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長沙GDP變“竄天猴”的陳潤兒履新河南 我們該期待什麼?

揚眉劍出鞘

日前,中共中央決定:謝伏瞻同志任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同志不再擔任河南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陳潤兒任河南省委副書記,提名為省長候選人。

曾讓長沙GDP變“竄天猴”的陳潤兒履新河南 我們該期待什麼?

陳潤兒是誰?

陳潤兒,男,漢族,1957年10月出生,湖南茶陵人,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1975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12月入黨。2013年~2016年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

1975.09——1976.11湖南省茶陵縣思聰公社秘書

1976.11——1977.12湖南省茶陵縣商業局職工

1977.12——1981.01湖南省茶陵縣委辦公室幹事

1981.01——1983.09湖南省茶陵縣馬江公社(鄉)黨委書記

1983.09——1985.07湖南農學院農業幹部培訓部農學專業學習

1985.07——1987.04湖南省茶陵縣委常委、副縣長

1987.04——1990.09湖南省茶陵縣委副書記、縣長

1990.09——1992.09湖南省茶陵縣委書記

1992.09——1994.09湖南省郴州地委委員、郴州市(縣級)委書記(其間:1993.09——1994.07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1994.09——1995.04湖南省郴州地委副書記

1995.04——1997.08湖南省郴州市(地級)委副書記

(1993.09——1996.01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7.08——1998.02湖南省婁底地委副書記、行署副專員

1998.02——1998.12湖南省婁底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

1998.12——2000.04湖南省地質礦產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

2000.04——2001.01湖南省湘潭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1.01——2003.02湖南省湘潭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3.02——2006.11湖南省湘潭市委書記

2006.11——2013.04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

2013.04任黑龍江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曾讓長沙GDP變“竄天猴”的陳潤兒履新河南 我們該期待什麼?

(2013年3月7日上午,時任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一行調研雨花經開區比亞迪汽車城)

陳潤兒曾主政長沙7年

這期間長沙GDP增速驚人!

2006年11月,從鄉鎮幹起的陳潤兒接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到任後所做的第一個調研就是,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提升經濟競爭力。這與其時國家正大力推動的沿海製造業向內陸地區轉移計劃不謀而合。

舉個長沙上下至今津津樂道的例子。2009年7月,深圳比亞迪汽車公司正式布子長沙。陳潤兒書記就和他的同志們一道,以現場辦公方式,馬不停蹄給比亞迪(長沙)公司系統解決了4200畝工業用地指標和23億元信貸資金支持問題。一鼓作氣催生了比亞迪(長沙)公司在2010年9月順利下線第一臺純電動大巴,驚訝了狂人王傳福,也標記了可與“時間就是金錢”比肩的“長沙速度”。

另外的,在新型工業化的推進過程中,陳潤兒還善於集中力量辦大事。利用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先進平臺,背靠著長株潭“兩型社會”科學發展,整合三一重工、中聯重科與山河智能等優秀企業,專心致力於打造“世界工程機械之都”。到2011年末時,長沙即首次登頂全國工程機械行業桂冠,成為中部地區最有標杆意義的塊狀工業高地,成就了其在中西部地區都鮮有能出其右的“長沙高度”。

緊跟著在2010年6月,長沙市委、市政府趁熱打鐵,聯合下發文件,決定打造四大千億產業集群,培植壯大核心企業。即是以三一、中聯和山河為代表的裝備類;以比亞迪、菲亞特(現在還有上海大眾八廠)為代表的汽車類;以遠大住建為代表的材料類;和以湖南中煙、旺旺為代表的食品類。

在此基礎上,嚐到了工業化甜頭的長沙人,又在後來不久,新增發展了電子信息、家用電器、中成藥及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到2012年,長沙市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051.94億元,佔當年GDP的48%。而在2004年時,全市全年工業增加值只有329.53億元,佔當年GDP的30%不到。

在陳潤兒主政長沙時期,長沙的經濟,呈現的是又快又好的發展趨勢。雖然數字不能說明全部,但僅從GDP數據上即可看出,這個時期長沙的發展有多麼驚人。

長沙2006年~2013年期間GDP總值

2006:1791億

2007:2190億

2008:3000億

2009:3745億

2010:4547億

2011:5619.3億

2012:6399.91億

2013:7153.13億

什麼支撐長沙飛速發展?

