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我在小镇等着你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4月10日,香港《大公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对馆陶进行了关注,推出了题为《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的深度报道。详致介绍了馆陶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特色产业,以及彭艾、粮画小镇等情况。下面一起来看《大公报》怎样说的: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4月10日,在“共享国家战略新机遇·共创冀港合作新篇章”主题推介会期间,河北省馆陶县将就“彭艾产业生产基地合作项目”与韩国伊缘美美容美体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8亿元,建集艾产品生产、研发、加工、仓储、销售、体验、培训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康养基地。项目投产后,年产艾绒、艾皂、艾香、艾茶、艾条、艾精油、艾绒艾柱、艾灸贴等艾草衍生加工品5000吨,年产值达20亿元,有望实现“南有蕲艾、中有宛艾、北有彭艾”的产业版图。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2018年6月,“中国·馆陶首届彭艾开镰节”盛大开幕,融合健康、旅游等多业态的彭艾小镇正式开放,河北省馆陶县向业界展示了当地艾文化产业发展成果。2019年6月,馆陶还将举办艾产业博览会,促进行业交流、壮大产业基础、叫响彭艾品牌,打造全国最大的古法艾绒基地、全国最大的艾灸培训基地。

彭祖养生之地

馆陶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最东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战国时期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王置馆驿于其侧,故名“馆陶”。作为千年古县,馆陶有着悠久的种艾用艾传统——彭祖是我国最早记载的长寿仙人,相传他活了800多岁,舜时受封于大彭,后人称“彭祖”,善于“导引、养生、烹饪”。彭祖与馆陶渊源颇深,不仅生前曾在今馆陶一带研究艾草养生治病,其死后葬在馆陶一带也确有史籍依据。清光绪《馆陶县乡土志》载:“彭祖墓在城东三十里彭祖店村西南。”民国二十五年《馆陶县志》载有照片,并说:“彭祖墓,在县治(今北馆陶镇)东北三十里彭祖店村西南,高六七尺,占地二丈余。”依托彭祖养生文化,馆陶彭艾之名由此得来。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以打造古法手工艾绒生产基地、艾灸培训基地为目标,馆陶拟用三年的时间,把艾产业打造成防贫产业、文化产业、大健康产业。目前,馆陶县建设了彭艾园、彭艾小镇,培育了一批艾绒加工企业和艾灸体验销售。

制定行业团标

馆陶县自主研发制造的4套不同款式的古法手工艾绒生产设备,一经问世,就得到了艾草行业业内人士的青睐;“彭艾”参加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第八届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荣获了“优质艾草基地”的称号;由馆陶县制定的“艾叶及艾制品包装标签标示通则”(T/GTAC 001-2018)、“彭艾绒”(T/GTAC 002-2018)、“彭艾条(柱)”(T/GTAC 003-2018)3项团体标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馆陶县还注册了“彭艾”商标、申请了“馆陶艾草”国家地理标志和50余项“彭艾”产品专利。“彭艾”现已发展为集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体验、及相关技术推广、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企业全产业链。

馆陶县研制开发出了9+X纯手工彭艾条(柱)、艾茶、艾枕等绿色养生产品,产品原料全部选用本地陈艾,人工挑选枝梗,石臼反复杵捣艾叶,古法炮制筛晒成绒,整个生产环节避免了与金属机械接触,保证了艾绒的有效成份绿色无污染。“彭艾”艾绒因具有绒粗丝长,火力温和,燃烧均匀,渗透力强,烟不呛人,灸不上火的特点,更是深受消费者青睐,“彭艾”产品现已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港澳台和其它国家,获得了极好的市场口碑和质量认可度。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彭艾的发展,也带火了本土企业和艾灸养生等服务业的发展。前来馆陶县彭艾小镇体验艾灸、采购各类艾产品、学习艾灸技术者络绎不绝,一大批“彭艾”产品风靡全国。小小艾草,已成为馆陶脱贫攻坚的“黄金叶”,在乡村振兴、产业扶贫中大放异彩。

馆陶县艾草协会、馆陶县彭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馆陶县彭艾集团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艾产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蓬勃发展,在馆陶县培训专业艾灸人才,计划每年向全国各地输出艾灸专业人才2万余人。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中国最美乡村——粮画小镇

