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都挺好》火了。

雖然劇情已落幕,但關於此劇的話題,卻熱度不減。

很多網友在問:

《都挺好》哪裡好了?

《都挺好》真的真的真的都挺好麼?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是啊,我們在這個原生家庭裡,看見了什麼?是蘇母(陳瑾飾)重男輕女,是蘇父(倪大紅飾)懦弱無能,還是大哥(高鑫飾)的有心無力,還有二哥(郭京飛飾)嘴皮子溜,以及妹妹(姚晨飾)靠邊站……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只是,多少年過去了,三個孩子成人以後,你再看這一家子人——

母親去世,父親開始各種“作”,大哥愚孝,二哥啃老,妹妹成為職場精英,比兩個哥哥都成功、有錢……

對於這明顯的對比,我早就真心要說出點什麼,那就是一個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或是別處受到的苦難與冷落,並不全是負面影響,它或許會成就這個孩子後來的成長!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突然就想起了《寒山拾得》中的那一段傳世對話——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很多心理專家也表示,一個孩子越受到冷漠,想要改變生活的現狀的願望越強烈,長大後就越會成就自己。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看完了《都挺好》,回憶自己經歷或是看到的家庭生活。不得不說,中國式家庭,真的並不全是溫馨與美好,也有讓人感嘆唏噓,甚至讓人反思的部分。

在《都挺好》中,作為最小的妹妹蘇明玉,說實話,出場挺讓人不舒服的,那一個對親情態度冷漠的人——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在接大哥的時候,一個勁兒打電話訓斥員工,避開大哥的微笑、擁抱,以及眼神。

對母親的去世,表述得像個外人。

大哥哭喊母親時聲嘶力竭,她靠牆站著,面無表情!!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更別說後來在母親的葬禮上缺席,在二哥家裡,對大哥、二哥和父親的不關注,寧可對著手機,二嫂打圓場,給坐在桌邊上的她端咖啡,她眼也不抬……

繼續看下去,開始扎心了——

成年後的蘇明玉,看到少女時代的自己,穿著藍白校服,騎自行車速回家。

明明二哥讓她幫忙洗衣服,她要寫作業沒答應,二哥就故意製造噪音,不讓她學習。

母親不問青紅皂白,訓她回家就吵架。

最後,還是大哥嫌吵,讓二哥停止,母親這才對二哥好言相勸!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這種偏心,在三人的學業和婚姻上繼續——

大哥留美求學,沒這個實力也要賣房支持;

二哥去旅遊,毫不猶豫拿出2千塊;

但是,為了節省開支,母親讓蘇明玉放棄高考……

犧牲女兒,成全兒子!在中國,還有不少“蘇明玉”式的女兒感同身受,對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冷落,傷心不已。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那麼,《都挺好》原生家庭到底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育兒反思與啟示?

主要有以下3點:

第一,原生家庭裡給的傷痛,治癒要靠自己

在原生家庭裡受到冷落的孩子,沒有安全感,不敢輕易表露感情,也不太敢靠近別人,更別提好好地愛一個人。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就像《都挺好》裡的蘇明玉一樣,她們外表冷漠,好像沒有親情觀念。事實上,她的冷漠是兒時不被待見受到的影響。

還有些蘇明式的女孩,既便結婚生子,生活條件很好,個人事業很成功,情緒也容易崩潰,對孩子嚴苛。會因為孩子的一點小事,大發雷霆,而後又自責崩潰。嚴重的,甚至去找心理醫生治療。她們的安全感極度欠缺,只要看到子女沒按自己的要求來,就會憤怒,甚至失控。

然而,原生家庭的這種冷落,也不是沒有正面影響,比如——自尊自愛,吃得起苦,面對問題和困難理智解決。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而如果想要治癒傷痛,發揚正面影響,也要靠自己才行。那就是積極面對童年的那些創傷,清晰地瞭解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更好地認識、肯定自己。從而達到和原生家庭、父母兄長,以及這個世界的和解。

第二,原生家庭裡“過度保護”式育兒,會讓孩子無能、自私自利

許多父母,真的可以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父母們只恨天上的星星摘不到,如果可以,也會為孩子摘下來,博得孩子開心。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就像蘇母為大兒子蘇明哲去美國留學,賣掉房子,也要全力支持。

為二兒子旅遊,取錢滿意。蘇明成可以不好好學習,蘇母就花錢上讓他二本;蘇明成可以花錢找工作;蘇明成結婚了,還要花錢買房子、買傢俱、裝修……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這就是原生家庭裡“過度保護”式育兒。父母一味滿足孩子一切要求,讓孩子閃避開所有的困難,卻讓孩子缺少了精神上的鍛鍊——

比如,關愛他人。

比如,自律。

比如,面對困難的能力。

因此,大兒子蘇明哲雖然清華畢業還留了美,但混得也太渣太慘,還要妹妹蘇明玉幫忙找工作。而二兒子蘇明成,則徹底地成長一個自私的啃老族。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只有妹妹蘇明玉,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卻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

第三,警醒有二寶的家庭,不僅要保持公平,還對孩子要因材施教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了二寶。

育兒專家和大V都告訴達我們,對二寶呵護,也不要忘記對大寶不要忽視。

美國家庭也很重視兩個寶貝的感受。去恭喜鄰居家喜獲二胎,登門道賀時,一定要帶上兩件禮物。抱小寶寶的同時,也要稱讚大寶寶。

同時,在《都挺好》中,我們得到了一些啟示——

蘇家老大蘇明哲性格偏糊,有心卻沒主見,擅長學習,是個學霸。

老二蘇明成的性格上游手好閒,是個學渣,也是媽寶男一枚。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老三蘇明玉,以大哥為學習榜樣,也是一個學霸。

以上不難看出,其實三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學習成績各有不同。當然,劇中蘇母把資源都給了老大和老二,對兩個兒子來說,算是公平對待。卻沒有引導兩個兒子更加成功。多少也是因為她沒按孩子按自己的性格來成長和引導、因材施教。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因此,這就警醒有二寶的家庭,作為父母,如果能夠根據孩子自身各自的性格特點,採取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去指引和影響孩子,而不是一味偏心,或是追求公正公平,只要本質上是由愛出發,孩子都能夠理解,並且也會讓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的同時,身心健康。

———

今日話題:《都挺好》還給你哪些育兒方面的啟示呢?

————

《都挺好》給父母的這3個育兒反思和啟示,早看出來早警醒
版權原創聲明:版權歸作者小曉樣兒所有(我已加入維權騎士),圖片來自網絡,用美好點亮生活!歡迎關注我。歡迎在評論區多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