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導讀

提起民國,你會想到什麼?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或許,民國是一個“姑娘們優雅地撐著油紙傘,走在悠長雨巷”的年代;或許,民國是一個有著林語堂、梁實秋、徐志摩、郁達夫一眾文學大師的年代……

書店裡常把民國的作品專列為一個區域,這裡充滿了花前月下、詩情畫意的情調。硬背下三言兩語,當回朋友圈裡的“文藝青年”也已經綽綽有餘。

甚至有些商家也在海報上打出了“夢迴民國,讓物價重回1948”的廣告語來吸引消費者。

但真正的民國,確實如此嗎?民國的百姓,是每天都穿著旗袍馬褂,歌舞昇平嗎?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回答。

民國的物價,可以讓社會“物美價廉,物阜民豐”嗎?

知乎用戶@不打誑語謎語人:法幣通貨膨脹

摘抄一段書吧《四川抗戰全史——經濟後盾》裡面簡要的記述了法幣濫發的情況,雖然不是非常的詳細透徹,但是還是比較全面:

民國28年(1939)9月8日頒佈《鞏固金融辦法綱要》將法幣準備金範圍從原有金銀外匯擴大到包括短期商業票據、貨物棧單、生產事業之投資和公債等範圍,且不限制金銀外匯再法幣準備金中的比例,僅規定公債不能超過準備金比例的40%,這意味著法幣發行不在受金銀外匯等硬通貨準備的約束,具有巨大的彈性。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法幣

這體現出國民政府已經將增加法幣發行作為重要的戰時金融政策,併為日後惡性通貨膨脹埋下了隱患。國民政府初期增發法幣的其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當時法幣短缺的問題。

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大量產業和人口內遷,大後方各種事業發展迅速,對於貨幣的需求大增,然而因為西南西北各省經濟相對落後,戰前國民政府所發行的法幣大部分都不在後方省份流通。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

據估計,戰前發行法幣總額度14億元之中,流通於華北者約4億元,流通於華中者約8億元,流通於華南者約1億元,流通於西南西北各省者甚少,這種貨幣流通不均的情況大大加劇了大後方地區的資金短缺。

此外因為戰時交通不便,商業資本週轉速度放緩,導致佔款增加,也加劇了資金短缺的問題。

另一方面,全面抗戰爆發以後日益高漲的鉅額軍費開支導致國民政府陷入了嚴重入不敷出的財政危機之中,增發法幣也可以用來填補財政赤字,滿足軍政開支的需求。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通脹的民國

雖然增發貨幣具有一定的現實需要,也是世界各國通行的戰時金融動員辦法,但是過度依賴通貨膨脹來應付開支和消減債務,超越了經濟所能承受的必要限度,必然會產生飲鴆止渴的惡劣效果。

《鞏固金融辦法綱要》頒佈初期,國民政府尚能剋制通脹衝動,節制貨幣發行。但隨著全面抗戰進入長期戰略相持階段,國民政府對通過增發貨幣應對財政開支依賴日益加深,通貨膨脹逐漸失控,最終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的貨幣危機,從而導致法幣信用崩潰,給大後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計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1948年攜帶鉅額鈔票上街購物的上海市民

從法幣通貨膨脹的速度來看,可以將全面抗戰期間法幣發行劃分為三個階段。

1、溫和通脹階段(1937-1938年)

全面抗戰爆發初期,法幣發行還較為節制,民國25年(1936)底法幣發行額度為12億元,而民國27年(1938)底為23億元,兩年之間增加了11億元,還不到一倍,發行指數亦只增加了64%,此階段尚屬於溫和通脹階段。

2、通脹加速階段(1939-1941年)

隨著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批准增發貨幣以後,從民國28年(1939)至民國30年(1941)期間,法幣發行進入高速增長期,三年內逐年發行增佔率平均為87.3%,到民國30年底(1941)法幣發行已經高達151億元,較民國27年(1938)之23億額度相比,已經膨脹了五倍半以上。

3、惡性通脹階段(1942-1945年)

從民國31年(1942)法幣發行進入惡性通脹階段,到抗戰結束的民國34年(1945)8月法幣發行額度達到5569億元,較民國30年(1941)增加了近三十六倍。

法幣增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填補日益高漲的軍費開支,全面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逐漸依靠銀行墊款來彌補財政赤字,不再依靠發行各類債款,而這些墊款十有八九都為增發的法幣。而歷年銀行墊款往往與同期軍費開支相接近,這說明軍費開支為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除了增發法幣,國民政府從民國32年(1943)4月開始發行“關金券”,以“一關金”(關金券一元)摺合法幣20元的比率投入流通,與法幣並行流通於市。結果加劇物價飛漲。

1942年1月至1943年9月,重慶一般物價全期上漲495%,每月平均上漲23.57%;米價上漲435%,月平均上漲20.71%;工人生活費上漲436%,月平均上漲20.76%;原材料上漲400%,日用工業品價格上漲557%。

