五年轉正定二級工44元。每月伙食費10元,朝陽橋每包0·27元三條8·1元,其它費用不到5元。每月總共23·1元。還餘22·9元,這是單身時期,抽菸是轉正定級之後!

結婚後,雙職工88元,住房是廠裡分配,每月房租、水電5元,大米每斤0·139共40斤5·6元左右,每星期趕集購買雞蛋、雞5一8元一個月從高算32元,(包括國家供應的肉,油,煙,肥皂等)醫療費全免,子女托兒、上學費用全免。不到三年,靠自己的力量淘汰了廠裡配發的傢俱,購置了收音機、照相機,電唱機、縫紉機、風凰單車,那日子是過得有滋有味,真正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小康家庭。

當然這是一個普通的雙職工家庭,而農村,城市的幹居民有許多的生活是不能以之相比的,不過貪富之差沒有現在這麼明顯,只是吃好吃壞之分,穿好穿壞之別。現在收入翻了百倍,如果說還養活不了5個人,那是生活質量提高了,七、八十年代不敢想的事現在都實現了,高擋電器,汽車、手機、高檔服裝、旅遊、住房……沒有一樣不要錢,如果能放棄高檔的追求,只是為養活一家人,現在的工資還是有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