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煲湯可以喝嗎?

王明碩


土茯苓煲湯可以喝嗎?

當然可以喝。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跟玉竹、百合同屬,又名禹餘糧。土茯苓能強健筋骨、調理脾胃、祛溼,是不錯的食材。

土茯苓燉湯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幾種情況下,放入土茯苓的先後順序有點區別。比如土茯苓燉各種肉。

如果我們用的是新鮮土茯苓,需要在主要食材燉熟入味後放入。用的是乾土茯苓,則一般同時放入。

而主食材也有炒過以後燉食,或者是焯水後燉。做法不一樣,風味也略有差別,沒有什麼統一規定。

而“燉”、“燒”、“燜”等幾種烹飪方式,也沒有什麼原則性的界限,小夥伴們隨意就好。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土茯苓炒素肉”。

將素肉片泡發,用食鹽、澱粉醃製片刻(亦可用平底鍋將醃製過的素肉片滑熟)。新鮮土茯苓洗淨後切片。

生薑洗淨後拍破切絲。香蔥洗淨後拍破切段。炒鍋置火上,放入植物油,下入蔥段、薑絲煽炒出香味。

倒入素肉片,淋上醬油翻炒變色,倒入土茯苓片,撒上食鹽,煽炒至熟後撒上味精,炒勻出鍋即可。

土茯苓除了炒食,煲粥也非常有營養。

我們先將粳米泡軟,新鮮土茯苓洗淨後切碎。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加入粳米煮沸後倒進土茯苓。

煮爛後加入白糖攪拌均勻,出鍋即可食用。

土茯苓可以自制酵素、果醋、果酒。具體操作,小夥伴們可參閱小編編最近其他食材的文章。

讀者福利:《食用花卉與瓜果:332種美味花果的彩色圖鑑 》(pdf電子書)。點擊小編編頭像,上方“私信”,或者看“作者介紹”聯繫獲取。

謝謝關注、點贊、評論,我們一起探索萬千食材中不一樣的美食樂趣!


植物酸奶


土茯苓是一味健脾祛溼的藥膳,很適合夏天煲湯飲用,具有解毒,祛溼等功效!那麼夏天如何用土茯苓煲湯喝,下面給大家分享一道健脾祛溼的土茯苓排骨湯做法!





材料:

大骨400克、土茯苓15克、赤小豆25克、扁豆20克、薑片、陳皮一小片

做法:

1,赤小豆,扁豆洗乾淨,提前浸泡三個小時至五個小時。

2,土茯苓洗乾淨浸泡半小時。

3,大骨購買時,讓攤主砍好,回來洗乾淨,放入鍋里加入清水,兩片姜,料酒燒開,焯水斷生,撈出沖洗一下備用。

4,將大骨,土茯苓,赤小豆,扁豆,薑片,陳皮放入煲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中火滾煮幾分鐘,改為文火熬煮1.5小時。

5,加入適量鹽拌均勻即可關火。

注意事項:

1,土茯苓性涼,肝腎陰虛者不宜服用土茯苓!

2,此湯適合溼熱者食用

有關土茯苓相關問題就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們多多點贊和關注,謝謝閱讀!


小小巧媽


土茯苓又名禹餘糧、仙遺糧、過山龍、冷飯糰,是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塊莖。其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經,是清熱祛溼,洩濁解毒的常用中藥。《本草綱目》始有土茯苓之名,並特別提到可治楊梅毒瘡,現代廣泛應用於各種溼熱病症。並常用於食療保健中,如廣東地處溼熱氣候,人們喜歡用土茯苓煲烏龜,或者製成龜苓膏,有滋陰清熱的功效。

功效:解毒,除溼,通利關節。

主治:梅毒、淋濁帶下、肢體拘攣、溼疹瘙癢、腳氣、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6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肝腎陰虛者慎服。服用時忌茶。

現代研究:土茯苓主要化學成分有糖類、有機酸類、苯丙素類、黃酮和黃酮苷類、甾醇類、皂苷類及揮發油等。具有抗腫瘤、利尿、鎮痛、抗菌、抗病毒、選擇性抑制細胞免疫反應、緩解汞中毒及拮抗棉酚毒性等作用。

《救荒本草》雲其可以代糧,長期服用無明顯毒副作用,凡溼熱之體或溼熱氣候下,可每次用幹品30~60g,加入適量魚、肉類、骨頭等煲湯,具有祛溼解毒的功效,老少皆可飲用。若陰虛者可用土茯苓煲烏龜,能滋陰清熱解毒,既扶正又祛邪,可治療瘡瘍腫毒。因其有抗腫瘤作用,尤其適合陰虛有邪的腫瘤患者飲用。

臨床應用:

1. 治療膝關節積液:以身痛逐淤湯為基礎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輕則30g,重則達120~240g。一般病情輕者20劑即可見效,重者100劑收功。〔江蘇中醫雜誌 1986;7(9):21〕

2. 治療急性菌痢:土茯苓(鮮)、車前草(鮮)各90g,穿心蓮30g 。加水1 500ml,煎至1 000ml。每服40ml,每日3~4次。治療67例,全部治癒。平均治癒天數為3.8天。〔新醫學 1972;(7):14〕

3. 治療淋病:土茯苓25g,雙花、板藍根、車前子各20g,黃柏、木通、扁蓄、澤瀉、甘草各15g,水煎服,每劑服3次,每日2次,12~18劑為1療程。治療72例,痊癒54例,有效13例,無效5例。〔實用中醫內科雜誌 1991;5(4):24〕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陳永康提供)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逸仙藥師


土茯苓煲湯可以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