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是福氣,被資本家稱兄道弟然後拋棄,還領不到退休金的80後

歡迎前往關注。

讀者們一直想聽我聊幾個話題。

1、馬雲說員工能996是一種福氣,起碼錶示自己還有工作;

2、劉強東昔日拉著快遞員一起喝酒稱兄道弟表示有自己一口吃的,絕忘不了兄弟。轉眼就要裁員三類人:不能拼的,不能幹的,性價比低的。

3、社科院發出預警:入不敷出,80後有可能領不到養老金。

在聊標題之前,我們先聊一個故事。

有很多讀者想讓我推薦影視劇,可能有的人以為我會推薦《大明王朝1566》這種,或者《權力的遊戲》這種。

但都猜錯了,如果讓我第一次推薦,那我推薦《我的團長我的團》。

這片子很壓抑,通篇都很壓抑,壓抑到喪的感覺。我估計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堅持看完。

但它好看就好看在這一點。

電視劇一開始:

一幫打了無數敗仗的殘兵,被送去了緬甸戰場。

上飛機前,長官們把他們的衣服扒了個精光,說是去了之後,會有美軍裝備。

事實上呢?上級明知他們是炮灰,既然是去送死的,何必穿著衣服呢。

你要注意,這是個梗,後面我會再一次聊到。

到了緬甸之後,真就是啥都沒有,沒有槍沒有彈藥也就算了,還沒糧食,甚至沒衣服。

就這樣一群人,擔負著從日軍手裡拯救英國盟軍的重任。

當然他們遇到了一個充滿激情的自封的假團長,外號“死啦死啦”。就是《士兵突擊》裡面那個老A的頭,袁朗演的。這部電視劇是《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出演。

整個過程都非常的壓抑,因為沒有勝利,沒有希望。

他們的出身很差,本來就是殘兵敗將,又被派到一個沒有希望的戰場,打了無數場沒有希望的敗仗。

沒有武器,沒有彈藥,沒有糧食,沒有情報,沒有支援,沒有希望,沒有尊嚴......

他們最後只是想逃回國,這就是僅剩的目標。

但很遺憾,仍然做不到。

因為回國的要道上,有上級部隊,堵住了他們的退路。他們的價值,就是作為炮灰牽制日軍。

他們看慣了生死,看慣了貪汙腐敗的上司,看慣了沒有希望的日子。

整本電視劇還特長,特別特別長,一直都這麼喪。

最後的結局呢?依舊很喪。

他們不得以和日軍決戰,全都犧牲了,包括團長死啦死啦,包括截斷他們退路的師長,所有的人,都犧牲了。

除了那個“孟煩了”,也就是《士兵突擊》裡的班長,作為唯一的倖存者,後來退回了他們的出發地,雲南某個小鎮,寫下了這個故事。

就這麼一個特別特別長,又特別特別壓抑的故事。是我覺得最好的一本電視劇,沒有之一。

因為其它片子本質上都是帝王將相或者幸運兒,只有它像極了普通人,尤其是投資、商業裡的普通人。

我曾經聊過在我還是一個小白的時候,教我投資的老師是個來自華爾街的交易員。

咱們今天叫他的英文名,D好了,以前老叫他阿爾法,太難拼了。

D金融危機被裁員回國後,我認識了他,過了大概有個6,7年之後,我和他有一次的對話,很有意思。

那是我第一次對他看法的轉折點。

在那之前,我對他是很佩服的,覺得他說什麼都是對的。

D回國之後,教人投資,讓人家通過他在國外開戶,代理,收佣金,提供諮詢,各種商業活動都有。

應該說他的客人裡面,賠錢的是大多數,還有賠的很慘的。

賠錢的都管他叫騙子,因為大多數人都是賠錢的嘛,所以他在大多數人心裡應該就是個騙子。

我起初還為他辯解兩句,後來罵他的人實在太多了,我也就懶得挺身而出了。

那時候開始,我就覺得吧,做金融這一行的,和禿鷲沒啥區別。

所謂禿鷲,就是扒拉死屍的。

我曾經和他發生過辯論。

我就說吧,你明知道你的客人裡面,絕大多數,都會賠的一乾二淨,為什麼還這麼坦然的成為他們的老師,收取他們的諮詢費,交易的佣金,乃至各種服務的手續費用呢?

他就很驚詫的反問我,華爾街的本質不就是這樣麼?

客人當然是要輸錢的呀,他們早晚都會輸光的呀,既然他們遲早會輸光,那我不先從他們身上扒拉點錢出來,那不都便宜了後面等著吃他們的莊家們麼?

聽到了麼?這就是他的原話。

還記得開篇的電視劇麼?