雖然國民政府試圖採取限制提現和匯兌、管制金銀外匯、限制地方銀行發行輔幣、鼓勵儲蓄、實行各種黃金政策,甚至採用限制攜帶鈔票、禁止淪陷區法幣內流和鼓勵法幣外洩等一系列措施來試圖減少大後方法幣流通數量,從而達到鞏固法幣、穩定幣值的目的。但由於國民政府自身法幣發行越發不可遏抑,上述措施最終都歸於徒勞。

惡性通貨膨脹不僅惡化了以四川省為代表的戰時大後方經濟,加重了人民生活的苦難,也反映出國民政府戰時金融統制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錯誤與失敗。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通脹的民國

國民政府雖然通過增發法幣暫時滿足了軍費開支膨脹的需求,但由之而來的惡性通貨膨脹導致法幣的實際購買力飛速下降,從而加劇了物價飛漲,以重慶市為例,到全面抗戰結束為止,

重慶物價指數在八年期間飆升2133倍,法幣的實際購買力則暴跌至戰前的萬分之五。惡性通貨膨脹造成了對社會財富的隱性掠奪,對大後方的工商業發展、產業振興都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更讓廣大中下層人民的生活水平嚴重下降,例如民國32年(1943)重慶地區教員待遇僅為戰前的15%,公務人員僅為戰前的9%,士兵更是僅為戰前的5%,甚至達到危及生存的地步。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強化金融管制,建立國家金融壟斷,統一貨幣發行權,管制外匯交易和兌換,都是戰時經濟動員的必要手段,也起到了集中財力維持長期抗戰的沉重軍事負擔的作用。但是過於嚴格的金融統制手段對於經濟活力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果,抑制了經濟活力,而國統區腐敗的政治和低劣的行政效率更加強化了這種負面效應,使得金融統制手段成為官僚資本階級壓榨民財,謀取不當利益的手段,從而大大損害了戰時後方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到戰爭後期,國民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大量超發法幣,從銀行鉅額墊款,從而導致極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這種涸澤而漁的做法最終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民政府戰時經濟動員的整體效果。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通脹的民國

為何從大師們的作品中,大多讀不出“民生艱難,山河破碎”?

網友@巨龍:這種閒適,就像是在廢墟中生長妖豔的罌粟花

從清朝被推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30多年的時間,我們80年代改革開放,到現在也是30多年時間。

民國的30多年,整個國家事實上是分裂狀態,民生艱難,戰亂延綿,前面是各路軍閥大戰,後面是日寇侵華,再然後是兩種命運之爭。可謂山河破碎,百姓苦不堪言,整個國家置身懸崖邊上,往後一步就是萬劫不復的無底深淵。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民國的民生

而在很多文人的文學作品中,少有那個時代的脈搏和民生疾苦,少有將士們浴血奮戰的悲壯和國家危難關頭的緊迫感。

民國時代,教授們的工資待遇都特別高。雖然國家財政極其困難,民國政府對這些高級知識分子,從來沒有吝嗇過。

工資高到什麼程度?我查閱了一下資料,比如的梁實秋先生,當年擔任青島大學圖書館館長,月薪400大洋,而當時20元大洋已經可供三五口之家一月的吃穿用度。換算到現在,普通城市家庭開支一萬左右的話,梁先生的工資相當於月薪20萬。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民國教授的高工資貴族般生活

這麼高的工資,過的當然就是貴族生活。在那個時代,整個國家社會的識字率不超過20%,這些貴族知識分子,還享有知識上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下面是一則傳播很廣的民國教授軼事:

傅斯年、李濟還和裘善元同在重慶參加一個宴會。宴會結束,主人特別為他們三個人僱好了滑竿。六個抬滑竿的工人守在門前。第一個走出來的是裘善元,工人們見他是一個大胖子,大家都不願意抬,於是互相推讓。第二走出來的是李濟,剩下來的四個工人看比剛才出來的還胖一些,彼此又是一番推讓。等到傅斯年最後走出來的時候,最後的兩個工人一看,嚇了一大跳,因為傅斯年比剛才的兩個人都胖得多,於是兩個工人抬起滑竿轉頭就跑,弄得請客的主人甚是尷尬!

