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2019年4月12日

张传伦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岳飞石刻画像拓片

提示语:

岳飞三十九年短暂而壮伟的人生,早已融入历史的长河。在这壮阔的波澜之中,兴风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两种势力、两种人格的博击,忠奸贤愚,一时间真假莫辨,难以遽分,纷纷溅起奔腾的浪花,经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湿着我们幼稚的心田……

国人鲜有不知岳飞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万字,提示语不过数百字,请耐心读完,于览顾全文,不无裨益。可以“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简言之:

属岳飞名下的诗词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词:

《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遥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两首诗:

《七绝.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这五首诗词中,有两首是后人托作。

词为:《满江红.怒发冲冠》。

诗为:《五律.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一词一诗均为明朝人托岳飞之名而作,然却不忍也不能说是伪作。

尤其是《满江红.怒发冲冠》虽非岳飞亲作,但它自明朝中叶问世以来,影响之大、流传之远,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首诗词可与之比权量力。

虽憾托作,仍不失为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篇,词中完全表现了岳飞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

岳飞的横幅书法“还我河山”,是一民国人士从相传为岳飞手书李华《吊古战场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吊古战场文》亦非岳飞所书。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飞回军,是阴谋,“风波亭”杀死岳飞的是秦桧,更是宋高宗。

何为“十二道金牌”?金牌并非纯金制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书写皇帝传达紧急军务的命令,全称是“金字牌急脚递”,是北宋熙宁年间朝廷设置的驿传,日行500里,速度最快。

宋高宗铁心杀岳,交由秦桧罗织罪名,最后关头秦问宋高宗是否决定杀岳飞,高宗称是,狡猾的秦桧又说还请陛下考虑三天,再行定夺……

宋高宗赵构与岳飞,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关系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这一对君臣经常私下聊天,说些家常话,高宗非常关心岳飞,从谈话的内容来看,甚至很像是无所不谈的两个发小好友,岳飞年长高宗四岁。

高宗给岳飞的御旨,有不少是亲笔所书。

高宗杀岳飞,内心是愧疚的,不得不尔。

一个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与皇权,与“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轻,帝心最明乎此道,况且岳飞拥天下雄兵劲旅之最锐者。

万一岳飞要造反,天下将姓岳而非姓赵了……

一、

绍兴三年,宋高宗之于岳飞圣眷渐盛,岳飞声威大振,朝廷倚为长城,君臣关系非常亲近而融洽。

《宋史.岳飞传》有记:“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岳飞“春殿语从容”,奏答得体,深明大义,君臣推谈甚惬。

高宗赐岳飞御书“精忠岳飞”,正此“精忠”二字乃为后世将岳母刺字“尽忠报国”,误传为“精忠报国”之缘由。

绍兴四年,岳飞率军收复襄阳,高宗大喜,“授岳飞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

自此,陛见不断,君臣年年相见。

绍兴“五年,入觐,封母国夫人……”

这一年,岳飞封侯,“进封武昌郡开国侯”。

绍兴六年,张浚“独称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宣抚河东,节制河北路,再战皆捷,中原响应。九月“飞自破曹成、平杨么”。

绍兴七年,岳飞蒙诏入见,高宗与岳飞君臣感情愈发亲融,闲话聊天,经常聊至兴处。

高宗问岳飞征战坐骑可是良马?

岳飞答到:臣原本有良马两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几斗,要饮清洁的泉水一斛,若非干净的食料和水,宁可饥渴也不接受。揽辔骑行,开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奋鬣奔驰,从中午跑到黄昏,还能跑两百里,此时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是因为二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弥满却不逞一时之勇。二马是跑远路的良驹骏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马在历次战役中先后死了。现在我骑的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过几升,从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缰绳还没坐稳,它就奔腾起来,刚跑百里,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是死了一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却易饱和,逞强斗勇却外强中干。不过是平庸之马而已。