我們聊的那群被派往緬甸的殘兵,上飛機前,被扒光了衣服,光著腚上去的。

因為在軍需官看來,他們有去無回,與其便宜敵軍,不如把衣服留下。

當然後來我就沒這麼矯情了,我看他的目光也從鄙視變得平淡。

從崇拜,到鄙視,到平淡,是因為我見多了。

用曹操的詩來形容投資市場,那就是個修羅場。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對於韭菜來說,此生的命運就是被割的,給誰割不是割呢?既然註定要上屠宰場,先被D劃拉一刀,也沒啥不可以的。

反正結局是一樣的。

很多時候,我們的悲歡離合,是因為站的維度低。

你站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一個士兵的角度看戰爭,那就很喪,很殘酷。

因為一個個兵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喜怒哀樂,有情感,他們的失望,落寞,絕望,會讓你難過。

但如果你站的宏觀一點再去看這個問題。

它就顯得很平淡。

在蔣介石的桌面上,派杜聿明率領十萬大軍入緬甸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美軍援助。

所以從出發前,他們的命運已經決定了。

你站在這個視角看,其實沒有悲歡離合,就像一群螞蟻。

身為螻蟻,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都是被更大的決策裹挾著而已。

D曾經看過我們號的文章,他私下裡跟我是這麼評價的。

他覺得我說的都是廢話。

廢話不在於我說的對不對,而是沒有任何意義。

“你告訴韭菜們,做任何事都有風險,那又怎麼樣呢?他們有的選麼?

他們可以像你說的那樣,不在高位買房,不去炒股,不買基金,不買理財產品,不相信任何宣傳。

但問題是:

他們找不到高薪的工作,而且要996;

就算身體好沒有進ICU也難免中年被東哥這樣的老闆以拼不動了掃地出門;

出門之後他們熬到晚年也拿不到退休金。

他們有負擔,有家庭,有壓力,有教育,有養老,有醫療,他們需要錢。

可是呢?掙不到足夠的錢。

他們知道你說的所有的風險,他們知道每一條路都是九死一生。

其實他們都知道的,不用你講。

問題是,他們有別的選擇麼?

你告訴我?”

面對這隻“老禿鷲”的言論,其實我無法反駁。

他認定了這些“韭菜們”不得不被割,於是他也就割的心安理得。

我不能說他說的都是錯的,這就像《我的團長我的團》。

你不想打仗,你不想送死,問題是,也沒給過你退路。

這就是普通人面對的困境。

充滿了喪,充滿了絕望,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也許三五個人,可以被蔣介石特批一下,讓你回國。

可是這十萬大軍整體的命運,是註定的,裹挾在命運的洪流裡,誰也很難蹦躂出來。

就像電視劇裡插曲《葬心》的歌詞:

天給的苦,給的災,都不怪 (你注意是天給的,你怪也沒地兒怪)

林花兒謝了,連心也埋 (埋心就是埋葬了希望,連希望也沒有)

......

我後來不覺得D是個很壞的人,因為我習慣了。

我曾經聊起過昔日的大老闆,做一個天量的項目,忽悠了無數的乙方公司投入。

有很大的外企因此退出中國,有很大的外企因此被賣掉了,更有些中小企業,直接倒閉了。

有一家倒閉的百來號人的企業的技術的頭,就曾經屢屢給我來電話。

意思就是:當初你們說的未來那麼好,有多少多少的訂單,回頭甲方說不要就不要了,我們一個原本上市有望的企業,瞬間就倒閉了。

我在這個企業裡奮鬥了十年,現在竹籃打水一場空,所有期權都兌現不了,沒法買房沒法定居,真的很傷心。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我和D也沒啥區別,無非在不同的領域裡而已。

我很清楚這哥們的命運不由他做主。

他只是栽在了第一步,一開始項目就沒成,把他們公司拖垮了;

其實就算熬過第一步,他們公司起來了,等上市的臨門一腳,也一樣會想盡辦法幹掉他,剝奪他的股份,讓他出局;

就算他命硬,愣是熬過了第二步,等公司上市,解禁前的一段時間裡,資方也會做空,誘使拿不住的前期小股東低價吐掉籌碼,他也賺不到多少錢。

後面等著他的人生陷阱,還有一籮筐......

商業的本質也就這點事,沒有什麼美好的在等你。

別說他,就是他的老闆也像杜聿明手下某個團長一樣,註定當炮灰。

但他有的選擇麼?

其實沒有。

他不創業,註定沒錢,創業,註定炮灰。

就像《投名狀》裡一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過完一關還有下一關等著。

其實對我們大老闆來說,他也是受命行事,而我等,都是命運裹挾中的一隻螻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一直覺得《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結局不夠完美。

如果按照我的想法,孟煩了最後就應該寫下這個故事,然後隻身前往緬甸。像《水滸傳》裡吳用一樣,找一棵樹,掛一根繩子,把自己懸掛上去。

應了《紅樓夢》裡那句話:

大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