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三八红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创造生命 让火焰缔造传奇

茹春玲,铜川市黄堡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陶瓷技师,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铜川市政协委员,耀州区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锋先生,现任铜川市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生产厂长。


铜川市三八红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创造生命 让火焰缔造传奇


她的作品大器天成,装饰布图疏密有致,景致层次分明,刻、印、剔工艺精炼简洁,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深得耀瓷神韵,将耀州瓷的艺术价值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对弘扬耀州瓷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运用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美观与实用价值并存、传统工艺同现代技术和谐的艺术作品,深受广大耀瓷爱好者的喜爱,也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铜川市三八红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创造生命 让火焰缔造传奇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茹春玲从小生活在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的漆水河畔,这里一直流传着黄堡十里窑场的故事,和小伙伴在幼年玩耍的时候,经常能捡到精美的瓷片,这些童年的回忆点燃了她对陶瓷工作的火花。毕业后的她走向工作岗位,但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她又成为众多下岗工人中的一员,刚刚对生活充满憧憬却又突遭失业,让这个年轻人沮丧失落,前途渺茫,在她的人生路上,她遇到前所未有的坎,后面的路该怎么走,该何去何从,空前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成功应聘到铜川市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因为生长在北方瓷都耀州窑遗址,硅酸盐是她的专业,她似乎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让她又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带着梦想重新走向工作岗位。她从学徒开始,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粘接,刻花等,一件精美的耀州瓷,需要工匠们合作,经过72道工艺才能完成。冬天的寒冷,夏日的酷暑,单调又枯燥,复杂又细致,经历过多少困难和挫折,她都咬牙坚持下来,为要将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产品,连同耀州深厚的文化呈现在国人面前。也是从那时起,茹春玲要努力做出一番事业的信念更加坚定。

虚心求教工作中取得成绩

茹春玲从一名小学徒成长为一名陶瓷行业中的出彩者,她熟练掌握倒装壶、公道杯、凤鸣壶、玉壶春的制作工艺,在她的眼里展现的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从工匠们的手里,变成各种有形状的精美物件,让泥土焕发出二次生命,再到窑炉的火焰中淬炼,把泥土创造生命,用火焰缔造传奇!


铜川市三八红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创造生命 让火焰缔造传奇


为让自己的陶瓷制作技能不断提高,她经常聆听耀州窑考古专家禚振西先生讲解耀州窑发展史,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锋老师学习耀州瓷制作工艺,同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梁亚萍探讨技艺,并经常和同行业制瓷行家探讨工作技能,谦虚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技术攻关显身手

从一名普通操作工人,历练成为公司里的技术骨干。自2012年茹春玲担任公司生产厂长以来,为顺应市场需求,公司开发了一批精美实用的茶具,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生产效率很低,很难形成批量生产,她用了三天时间,仔细找出问题的根源,经过努力,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调整工艺,手把手地教,让大家熟练掌握技术,共同达到生产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圆满的完成公司领导交给的生产任务。作为技术骨干,她经常被派出到外地窑场学习先进工艺,例如到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等窑口参观学习,每次出去她都以现有的工艺技术和别人对比,就拿陶瓷精坯工艺来说,她通过细心对比,发现自己工人效率低的问题,结合现有条件努力改进后,工人由原来每天只能生产300-400件到现在每天可以生产1000件,陶瓷的粘接原来每天是100-200件,现在每天400-500件……在这样的工作亮点中,也见证了茹春玲的成长。


铜川市三八红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创造生命 让火焰缔造传奇


工作中的硕果累累

茹春玲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可,使历史上的耀州窑风采重新焕发新春,展现了耀州瓷文化深厚内涵和耀瓷之美精华所在。她的硕果,2010年《加湿器》荣获首届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银奖。2012年两个作品分别取得好成绩《盛世和谐荷口瓶》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品展览会金奖。《剔花牡丹纹盖罐》在第二届大地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银奖。同年在铜川市技能大赛陶瓷刻花技能大赛中授予“铜川市技术能手称号”2014年《青釉刻画盘》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2015年《富贵风耳瓶》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获得一片赞誉。工作之余把自己,在工作中一些心得和工作中的发现,系统化理论化写成论文,并更好地和同行交流。2016年3月刊物《工艺与创新》第四辑发表了《浅谈宋代耀州瓷的装饰工艺》。2017年刊物《天工》第二期发表了《浅论耀州瓷注浆成型中缺陷及解决办法》。茹春玲在继承传统中求发展,在实践中求创新,为铜川陶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铜川市三八红旗手茹春玲:用泥土创造生命 让火焰缔造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