高宗赵构闻之入耳,称善不已,说是爱卿的议论大有长进。

高宗越加重用岳飞。说刘光世军纪太差,其为将门之后,朕待他不薄,众将中,朕擢升他为大将最早,然其不肯为国家担负重任,拖延剿寇时机,多次有违朕命。

当其时,南宋有四支军力强大的队伍,统帅分别为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世有“中兴四将”之称。

刘光世至少有两件关乎军国大事之所为,令高宗不悦。

高宗任刘光世为江东宣抚史,守卫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挥,光世六次上书说不能接受杜充指挥,惹得高宗大怒,诏令不允刘光世进入殿门,刘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飞河南相州的同乡,曾是岳飞的上级,继宗泽之后的第二位军事长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飞上书反对高宗南迁,以越职议事被革职。不久追随宗泽守开封,宗泽十分赏识岳飞,升为统制。岳飞受宗泽影响很大,宗泽是抗金初期坚定主战派的军事首长,沉着刚毅,后人可从他的一首七言绝句中,领略他大战在即,从容不迫的元戎风度,诗曰:

伞幄垂垂马踏沙,

山长水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

缓步徐行静不哗。

宗泽生前二十余次上书高宗,坚决主战,反对议和,率军十三战连捷。

壮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东京留守,岳飞从杜充南下作战。

仅从刘光世看不起杜充,不愿接受杜充指挥,便知刘光世是何等桀骜不驯的人物。

刘光世和岳飞都曾先后驻军池州。

岳飞在池州写了一首诗《七绝.登池州翠微亭》,后人为偭怀岳飞功德,勒石刻铭,此诗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池州在今安徽省,当年岳飞驻军池州,登临城东南齐山翠微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绝.登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读到它,是少年时代,这首诗收录于《中国文学史》。

十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说:

“祖国秀美的山川,刚刚唤起英雄无限的柔情爱意,却来不急细细欣赏,短暂的云水居停,好在还来得急吟诵这样的一首小诗,声调一如书生吟来,清发而俊朗。因杀敌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马远去……”

《中国文学史》评价此诗:

“透过这寥寥的二十八个字,人们仿佛看到祖国一位最好的儿子,在杀敌的百忙之中,偷闲看望一眼伟大的母亲。”

《宋史》中无章节记载岳飞与刘光世有什么特别的交集。

朝廷以“莫须有”问罪岳飞,秦桧罗织一大罪名是:“应诏淮西不救。”实则是刘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悦。

时在绍兴六年九月,伪齐王刘豫遣其子刘麟,侄刘倪,寇犯淮西,刘光世欲放弃庐州不守,张俊欲弃盱眙,此二人为自保,同时上奏高宗,召岳飞率兵东下,阻敌锋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于此,《宋史.岳飞传》记:“帝(高宗)虑俊、光世不足任,命飞东下”破敌。

高宗继续与岳飞聊天说刘光世这厮这般作为,竟然还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个小妾为孺人。光世此招,路数甚高,意在让皇上放心,光世无大野心,所好者,无非醇酒妇人罢了。

宋室南渡以后,各大将纷纷加封爱妾之事自光世始,渐成定例。

高宗驭将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许多,也同样继承了徽宗的文艺特长及“足球运动员”的好身体,父子都好蹴鞠,这是一项中国发明的流行于宋代宫廷、贵族间的高雅运动。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传位于八帝,南宋享国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错,这当然是后话了,此处,还须加上一句,高宗赵构是国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较为会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难言之慨,不在芜文详析之列。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优点,前面说过了,善与臣下套近乎,特会聊天。

哪怕是对刘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温慰一番,老实说,刘光世大宋名将之后,可谓“红二代”,纵有过,用之也放心,拥兵自重,也不会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范宗尹上奏说:刘光世手下冗员太多,耗费太大,请准将其中老弱裁减下来。高宗说:等朕来日写信给他,如同一家人之间的礼仪,方能使他不生疑义。

