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风云丨我爱我家“扛雷”前行,谢勇对赌险胜

年报风云丨我爱我家“扛雷”前行,谢勇对赌险胜

接连两次对赌业绩踩线之后,45亿元天价商誉,成为了压在我爱我家投资者心里最大的石头。

近日,我爱我家2018年报发布,7倍的营收及10倍的归属净利增长十分亮眼。

如此数据实际是由“借壳”完成后并表而来,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并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01

天量商誉再次涉险过关

2017年昆百大A鲸吞我爱我家一事,赚足了眼球。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总资产由60亿元左右增至约170亿元,营业收入从20亿元左右增至近百亿元,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蛇吞象行为。我爱我家也戴上了A股“房产中介第一股”的光环。

隐忧随之而来。

公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爱我家净资产为7.27亿元,按收益评估法估值则高达65.78亿元,增值率超8倍。

以最终交易方案计算,上市公司会同步增加45亿元商誉。这一数字接近我爱我家2018年归属净利润的8倍,是总资产的四分之一。

商誉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对赌协议的签订,此次交易也不例外。

双方约定,2017年至2019年,上市公司累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及募集配套资金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不得少于5亿元、11亿元和18亿元,每年理论上需要实现的数字为5亿元、6亿元、7亿元。而我爱我家2016年净利润为3.2亿元。

如果不能够达到目标,除了对原股东的补偿之外,商誉也需要进行减值,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为此,投资者们对公司的盈利情况十分敏感,45亿元的天价数字,足以给公司以沉重打击。

风云地产界注意到,已经过去的2017年、2018年,我爱我家分别实现净利润5.06亿元、6.5亿元,堪堪达标。

两次涉险过关对应天价商誉,唯有等到对赌的最后一年成功闯关,投资者们才能放下心来。

年报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我爱我家股价合计下跌4.76%;上一财年,即2018年4月26日公布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后,公司股价也很快进入下行渠道。

02

“行业龙头”屡遭质疑

中原、21世纪不动产、房天下……地产中介江湖中,能够数得上号的公司不算多,链家、我爱我家算是国人熟知的品牌。

我爱我家在年报中将自己定位为“行业龙头”。只不过,“龙头”与“龙头”之间的差距,也可以很大。

4年前,融创中国的增资公告显示,链家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155亿元;中原集团2018年佣金收入亦达到189亿港元。

2018年,我爱我家的核心业务——经纪业务营收为54.85亿元,同比仅增长6.75%。

我爱我家的营收数据还曾遭到《证券市场红周刊》旗下“红刊财经”的质疑。

其发布文章称,2018年上半年,我爱我家实现营业收入53.29亿元,以国内服务行业6%的增值税率计算,含税营收应为56.39亿元,与此同时,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1.43亿元,考虑到预收款同比减少0.67亿元、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69亿元,推测出与现金流对应的含税收入应为54.79亿元,这与前述计算的含税营收相差1.6亿元。

风云地产界以同样方式计算我爱我家2018年营业收入,依旧存在5亿元左右的差额。

“红刊财经”文章认为,在我爱我家有着对赌压力的情况下,“如此多的营收存在虚增的嫌疑,不能排除净利润数据也有虚增的可能”。

2018年初,我爱我家还试图以1.43亿元收购昆明百大集团野鸭湖房地产(下称“野鸭湖”地产)40%股份。

这部分股权持有方华夏西部的实控人恰为我爱我家董事长谢勇,再加上此次收购溢价高达11倍,公司很快收到了云南省证监局及深交所的双重问询,直指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公允等问题。

多方质疑下,该交易最终告吹。

2018年8月,自称因竞争对手老板一个电话被迫辞职的我爱我家原副总裁胡景晖,曾有这样的评价:“上市有上市的好处,但不好的地方是容易被资本所绑架”。

资本裹挟下的我爱我家,上市之后公布的第一份年报尚且差强人意,但想要更好地打消投资者的疑虑,还有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