陳潤兒對吏治、發展、民生三大板塊進行改革

2010年最後一個季度,被外界稱為“黨務三公開”的系列創新舉措,使改革氣氛瀰漫了整個長沙城。

——公開對話。陳潤兒三次登臺,在攝像機前與農民工、國企改制工人、殘疾人等困難群體開展對話,然後由長沙電視臺播出。節目收視率一度居競爭激烈的湖南電視欄目前列,觀眾平均忠實度更是排名第一。

——公開述廉。改革以前小範圍述廉、附帶述廉等不足,市委、縣委兩級主要負責人在市委擴大會議上登臺述廉,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以及新聞媒體等監督。

——公開選拔

。五輪淘汰比試,多次電視直播,黨管幹部與公眾參與評價相結合,首次公選出了五名市管正職幹部。

黨務公開的改革動作之密集,力度之迅猛,在國內罕見。這是長沙改革“吏治板塊”中的最新事物。

2007年年初,長沙市委組織部在一間簡陋辦公室的門上,貼上了“市績效考核辦公室”的紙條。發軔於此,全稱為“長沙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績效考核”的這場改革,是陳潤兒上任後推動的第一項改革,對政績評定關鍵環節所遇難點發起全面挑戰。

歷史上第一次,全市800多名副處級以上官員全部被評出個人“政績”得分,並分類大排隊分出一二三四等。近3年來,確定基本稱職、不稱職者38名,誡勉談話65人次,免職撤職12人——其中絕大部分人沒有黨紀、政紀、法紀等“硬傷”,使得許多官員震驚,壓力前所未有。

“治庸”同時鐵腕“倡廉”。2009年上半年,長沙市創造性執行黨風廉政制度,針對101個市直單位兩年以來在幹部任免、資產管理、津補貼發放等八個方面的情況,強力落實整改。如違規領取的津補貼——各單位領導成員已經裝到口袋裡的錢,必須掏出來退還;違規配置的車輛,已經坐上了的,要交出來……

2007年底,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家批覆為“兩型”社會試驗區,探索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的新型城市發展之路。長沙也由此啟動了改革系列中的“發展板塊”。3年來,長沙市委、市政府打破行政區劃樊籬,把湘江西岸的大河西作為“兩型”實驗舞臺。環評通過環境保護部評審獲國內首個“兩型通行證”,“六縱八橫”路網形成。長沙扭轉了自古以來市區東重西輕的格局,獲得了極大發展空間。

長沙改革第三大板塊當數民生。2007年10月,長沙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成立住房保障工作局。在住房保障這一政策性強、公眾關注度高的領域,長沙敢於承受改革壓力,在省會城市中率先對經適房改實物分配為貨幣分配。“三聚氰胺事件”後,長沙在全國城市中第一個提出建設“食品安全城市”的口號,率先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成立了全國第一支隸屬公安機關的食品安全執法大隊。

2009年暑假開始,由長沙市政府埋單,游泳館免費供長沙市中小學生游泳。城區九大公園、景區一律免費開放,一年來參觀市民、遊客接近免費前每年入園人數的5倍。一系列“免費”民生措施,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少見。

長沙改革啟示錄:既要執政擔當,又要操作能力

不求轟動求實效,改革必須上符中央要求、下合百姓意願。長沙多項吏治改革並非中央、省所定的試點,卻緊扣上級的原則與精神。“中央有要求,百姓有呼聲,事業有需要”,陳潤兒在推行一些重大決策時,往往會提到這句話,這正是他發動改革的主要標準。改革動機並非追求轟動,而是吃透了中央精神,摸透了民情,從長沙現實出發,從而使改革最大限度地具備了“合法性”,合乎了民意,這被認為是長沙改革爭議少、多項得到上級肯定的主要原因。

改革必須延伸到制度,方能鞏固改革成果。“他很看重製度建立,而非一時的興趣。”當年一直參與政績評價改革、時任長沙市委績效考核辦公室主任的陳昌佳,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評價陳潤兒的改革風格。以前無“硬傷”被評為“基本稱職”或“不稱職”,官員們好像覺得是市委、市委組織部的領導跟他過不去。後來,長沙市創建出了一整套制度,執行阻力小了很多。

為了鞏固黨風廉政整頓成果,長沙市細化和完善規章近百項,如規範領導行為就是其中一項。一些問題是相關領導隨意表態、越權行事造成的,為此市委出臺了進一步規範領導幹部從政行為的規定,哪些“可以做”、“不能做”,“按什麼程序做”,都有嚴格規定。進一步明確各個部門、各個崗位應盡的職責,做到每項制度、每條規章既有執行人,又有監督人。

在操作層面,長沙市委的決策者在推進改革過程中,不但注重通過民主凝聚市委常委會、市委全會的力量,取得人大、政協的支持,從而形成改革共識,而且特別善於凝聚公眾力量。如在政績評價當中,對一些執法部門的公眾評估分佔到總分的1/3,從而使公眾參與其中,對政府形成了強大的倒逼力量。

改革的成功與否與改革者的操作能力有直接關係。寧鄉縣的多位官員接受採訪時說,陳潤兒推進城鄉統籌改革,在這個縣的關山村“辦點”,去年一年到關山村不下10次。“大部分都是週末去,經常不給縣裡打招呼,這說明他基本上沒有休息時間,而且務實。”陳潤兒特別點明,關山村不能用上級支援的錢堆出來,必須走市場道路,這樣的改革才有推廣價值。

公開述廉第一個登臺,公開對話第一個坐在攝像機前……幾乎所有的重大改革,陳潤兒不僅是決策主要參與者,也是一線執行者;既推動改革,又隨時掌握動態深化改革。長沙一些官員形容陳潤兒推動改革猶如“推土機”,認為這得益於他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與地方工作經驗。

強力推進改革,改革者必須有責無旁貸的執政擔當。到任長沙調研不久後,陳潤兒代表市委一班人向全市600萬人民提出“省內率先、中部領先、國內爭先”的執政口號。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領導者的任期是短暫的。然而,我們擔當的責任卻是歷史的。”陳潤兒在多種場合反覆強調官員的“擔當”。多位瞭解他的官員、學者接受採訪時認為,正是這種執政擔當成了他奮發改革的原動力。

曾讓長沙GDP變“竄天猴”的陳潤兒履新河南 我們該期待什麼?