岳飞却是忠义耿直,不善敷对君王之道,国土沦丧,二圣被掳,岳飞内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独持正义,讨论问题从不给人留有余地,为日后埋下了祸患。

岳飞自宣和四年岀山,虽奋起草泽,智勇绝伦,屡建不世之功,然其云路多阻,同僚见嫉,朝廷见疑。

建炎初,岳飞以下级军官上书高宗,以越职夺官革职。然读此书洋洋数千言,忠臣所论,不唯大义凛然,节录一节,亦可见岳飞文气宏深,不让古贤: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我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上此书不久,岳飞诣河北招讨史张所。

张所为国惜才,待之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宋史.岳飞传》载一段张所与岳飞对话,即见飞之武略,又见飞之文韬:

“所问曰:‘汝能敌几何?’飞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谋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盖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纵观历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刘光世军纪太差,他的部队今后就交由爱卿统帅吧!

这是试探,岳飞不知,非常兴奋地回禀:陛下,我一定带岀一支天下劲旅,不负圣望……

此语必然惊了皇上,朕思你岳飞所率劲旅,已占天下三分之一,战斗力最强,光世军再归了你,朕恐怕寝食难安……

高宗一心想听岳飞的回话,怎么着也应是这样的:谢陛下信任,臣不才,难应此重任云云……

当然,似这般说,岳飞就不是岳飞了。

四大军头中的岳飞、韩世忠,同为忠臣无疑。

张俊奸臣,岳坟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韩世忠像

张俊不同于秦桧,千秋功罪当客观评说。抗金前期,张俊功勋卓著,官职也在岳飞之上。随着岳飞的屡立战功,声名地位超过了张俊,张俊岀于妒贤疾能的本性,为了自身利益,参与了秦桧陷害岳飞的阴谋活动,提供伪证,堕落为秦桧的帮凶。

刘光世若衡其忠奸贤愚,差不多属于中间人物,体制内的军中枭雄,黑白两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强,慑服各地流冦、土匪、叛军最具强梁手段,收拢、制伏此等杂流。光世号召力之大,甚至无须“传檄而定”,纷纷来投,云集麾下,乃至光世军人数最多,盖因龙蛇混杂,军纪很坏,兵士相对自由,乱世扰民以自肥。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愿投军纪最为严明至为严厉、严酷的“岳家军”,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命斩首示众。

士卒夜间休息,百姓怜惜主动自开大门接纳,无一兵卒敢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刘光世庶几可为“混世魔王”,马上横戈,雄气纠纠,不甚看中金钱,业曾将财物贡献朝廷,以作军计民生之用。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刘光世

光世素有豪气,廉颇不老,临大战而有大宴宾客之兴。

戎机攻略有大胜也有大败。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当此正气多与王气合,其能尽摒内中邪魅,为宋皇杀敌建功之业,《宋史》不少载。

高宗很给他面子,罚咎则必须,处分并不重。虑其将门巨子,将士多出其门下,影响军心。加之光世政治头脑精明,随世势沉浮,不被权奸秦桧所忌,因此而能忝居荣宠,终老一生。

岳飞忠直耿介,一心收复失地,喊出的口号是:“迎取二圣回朝。”

这显然触犯了高宗最大忌讳,父、兄回銮,朕将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来,乃岳飞之不忠,倘忠则有之,则忠于徽、钦,于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时,岳飞出于忠义言于高宗曰:“陛下无子嗣,可早立贤侄为储君。”

此语亦犯下皇家忌讳,岳飞浑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飞初心不改。

岳飞将他无比的忠诚,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依岳飞之机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师,后果之严重!于此处,《宋史.岳飞传》记:

“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徒,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岳飞虔敬、沉郁的家国情怀,赤胆忠心,天日昭昭!如此关头,依然惦念天下百姓,为保生民安全,滞军五日,以遏金兵来犯,待百姓逃难到南方,遂急急上奏圣上拨六郡闲田安置避寇的难民。