貴族一般的知識分子,柔美深長的情懷文字,高高在上的生活。怪不得那麼多人,都懷念那個知識分子的貴族時代。

後來再瞭解這些民國大師的私生活,更是緋聞不斷,名媛圍繞,各種紅袖添香各種香豔故事。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民國的名媛和知識分子合影

在他們的身後,是列強的肆意橫行,是日本帝國的虎視眈眈,是民生的舉步維艱。

閒情逸致的時候,讀讀這些散文,品味文字優美,的確是一種享受。然而放在那個時代,這種閒適,就像是在廢墟中生長妖豔的罌粟花。美麗,讓人沉醉,讓人忘記現實痛苦,沒有人會想到如何清理這廢墟,建設一個新家園。

後來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樣的土壤和環境,會生長出這樣的文藝之花。

那是一個半殖民地的時代,地主和買辦是社會的精英主角。國外的勢力引導,加上買辦階層的需要,共同捧紅了這些大師。

作為宗主國,對殖民地當然要推行奴化教育,至少要對勢力範圍內的國民,進行弱化軟化的教育,所以就要大力提倡這些卿卿我我的情懷文章。這些“大師”中,很多人都有留學國外名校的經歷,自然更容易得到重視。

作為資產階級和地主階層代表的民國政府,列強想推什麼文化,他們自然唯馬首是瞻,也捨得花錢去捧紅這些大師。反正維護這樣的統治秩序,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

什麼國家興旺民族自立,對他們來說,都不如守住手裡的利益來得實在。

1937年的清明節,陝西省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同時派代表來祭奠。毛澤東撰寫了如下祭文: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

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鑑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在抗戰前夕,毛主席寫下的這一段祭文,堪稱戰鬥檄文。至今讀來,仍然讓人熱血沸騰,充滿澎湃的美感。絲毫不見民國時期的弱者心態,決不會在文字優美之中,滿腹哀怨悽婉之聲。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抗戰時期的毛主席

文化的基因,會寫入一個組織,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變成整個群體的思維定勢。臺灣作家龍應臺有一句名言:“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嚴!”

但是,“沒有國家強大實力做後盾,小民何來尊嚴?”

你願意回到民國,做一個優雅地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嗎?

知乎用戶@艾絲蓓恩 Icebane:我絕不願意失去現在我所珍惜的那些

不願意。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是的,我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階級躍升機會——民國時代大學生佔總人口的比例,還不到現在博士生的比例。

但是,既然是回到,我就絕對不願意失去現在我所珍惜的那些——讓我們看看,就算是我變成了這樣的姑娘,也都會失去什麼吧:

我不願意去濱江道逛街的時候,被法國軍警吹口哨起鬨調戲;

我不願意在去鹹水沽或者團泊湖遠足的路上,會有千百人的大股土匪;

我不願意看到我的家人、我的朋友還有他們的家人,隨時都有吸毒變成鬼的危險;

我不願意在沒有空調的教學樓和圖書館裡讀書;

我不願意我的同學可能會因為政治立場分歧,撕到你死我活,直到最後一方把另一方殺人並誅心;

我不願意我的姥姥和奶奶因為小腳行動不便,不能帶著我一起玩;

我不願意讓我常去看電影的大悅城,變回黃賭毒盛行的銷金鍋子三不管兒;

我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學校、連同南馬蹄湖,被兩公里以外飛來的炮彈夷為平地;

我不願意夏天在海河邊散步的時候,要被意大利人、日本人、法國人和英國人查四遍證件;

我不願意每週傍晚倚靠湖邊、獨自讀書看日落的水上公園,變回一灘泥沼和墳地;

我不願意曾經輕歌騎行一路往塘沽的柏油路,變回道旁無人、中外士兵飛揚跋扈的土路;

我不願意失去西南村市場的燉牛筋蓋飯、炒豬皮蓋飯,西南門外的博格達餐廳。我知道,在那個混亂的年代,給這些誠實勞動的青海人、四川人和新疆人來天津穩定開飯店的機會,實在是微乎其微。

知乎用戶@小兔:即使我不幸成為民國的一名弱女子……

即使我不幸,穿越到了民國這麼一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時代。

即使我不幸,在這麼一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地獄沒能穿越成一個八尺男兒而是一個弱女子。

我還是要放棄我的優雅的絲巾,割掉我的大波浪長髮。綁上綁腿,紮上武裝帶,挎上盒子炮。到前線去,到延安去,到人民需要我的地方去。

————————

以上,是我們所整理的幾個網友的回答。

我們這代人瞭解民國,大多源自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作品。

在那裡,大師們用戲劇而誇張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風花雪月、馥郁美豔的浪漫年代。

然而,回顧歷史,驗證史料,我們逐漸看見一個更加真實的民國,看到一個屬於勞苦大眾的民國。

那裡風雨飄搖、民不聊生卻“隔江猶唱後庭花”,那裡貴族們推杯換盞的酒桌之外,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那裡的百姓太多人都在飄零的人生中苟且度日,他們在生養自己的土地上,也無法昂首挺胸,做一個主人。

那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

那裡,沒有人像此時此刻的你一樣,背後有一個血氣方剛、挺直腰桿,誓死護你周全的祖國。

你,真的想回到民國嗎?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國……

校 審 | 任曉蓉

編 輯 | 張 寧(遼寧大學團委)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知乎用戶@艾絲蓓恩 Icebane、@小兔、@不打誑語謎語人(以上已取得原作者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個人取得授權)、網友@巨龍的回答等、部分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thepapernews)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