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一生”一定就是“孤独终老”吗?这样活或许更潇洒

“独处一生”一定就是“孤独终老”吗?这样活或许更潇洒

来源|喜马拉雅APP上官文露的精品课《上官文露读书会》

有的人喜欢独处,有的人喜欢相依为靠一起生活,其实这个世界上耐得住寂寞的人很多,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方式来抵御漫漫长夜。或许是不断送入口的食物,或许是罩住自己的耳机,或许是手机里连接的另一个人,他们总会去做那些令自己有安全感的事,在茫茫世界中只有那么一处伊甸园安放在内心。

但是像美国诗人艾米丽·迪金森这样从25岁起闭门不出、杜绝社交的人肯定有自己更独到的方式来体会独处的黑夜,譬如写诗,在艾米丽30余年僧尼般清简的生活里,她留下了诗稿1700余首,她抓住了黑夜,也抓住了生活中每一处心灵留下的震颤。今天选了艾米莉的三首诗。

生活需要耐得住孤独!

第一首诗,《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我们有一份黎明,我们有一份欢乐的空白要填充我们。有一份憎恨。这里一颗星,那里一颗星,有些迷了方向。这里一团雾,那里一团雾,然后阳光。


“独处一生”一定就是“孤独终老”吗?这样活或许更潇洒


有些人不太喜欢冬天,或许因为他昼短夜长,明明是清晨却被昏暗拉扯着,仿佛还在延续着昨日。新的一天迟迟未来,动物开始冬眠,人也变得丧气,不想做这个不想做那个,所以冬日也常常被拿来形容人生的低谷。它凛冽漫长,需要人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而如何抵御这漫长的黑夜,则需要在心里种下一颗春天的种子!

忍受的目的是为了光明的到来!

当坚冰开始融化,当黎明的微光破开天际,忍受黑暗的目的是为了光芒。而今天的第二首诗,《某个阳光斜射的时刻》。某个阳光斜射的时刻,在冬日的下午,让人抑郁,像沉重的教堂的旋律,玄妙的伤害,我们没有任何伤口和血迹,却在隐居的深处留下记忆。没有人能够传达,任何人,它是绝望的印章,不可抗拒的折磨,来自虚空。


“独处一生”一定就是“孤独终老”吗?这样活或许更潇洒


或许因为艾米丽的生活经历,她从25岁开始,除了和少数亲友往来之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而绝大部分时间,她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就像这首诗描述的一个独处的项目,一个瞬间的感受。

总有这样的时刻,或许周遭的事情都很美好,斜射的阳光,晴朗的天空,但从心底却莫名的有一股哀愁,一种怅然。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具有这种敏感,而鲜有人能将其具体化。艾米丽是个例外,从她的文字里看到一丝神性世界,在与人类连成一体的同时,又和人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人类抓得住的不过寥寥,有时也只是一个下午。


“独处一生”一定就是“孤独终老”吗?这样活或许更潇洒


人生很短,需要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今天的最后一首诗,《我没有时间憎恨》。我没有时间憎恨,因为坟墓会将我阻止,而生命并非如此简单,能使我故意争执,我也没时间去爱,仅因为必须有点勤奋。我以为爱的少许辛苦。对我也是足够莫大难忍。

大家都常常逃避不了这样一个问题,生命究竟是什么?也许很多人要陷入沉思,觉得这并非一两个词汇可以概括,它可以理性化的从医学出发,也可以感性的描述人的思想。也许还有人会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艾米丽在诗里给出了生命是时间这个答案。


“独处一生”一定就是“孤独终老”吗?这样活或许更潇洒


其实人这一生都是在和时间赛跑。不应该有时间去憎恨,去懊恼。因为有更多更具意义的事情等待去做,也有太多值得爱的人在等待着你。但愿,这一生无论是独自生活还是群居生活,都是不留遗憾的,圆满的。

关于主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真正的讲书,远不止是讲故事。上官文露和你一起高效读书,拒绝快餐式阅读和心灵鸡汤,用最凝练独到的方式,让你感受到名著之美和世间百态,通过读书去探索大师眼中的世界,伴你真正发现读书的乐趣,让你爱上阅读。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中国知名音频平台,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不用看,听喜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