而岳飞早已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

呜乎哀哉!吾华有忠臣猛将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

如果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故有史笔评岳飞难免愚忠之议。

岳飞总资文武,宏猷韬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时人有谓情商远逊智商,此语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飞不计个人安危得失的孤忠义节,“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的上一句,让我马上联想到宋高宗赵构朕思所虑者,只有杀了岳飞,才能“了却君王天下事”。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百代俄倾,岳飞得到了世间最普遍的尊重与敬爱。与此同时,国人也表达了对秦桧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视。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杭州岳庙秦桧夫妇塑像

二、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今属河南省安阳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苏东坡辞世后两年的北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将之雄的岳飞岀生,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务农,岳飞的母亲深明大义,“岳母刺字”的故事流传很广。其父岳和也是忠厚之人,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乡人耕种侵占了自家土地,他便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到期不还,他也不逼迫人家还债。

岳飞岀生时,有一只天鹅,在屋顶上空鸣叫着飞过,于是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岀生不足一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着岳飞坐进一个大缸,被河水冲到岸边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神奇。

岳飞少年时就有气节,忠厚寡言。家贫,但能好学勤奋,喜读《左氏春秋》和孙膑、吴起的兵书。

岳飞生有异禀,力气惊人。不到二十岁,可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传授。

周侗享有陕西大侠,铁臂膀之誉,武功源于少林,师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门下。

周侗弟子很多,据传水浒英雄卢俊义、林冲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传的是岳飞,周侗认岳飞为义子,于武功、作战指挥、排兵布阵等军事技能,尽皆倾囊相授。

周同死后,岳飞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摆上供品祭奠。

父亲认定岳飞仁义,故励岳飞说:“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献身吧!”

时势造英雄,岳飞青年时代也完全具备了一个可以建大功于国家民族的英雄底蕴与本领。

岳飞作战机智勇敢,战略上邈视敌人,战术实施上谋定而动,战前招集各位统制一起谋划,不打无准备之战,无往而不胜。

战场上突遇强敌,敌众我寡,岳飞按兵不动,敌将莫测虚实,退兵不敢犯。

最令敌人胆寒的是岳飞擅长以少胜多,万夫难挡。

岳飞无论是做下级军官,还是拜将封侯,每逢征战杀伐,“敌虽众……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

“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敌帅兀术初不知岳飞被“十二道金牌”诏之班师,将弃汴败走,叹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

冷兵器时代,个人武功了得,“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岳爷爷”。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四九新政后,官方对岳飞生平事迹的大略记述是: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年投军,任秉义郎(下级军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书反对南迁,被革职。不久随宗泽守卫开封,任统制。泽死,从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渡江南进,他移军广德、宜兴,坚持抵抗。次年,金军在江南军民的反击下,被迫北撤,他攻击金军后队,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绍兴三年(1133),因镇压江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得高宗所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汪清远军节度使。绍兴五年,又从张浚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后驻军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联络太行义军,屡次建议大举北进。绍兴九年,高宗、秦桧与金议和,他上表反对。次年,兀术进兵河南。他岀兵反击,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义军纷起响应。这时高宗、秦桧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与养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武穆遗文》(一作《岳忠武王文集》),诗词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时,听乡绅“说岳”,大人们嗟叹不已,说我们这个国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坏的人,这一好一坏,“自古正邪同冰炭”的两个人,正是岳飞和秦桧 。岳飞被杀于风波亭,千古奇冤,要杀岳飞的是秦桧,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为最不愿徽钦二圣还驾的正是这位当朝的皇帝,金瓯叹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难舍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战和之争,终于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即将大胜而划上句号,决定岳飞命运的时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谕主和之意,秦桧说还请陛下慎重考虑三天,再做定夺。