陳潤兒辭別長沙時發表講話幾度哽咽落淚

2013年4月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湖南省委常委兼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離開湖南,北上黑龍江出任省委專職副書記。

陳潤兒調任黑龍江前夕,湖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郭開朗對陳潤兒在長沙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陳潤兒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優秀領導幹部,從2006年11月擔任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以陳潤兒為班長的長沙市委,與其他幾大家班子一道,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始終突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緊圍繞率先建成兩型城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發展目標,大力實施開放帶動、兩型引領、創新發展、城鄉統籌、人才支撐五大發展戰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譜寫了長沙又好又快率先發展的精彩篇章。

“中央任命我為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這既是中央對我的信任和器重,也是對大家的肯定和關心。”陳潤兒發表了飽含深情的講話,情到濃時,幾度哽咽落淚。

“我從湘潭來到長沙,轉眼已是八個年頭,近七年時間,2300多個日日夜夜。”陳潤兒說,這些年來,我們搶抓許多機遇,也面臨許多挑戰,我和大家一起積極應對,一起櫛風沐雨,一起攻堅克難,一起見證長沙的發展,一起收穫成功的喜悅。我既為自己能夠在這座城市工作、為這方人民服務而倍感充實和榮幸,也為自己能夠與長沙的幹部群眾一道,為長沙發展和人民福祉做成幾件事倍感欣慰和喜悅,更為我們這座城市已經和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倍感驕傲和自豪。這七年,通過率先發展目標的引領,增強了經濟實力;通過跨江發展戰略的實施,拓展了城市空間;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完善了承載功能;通過文明城市創建的“奪冠”,提升了長沙形象。

陳潤兒說,回顧這些事,回首這些年,所有成績的取得,都應該歸功於我們大家,歸功於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這得益於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歷屆領導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礎,得益於歷任老領導和老同志的悉心指導,得益於駐長單位、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於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精誠合作,得益於全市廣大幹部和700多萬人民的共同奮鬥。我衷心地感謝中央、省委的正確領導,衷心地感謝五套班子的鼎力支持,衷心地感謝廣大幹部的奮發進取,衷心地感謝全市人民的傾情奉獻。

曾讓長沙GDP變“竄天猴”的陳潤兒履新河南 我們該期待什麼?

陳潤兒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時都關注啥

【關於工業】

陳潤兒:扭住工業經濟"牛鼻子"

2015年1月27日下午,黑龍江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各代表團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省委副書記陳潤兒參加牡丹江代表團全體會議,與代表們共同審議報告。

陳潤兒強調,從牡丹江乃至全省來看,既要處理好對黑龍江發展形勢“怎麼看”的問題,又要明晰對今年“怎麼幹”的認識。要用全面的、客觀的、發展的觀點來看待整個經濟發展走勢,雖然全省經濟一些指標增幅有所回落,但要看到在體制改革、結構調整、市場培育、思想觀念上的進步。從經濟總量、財政稅收和社會就業的貢獻來看,工業經濟是一條“短腿”,工業發展是一個重點。工業活才能全局活,工業興才能全面興。必須在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注意扭住工業經濟這個“牛鼻子”,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要綜合利用好發展工業經濟的產業配套能力、環境承載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等優勢,既抓增量,又抓存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以存量吸引增量;既抓國企又抓民企,讓民企嫁接國企,讓國企參股民企;既抓大型又抓小型,用小型配套大型,用大型帶動小型;同時,要注重把技術結構和產業結構、資本結構和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統一起來,切實抓好工業經濟,加快區域發展步伐。副省長鬍亞楓參加審議。

【關於農業】

陳潤兒:鼓勵企業“通電”轉型興業引導農民網上購銷“掏寶”

2015年5月19日至20日,省委副書記陳潤兒就發展“互聯網+農牧業”進行專題調研,並重點考察了農村電子商務工作。他強調,要積極發展

農業電子商務,鼓勵企業“通電”轉型興業,引導農民網上購銷“掏寶”。

陳潤兒:發揮農墾產品加工優勢引領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2015年6月15日,省委副書記陳潤兒深入到省農墾總局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調研。他強調,要發揮農墾產品加工優勢,引領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關於國企改革】

陳潤兒:依法支持清收欠款 助力國有企業改革

2016年3月9日,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陳潤兒主持召開依法支持龍煤集團清理收繳欠款協調會議。他強調,龍煤集團和相關部門要克服畏難

情緒、僥倖思想和消極心理,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毫不含糊、毫不退縮,一鼓作氣、一追到底,依法清收欠款,助力企業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