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写给女儿的肉麻情书

强烈建议“苏大强”式父亲都来看看民国宋耀如和梁启超如何做一位好父亲。

还有那些被气吐血的观众,读罢此文,或有疗效。

梁启超写给女儿的肉麻情书

1908年,梁启超子女于日本横滨双涛园。思顺、思永、思庄、思成、思忠

(一)

好父亲不偏倚

“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

初看这句话,还以为是情人间你侬我侬的情话,其实这是梁启超写给二女儿梁思庄的家书。

这样露骨的表白,梁启超还写过很多。

100多年前,民智尚且初开,有着五子四女的梁启超就有超前的思想,从不“重男轻女”,相反把女儿当“小情人”一样捧在手心。

梁启超写给女儿的肉麻情书

1910年,梁启超抱着三岁的思忠(右)和两岁的思庄

同样信奉“男女平等”的还有民国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他坚信女子的才干不输于男,并为三个女儿提供了与男子一样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就进入教会学院读书,在十几岁就赴美学习,接触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的教育,鼓励她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他把救国的希望同样寄托在她们的身上。

在送庆龄和美龄出国前,他语重心长地说:“爸爸要你们到美国去,不是让你们看西洋景,是将你们造就为不平凡的人。这是一条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路,要准备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要终止你们的追求。”

在中国妇女受着最严重的欺压而很少能冲出封建藩篱的年代,宋耀如却开启了中国女性海外求学的先河,也为之后越来越多的女子留学树立了榜样。

梁启超写给女儿的肉麻情书

宋耀如

(二)

好父亲是人生的导师

在梁启超给孩子写的近400来封家书里,除了喷薄而出的父爱,也包含着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谆谆教导。

指导学习,梁启超教育孩子不要急于求成,尽能力去做: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

梁思成因车祸耽误了一年留学,梁启超宽慰道: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梁启超写给女儿的肉麻情书

1906年,梁思成(左)与父亲梁启超、弟、姐合影

他给孩子输出自己的生活哲学: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同样的,宋耀如,在家庭教育中也从不缺席。

从孩提时代起,宋耀如便开始对孩子们进行中、英文双语训练。给孩子讲故事时,先用英文讲述,再用中文复述,使孩子们的英文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宋耀如认为,一个人必须学会自制、忍耐,才能成为高尚的、成功的人。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力,他制定了严格的斯巴达式的教育计划,女儿稍大一点时,他便在雷电交加的大雨天,带着女儿在雨中受淋,带她野外徒步跋涉,还将忍饥挨饿列入其培养方案。据说,当小庆龄四岁时,就加入了这一行列。

梁启超写给女儿的肉麻情书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三)

好父亲以身作则

教育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梁启超和宋耀如深刻知道言传身教的力量。

宋耀如幼年贫困,后来赴美谋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但他并不满足于物质的富足,与孙中山等革命者结成莫逆之交。为支持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但从不居功自傲,一直淡泊名利,他以自己不平凡的经历和行为作风影响着下一代。

同样处于革命动荡年代的梁启超,把自己豁达乐观的一面通过家书无形传递给孩子。

“你们在爹爹膝下几十年,难道还不知道爹爹的脾气吗?你们几时看见过爹爹有一天以上的发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气?我关于德性涵养的功夫,自中年来很经些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强健、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梁启超写给女儿的肉麻情书

54岁时的梁启超

梁启超作为政治家,忧国忧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也深深感染着下一代。

“我今日若还不理会政治,实在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

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九位子女学业有成后,都义无反顾地投入报效祖国的事业中去。

梁启超写给女儿的肉麻情书

梁启超

教育方法和技巧,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孩子的教育可以不拼背景、身份,但绝对拼父母的格局、视野、知识、能力,性格、心态等等,可以说,父母的整个人生轨迹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

我们都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这条起跑线其实就是父母自己。父母进步一点,孩子受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