元帅岳飞绝不是国务总理秦桧可以轻易杀掉的,皇上铁心杀岳,他才敢有恃无恐地组织实施。

三天后,皇上圣意已决,主和。

秦桧第一要做的是罗织岳飞的罪名,封建社会奉旨杀人、依律杀人也要有无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谳行刑,而岳飞的忠诚是无懈可击的,于是元帅韩世忠问秦桧“岳飞的罪名是什么”?秦桧回答“莫须有”。 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这个“莫须有”,是“没有必须有”,“也许有”。新的解释是,陈鲁豫采访李敖,李敖说他在宋书中查到,“莫须有”是宋时的口语,什么意思呢?“等等看会有”。李敖没有说明是在哪一本宋书中看到的,知识需求确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书?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陈鲁豫访李敖

2010年,李敖在刘长乐的安排陪同下,访问杭州,许是因了岳王坟就在西子湖畔的缘故,李敖谈岳飞,爆料最多,举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须有”这一罪名,较之接受陈鲁豫采访时,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别声明查阅了二百多种宋书,方得此结论。更为爆冷的一条是理学家朱熹不喜岳飞,针对岳飞有“骄兵悍将”之讽,此语于“岳家军”亦不无贬抑。其三,岳飞被杀有一罪名是岳飞骂皇帝乘坐的车,侮辱圣上。秦桧的“等等看会有”,最终找到的会不会是这“指斥乘舆”的罪名呢?李敖没有说,至于李敖此番说出有此“指斥乘舆”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无一语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据的高手,一向善用证据说话,斯言不虚,亦乎可信。

稗记有传秦桧构岳飞狂悖之罪,妄比开国皇帝赵匡胤,捏造岳飞曾言“己与太祖皆三十建节”。

《宋史·岳飞传》记秦桧陷岳飞另一罪名是“应诏淮西不救”,指岳飞在绍兴十一年淮西战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飞进师,岳飞按兵不动。秦桧为掩盖真象,待岳飞初下狱,“桧令亲党王会搜其家,得御札数箧,束之左藏南库”,十五御札尽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飞这一罪名的原始证据,被秦桧蓄意藏匿。孝宗时,岳飞彻底平反,岳飞三子岳霖请于孝宗,赐还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辩验汇次,凡出师应援之先后皆可考”。

岳飞文武全才,有诗文传世,声闻遐迩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 ,自明代中叶以后,每当国难当头、外侮当前,这首词无疑是鼓舞国人奋起斗争的冲天号角。

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清晨播放的第一个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首词可以产生伟大的号召力,文学艺术有如此作用,于国史中观之,此乃绝无仅有的孤例。

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差强可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做等量观,法国社会每逢时局动荡,统治者都会将此油画从博物馆壁上摘下,藏之库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变而成爆发起义的导火索。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拉克罗瓦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

令国人遗憾的是油画《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的原作真迹,面世百年,从无疑问。而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近代学者余嘉锡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飞所作,是为明人的托作。余氏之后夏承焘于1961年发表《岳飞满江红词考辩》一文,与之桴鼓相应,赞同余氏所论之外,且有新见。1980年,台湾《中国时报》,发表孙述宇《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的质疑》一文,注重于词的文字内容和词作风格的疑义阐发,这篇文章很快在内地的《参考消息》上转载,迄今为止,余、夏、孙关于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一词的研究,仍是最有说服力、庶几可为定论的考证,我亦服膺其说,只觉三君考证之文,于文章题目似不应简化命题,《满江红》三字词牌之后,须加诸“怒发冲冠”四字,属岳飞名下《满江红》词有两首,两首词的首句分别是“怒发冲冠”和“遥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遥望中原”,学术界素无真伪之疑,奉为岳飞亲作。笔者于此特为标举,并非要做目珠之判,“怒发冲冠”一词,虽叹托作,犹不失其自明中叶以来无比巨大的价值和无可取代的历史作用,所谓“疑之而其词不因我而废,听其流行可矣”。然观真作“遥望中原”,声华不振,恒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为一叹!

