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好壞本無事,只是世人自擾之

自己的形貌是人無法選擇的,它會伴隨我們一生,當然現在那些忍受刀割線縫前去整容的人例外,但就是這個無法選擇的形貌,卻讓多少人幾家歡喜幾家愁!

細數歷史上因為形貌,而產生不同情緒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形貌好壞本無事,只是世人自擾之

王粲

因貌醜而愁型:建安時代的王粲,是曹操文人智囊裡的翹楚級人物,因文采過人,被世人稱為“七子之冠冕”。 他曾經奏過一首《登樓賦》,奏出了那些不得志之人的憂思之情,還做過一首《七哀詩》,描繪出亂世末代頹廢的情景。王粲曾多次為曹操策立制度,勾畫未來藍圖,最終被封侯,有著過目不忘之功,就是這樣一個出眾的人,一開始卻因為相貌醜陋,而沒有被劉表所看重。

因貌美而喜型:一般形貌優美的美人回頭率特別高,這也代表了別人對自己形貌的認可,當然,美男子也不例外。西漢哀帝的時候,有個名叫董賢的人,形貌柔美,六宮粉黛不及他一人,深得哀帝的寵愛,有一次,董賢枕著哀帝的衣袖而眠,哀帝起床的時候,擔心會吵醒董賢,就命人割斷自己的衣袖,這也就是史上所知“斷袖之癖” 的來歷。哀帝與董賢坐在同一輦車之上,同榻而眠,甚至想要死而同穴,簡直可以說是國家最高級別待遇。

形貌好壞本無事,只是世人自擾之

董賢

因貌美而愁型:北朝的蘭陵王高長恭,驍勇善戰,被世人稱為常勝將軍,他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與他的形貌有一定的關係,他不是靠好的形貌上位的,而是把他自己好的形貌隱藏起來。蘭陵王容貌像女子一般柔媚,每一次打仗,他都會將自己姣好的面容隱藏在猙獰恐怖的面具之下,也挺難為蘭陵王的,每次戰前準備都和現代女子化妝一樣成為了必選課。不過因為貌美造成了這種小小的困擾,雖麻煩,但還可以忍受,畢竟也不是天天都在打仗。曾經有個人因貌美而死,這就讓人有些恐懼了,西晉有個璧人衛玠,膚白貌美,如碧玉一般,晶瑩剔透。美名遠揚的衛玠在一次出遊的時候,聞訊而來的人將他團團圍住,當時的場面就如現在招聘會一樣,人山人海,身體孱弱的衛玠不想被圍觀,不斷躲避,導致身體疲憊不堪,最終將命喪黃泉,因此才會有“看殺衛玠”這個詞語。假如上天能夠再給衛玠一次機會,我想他一定會對世人說:“這都是相貌惹的禍。”

形貌好壞本無事,只是世人自擾之

蘭陵王高長恭

因貌醜而喜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長得醜還感覺到高興的,就世間少有了。《莊子》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的奇人,有個名叫支離疏的人,他的臉彎到肚臍下方,肩比頭高,髮髻朝天,五臟長在上面,兩個大腿骨在正常人肋骨的位置。這樣一位嚴重的殘疾人,被免除兵役和勞役,還得到了國家的救濟,生活得相當舒適,這就是因形貌醜陋而獲得福利。

不以形貌而喜,不以形貌而悲型:劉向的《列女傳》記載過一個齊宣王醜妻鍾離春的故事,說鍾離春長相非常醜陋,所有與女子有關的特性在她身上找不到一星半點,雖然貌醜,但她卻十分自信,她飽讀詩書,文武雙全,腹藏謀略,志向遠大。也許在外人看來,鍾離春的形貌是她一生中的障礙,但對於她本人來說,形貌只是形貌,是我們無從選擇的東西,那麼就不應該來影響自己的情緒,可以選擇那些能夠改變的東西,這才是他要追求和努力的。

形貌好壞本無事,只是世人自擾之

衛玠

​以貌取人,從古至今從不缺乏這樣的人,澹臺滅明是孔子的弟子,長相異常醜陋,孔子認為它材質低劣。再說孔子學習以後,自己回到家中,修養德行,做事必依正道而行,處事公正,他用實際表現給予了孔老夫子重重一擊,孔夫子發出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的感慨。

傳說中的鐘馗,相貌醜陋,鐵面虯髯,因其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受到主考官的賞識,但卻因長相問題,殿試的時候沒有高中,鍾馗在倍感失落之下,撞御階而死。

形貌本天生,這是人無法改變的,很多人過分追求美貌而去整容,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莊子的以醜為美,僅僅是侷限在想象的世界之中,而且醜之所以為美,是在於人內在的道德感召力,而不是僅僅的外貌醜陋為美,此醜非彼醜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