粮画小镇位于邯郸市馆陶县城西部,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集中推进后,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引入粮食画产业,发展成为以粮画产业为主导,集加工制作、交流展示、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粮食画制作基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目前,粮食画及相关衍生品畅销国内外,旅游产业成为该区域增收的新亮点。粮画小镇也成为河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是河北省首个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的国家3A景区,已经通过国家4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留住乡愁,就是要留住乡村记忆和田园风光。”邯郸市政协副主席、中共馆陶县委书记谢继炯表示,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尊重民意,尊重老百姓现阶段生产生活方式的选择。要做强产业,让每一个美丽乡村都有一个清晰的成长性产业。要改造提升,实现环境美,百姓美,让老百姓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

走进粮画小镇,这里不仅在硬件设施上充满了艺术气息,随便走进街道两旁的一家小店,我们都会感受到这里更有一群热爱生活,把生活过成诗一样的人。正所谓环境美、百姓美。除了游览观光吸引游客,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培育。“没有产业一切无从谈起,还会造成劳民伤财,为此,必须把主要精力、财力投入到扶持产业上。”谢继炯表示。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粮画小镇让乡村实现美丽蝶变,是馆陶县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馆陶县按照“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产业更美丽”和小镇文化的理念,在没山缺水少绿,也缺少民族民俗风情的黄河故道上,还建起了黄瓜小镇、教育小镇、黄梨小镇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粮画小镇、教育小镇等一大批特色小镇圆了馆陶人的旅游梦。该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建成了一批旅游配套项目和旅游景点,开通了美丽乡村旅游专线。馆陶县被评为黑龙港乡村旅游片区、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荣获“2018年度中国优秀旅游县域城市”,美丽乡村走进第18届国际影展,成为馆陶最闪亮的名片。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千年古县馆陶

馆陶,全县面积456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馆陶是中国蛋鸡之乡、中国黄瓜之乡、中国轻工轴承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两千年前,赵王在城邑西北七里陶丘侧置馆,故名馆陶。汉唐时期,先后有四位皇帝的女儿封为“馆陶公主”。馆陶还是大唐名相魏徵、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的故里。抗金名将宗泽在馆陶任县尉期间,留下了“国而忘家”的历史典故。在民间至今流传着“先有馆陶砖,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在馆陶还有很多座旧砖窑遗址,被称为“七十二皇窑”。著名文学家王安石路过馆陶时有诗云:“灯火匆匆出馆陶……”说明了当时馆陶的繁华。著名诗人、作家雁翼,现代漆画艺术之父乔十光等都是馆陶人。

馆陶是中国蛋鸡之乡,金凤市场是全国单体最大的鸡蛋交易市场。有个广告词:中国有个馆陶县、全国人均六枚蛋。

馆陶是中国著名的黑陶艺术之乡。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黑陶方面只有一个人,就是馆陶人。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馆陶是中国黄瓜之乡。中国最好吃的黄瓜在馆陶,“馆青牌”黄瓜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双金奖”。

馆陶的黑小麦富含三价有机铬等微量元素,是抑制血糖升高的最佳食物,并且还有抗肿瘤的功效。

馆陶粮画小镇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也是河北省首个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的国家3A级景区,目前又通过4A景观质量评审。

彭祖在馆陶用艾草养生治病,教化百姓,馆陶一带的艾草也因此称为彭艾,所以在艾草治病养生方面馆陶一带可以说是最久的。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馆陶县地处古黄河之滨,自然灾害频繁,疾病猖獗流行,自古就重视卫生健康。据县志记载,彭祖晚年在馆陶一带修行并葬在此地,现在还有彭祖墓。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医学家李修(馆陶人)领太医令,主编《诸药方》百余卷,为全国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馆陶在明代就有了惠民药局。当前,馆陶医改受到国务院表彰,写入河北省长 “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馆陶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香港《大公报》整版关注馆陶:古法养生地 馆陶彭艾香

《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是迄今仍在出版的最悠久的中文报章,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全球华人地区备受尊重。大公报定位于爱国爱港的“精英报”,面向政商界、专业界、文化界、教育界等精英人群,发行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长期固定订阅的高端读者,成为中国各级政府、企业面向海外传播的强力平台、展示发展风采、招商融资引才的重要窗口,被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称之为“内地和香港的超级联系人”。

策划:王茂军 审核:谭双月

监制:杨卫兵

-2826521

邮箱:[email protected]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