“怒发冲冠”一词最早载于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阶编辑《岳武穆遗文》,乃据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文,此之前,不见经传,宋元正史稗文均无一字记载。数百年后,此词忽现于明中叶后期。赵宽碑记中述及岳飞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岩张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订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分明就是“怒发冲冠”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可饮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岳飞蒙冤七十年后,其孙岳珂编著《金陀粹编》,未录“怒发冲冠”一词。珂富收藏,玄鉴精微,于宋时贤诗文搜集,不遗余力,更无疏漏乃祖这首声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况其父岳霖先期访求岳飞遗书文稿,始于嘉泰三年恭撰《岳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书,凡历三十一年,仍未裒辑此词入书,适乃又一力证。

“怒发冲冠”下阕“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一句,严重违背地理常识,岳飞伐金的终极目标:直捣黄龙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内,贺兰山在甘肃河套之西,相距数千里之遥!南宋时属西夏国,“这首词若真出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承焘此说,的乎杰识!若止于此,又非完论,妙在其继而据史考证明代北方鞑靼逼居河套,进则骚扰东北西北,由明中叶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间,鞑靼铁骑鞭锋所向西指甘、凉,十有八九取道贺兰山阴。大明王朝终于在弘治十一年,有赖明将王越在贺兰山的卓越指挥,方始击败鞑靼,打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胜仗,“踏破贺兰山阙,在明代中叶实在是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会有此地理形势的认识和时代意识。有鉴于此,夏承焘进一步推论“怒发冲冠”的作者是明将王越或为其幕僚代笔之作。然依现有资料审之,明确“怒发冲冠”究为何人所作,落实在名头,尚无铁案可定,明人托作允称无疑。

四十年前孙述宇论文倾向于文学上的质疑,风裁格调,甚以为与岳飞真作《小重山》一词蕴藉大不相同 ,“《满江红》,激昂慷慨,英风飒飒,是一首英雄诗。但英雄诗是做不到英雄的诗人想望着英雄而创造出来的。真正的英雄心里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为他们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会把这些豪杰事务看得这么了不起。岳飞多年奋斗和掣肘挫败的阅历经验在情绪上留下了印记,他的《小重山》词,就有一种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说还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绍兴三年,雷霆迅烈,岳飞在三月内,一举收复襄阳六州。

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三十二岁封“武昌郡开国侯”。驻节鄂州。

为赵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骄矜自傲,在兹念兹不忘的仍是北伐大业。

前不久,因为战绩辉煌,岳飞屡建不世之功,圣眷渥隆,高宗御笔亲书赐岳飞。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宋徽宗瘦金体

高宗赵构乃徽宗第九子,与父皇同为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徽宗自创“瘦金体”,笔势硬瘦而遒劲。子虽不及父开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书能画。后人评高宗的书法“初学黄庭坚,后学米芾,惟属意于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飞”书两开,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体岀二王堂奥,深得宋人神韵。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宋高宗书札“付岳飞”

书札内容,有关军国大事,却被高宗拟之温情脉脉,可见当时君臣关系非同一般,开头即“卿盛秋之际……”文尾更见圣上对岳爱卿厚望之殷切:“如卿体国,岂待多言”。

第二开上端,有清乾隆御书题跋七绝一首,竟也意味深长:

“飞白精忠早赐旗,霜寒又廑上流师。本来原是腹心托,十二金牌竟若为。”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清乾隆跋题“付岳飞”书札

有清一代,康雍乾三帝,汉学水平之高不让翰林学士。乾隆一代帝王,底子也是读书人,学问是由国中最博学的汉臣所传授。

几百年后,乾隆三希堂南窗下展玩宋高宗“付岳飞”书札,心态是平和的,无一字抑岳之词,虽然岳飞曾经痛击他的金人祖先,他只是敏锐地拈岀关乎高宗、岳飞的两个“史实典故”------“赐旗”、“十二道金牌”。

实则,有清一代三百年,清廷自始至终,十分谨慎小心地推行“扬关抑岳”种种举措,三国的关云长被奉为“武圣”、“百世人极”。清帝更是加封云长为:

“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

可谓天下第一美谥,一连串的好字眼,简直无可复加。

宋元时代,崇关之风气并不似清朝这般隆重,史家以为若求“文武全器”,岳飞有胜于关公处。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宋史.岳飞传》传末有论,诚允正允公之语,慨当照录,用示后人不忘岳飞之文裕威德、高宗之不仁不公:

“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岀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鸣呼冤哉!”

