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成語釋義

葉公好龍:語出《新序·雜事五》,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出場人物

NO.1 葉公

原名: 沈諸梁

出生時間: 春秋末期楚國人,具體不詳

去世時間 : 具體不詳

職業: 軍事家、政治家

在職業績: 平定白公之亂,治水開田,葉姓始祖

自畫像:

“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NO.2 孔子

別名: 仲尼

出生時間: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去世時間 :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職業: 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

在職業績: 開創儒學,編纂《春秋》,修訂《六經》,創辦私學

自畫像:

“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成語典故

這是西漢著名學者劉向在其《新序·雜事五》記載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葉公。相傳,葉公非常喜歡龍,他的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就連居室裡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的行為,後來被天上的真龍知道了。真龍為了表示感謝,便從天而降來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裡。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他失魂落魄,驚恐萬狀,轉身就往外跑。

這個故事說明,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罷了。後來,這個典故便常常用來諷刺“葉公式人物”,揭露他們一味唱高調、不務實際、兩面三刀的行為。

“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那麼,歷史上的葉公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為葉公平反之前,我們需要先簡單介紹一下葉公的生平。葉公本名沈諸梁,父親是楚國大夫沈尹戌,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由此看來,葉公是堂堂正正的楚國王室貴胄。因其父在吳楚交戰中屢立戰功,年紀輕輕的葉公,24歲便被封到楚國北疆重鎮葉邑為尹。葉公在葉主政期間,勵精圖治、興水利、勸農桑,使葉地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葉公還組織了民眾修築水利,是中國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

“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公元前479年,重臣白公勝在楚國都城發動叛亂,劫持惠王欲自立。時值耄耋之年的葉公聞訊後,不辭辛勞,親率大軍去平叛,經過一番苦戰,葉公順利平定白公勝之亂並迎接惠王復位。為了表示對葉公的重用,惠王封葉公為令尹、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然而,葉公在平定邊夷,整肅朝政後,讓位於他人,還歸葉邑,最後身老於葉。他的子孫,後來以葉公的封邑為姓,並奉葉公為葉姓始祖。

“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葉公陵園


從上面看來,葉公是個很不錯的人才,那麼怎麼就有了“葉公好龍”的成語呢?葉公又怎麼成了表裡不一、口是心非的代名詞呢?故事要從孔子周遊列國講起。公元前489年,孔子率領一眾弟子周遊列國,當時,葉公在楚國朝野和諸侯各國之間名聲鵲起,為了得到葉公的重用,孔子專程到葉地拜訪葉公。在葉地期間,孔子多次和葉公談論為政之道。但是,不幸的是,葉公師承法家學說,孔子卻多次向葉公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兩人註定了會政見不合,最後,兩人鬧得不歡而散。

“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兩人的矛盾點主要集中在何為忠誠的標準。當時二人談論的話題是:“假如鄰家的一男子偷了別人家的羊,他兒子知道了該怎麼辦?”孔子認為:“儒家講究孝道,百善孝為先,他的兒子應該幫忙隱瞞,應該遵循孝道。”而葉公並不贊同孔子的這種觀點,葉公認為:“他的兒子應該深明大義,大義滅親,不能因為是父子就袒護。”因為觀點上的不同,孔子在葉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很快便離開了業邑。

孔老夫子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壞事主要壞事在孔子的弟子上。孔子的一些門人弟子因為此時對葉公懷恨在心,後來有一些儒家門人根據葉公喜好龍的行為,杜撰了“葉公好龍”的寓言,藉此來對葉公打擊報復。

“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這種說法在當時也只是在少數人之間傳播,真正把這個寓言故事推向大眾的人是西漢著名學者劉向。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一個影響後世千年歷史的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為了方便統治帝國,很快便同意了董仲舒的提議,並在全國開始推行。到了劉向這個時代,儒家已經走向獨尊,而劉向也是儒家思想的堅決捍衛者。在編撰《新序·雜事》時,劉向根據當時先秦的一些史料,把這個故事記載下來,並進一步對故事進行了昇華。因為故事特殊的諷刺意義,是務實者對務虛者強有力的反擊,這個故事很快便大範圍的在全國流傳開來。而我們的主人公葉公也成了“務虛者”的代名詞,這個鍋一背就是兩千年。

“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直到到了近代,經過專家考古發掘,證實了主持葉政期間,採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築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地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而葉公之所以好龍,主要是跟治水有關,直到現在葉公修築的東陂、西陂遺址還保存較好。可以說,直到這時,葉公背鍋俠的身份才被拿去,還葉公一個公道。

“葉公好龍”——學派鬥爭背後,務實派葉公竟成背鍋俠!


葉公之所以被冤枉上千年,主要是當時社會獨尊儒術,為了便於統治者統治,很多儒家代表人物有意去貶低先秦諸子百家各種學派。葉公作為法家學派的擁護者,只不過是政治上的犧牲品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