四、

时在绍兴四五年的某一日,晴空万里。

岳飞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写下一首《满江红.遥望中原》,这首词的词名有作“登黄鹤楼有感”。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黄鹤楼

此词是为岳飞登高远眺,即兴抒怀之作: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廓。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篷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放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遊,骑黄鹤。”

此词吟来,顿觉不同于明朝人假借岳飞之名而托作的“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登楼远眺北方失地,引起了对故国昔日繁华的追忆,“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二句,道岀宫宛的雄伟,联接下两句:“万岁山前珠翠绕,篷壶殿里笙歌作”极风月之盛,写岀一派歌舞升平的壮丽景象。

风云突变,笔锋转至上半阙后三句:“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花柳龙阁,笙歌翠舞,荡然一空。

下阙:“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是写实,兵士浴血疆场,鲜血滋润着刀刃,百姓沉埋于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英雄悲悯天下苍生,然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涌岀:“何日请缨提锐族,一鞭直渡清河洛”,直抒杀敌的迫切心情,壮怀也激烈!

词末三句:“却归来,再续汉阳遊,骑黄鹤。”

岳飞是大英雄,也是一介书生,充满豪情地想像着胜利归来的情景,书生意气,英雄也浪漫。

这一首《满江红.遥望中原》为岳飞真作无疑,却被明人托作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巨大名声所掩,知者甚少。

读者拨冗兴读此文后,不忘“怒发冲冠”可矣,更不应忘记岳飞真作“遥望中原”,以慰英灵之魂,以全史乘之公。

然也,不容否认,拟英雄圣贤之名,托文造事驰情于词翰法书,本意出于宜教化、旌人伦、挽国运 ,厥为体察时务之必须。许多年来,广大城乡戏曲舞台上最动人的一幕,是岳母刺字,随着岳母手中的芒针在岳飞背上缓缓刺出“精忠报国”四字时,剧情进入高潮,台下的百姓动情、深衙的官员满意、大内的统治者也为忠君爱国的伦理纲常深入民心而欣慰,故事安在第一民族英雄岳飞身上,才最具道德文化的价值,岳母刺字,宋史不传,宋人的笔记和野史亦无记载。《宋史·岳飞传》记岳飞背上有字,未注何人所刺,又非“精忠报国”四字,原文是:“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岳母刺字

抗战期间国统区小学生国文课本扉页上赫然印明岳飞“还我河山”四字草书,此幅横披,史上从无一人见过缣楮真迹、原石拓本,又从何而来?这件杰构凝聚了全国军民抗战意志的寥寥四字,其拼造者是江苏嘉定文字学家周承志,周先生捷思敏锐,以为抗战军兴,亟应吸取民族英雄岳飞的浩然正气,仰岳王神威以振奋民心,遂从相传为岳飞手书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碑拓中,取“河水荥带,群山纠纷”中“河”、“山” 二字,“秦没而还,多事四夷”中取“还”字。“奇中有异于仁義”,取義字下半部“我”,组合成“还我河山”四字题额,后经童世亨、金兆梓先后刊登于地图册扉面和杂志之上,及至印在小学生的课本上,从此“还我河山”深入妇孺之心。

告诉您一个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飞

“还我河山”,虽非岳飞原作,世人并不计较英雄手泽遗文之真赝,凡有涉先贤之流绪,在中国人的感情世界里,宁信其真。历史学家黄仁宇凭史家睿目,看清了国人的史学观:只重是非,不重真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