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儒家最大的糟粕之一就是“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惡”,你認同嗎?

藝術就是謊言


儒家思想數千年,獨尊儒術實在偏,

百家爭鳴有長短,盲人摸象不一般!

每種思想都有緣,花開萬朵都分瓣,

每瓣都是一家言,合在一起是完善!

儒家經典忠君篇,人生之初無惡善,

維護秩序需明君,顛沛流離就造反!

道家講究天道環,天人合一有根源,

統治階層內耗完,內外風雲起變幻!

法家思想依法辦,不講人情與薄面,

天災人禍全牽連,只能拼命搏延年!

墨家思想是行善,防止戰爭起禍端,

事實總是不好辦,逐漸消失無人煙!

儒道法墨說一遍,都有長短看的見,

盲人摸象都有緣,合在一起大象現!

社會進步一瞬間,適應形勢談發展,

科學思想是客觀,解放思想共向前!


實話實說山東人


高估人性的善,低估人性的惡,其實儒家沒錯。

聽一生於六十年代末的農村大姐說,小時候因為地處皖南山村,從沒上過一天學,也沒吃過一天飽飯,他爸在她們三女兒懂事的記憶裡,只要家裡有點小錢,就拿著去做生意,一出門幾個月見不著人影,每次回家都是沿途乞討回來的。連她們的媽媽死都不在家。

村口有個老師,曾經做過小學的校長,幾個兒子都在縣城裡有出息了。平日裡,老頭晚上喝幾口小酒,拉拉二胡,也算村裡的雅士,紅白之事上臺說幾句話,受人尊重。

這位大姐,也就是家裡的二閨女吧,可能脾氣的原因,最不招她爸待見,十三歲前連一雙完整的鞋都沒穿過。因為太過孤獨,晚飯後常去村口聽老校長拉琴,聽到動人處,淚洗滿面、痛不欲生。

一天,老校長見此,將她擁入懷中,百般呵護,老二感覺有了前所未有的父愛與溫暖。只要他家裡什麼苦事累事,基本全部包下。也有一些多嘴的村民說三道四,可是老二始終如一,把老校長當成再生父母。

老校長的三兒其實是個縣城裡的混混,一次回家趁著父親回校領工資,把她給辦了。

事後,女方領著大肚的二閨女說理求婚,三兒當然早就沒了影。老校長死活不認,還說小姑娘交友不慎。二閨女啥也沒說,當著老頭的面,吃掉了一張毛筆寫的字條。有人看見,那簽名就是老校長的字。從此,村裡再也見不著二閨女了。

當二閨女十年之後帶著老公及子女回家時,老校長的墳上草已有半人多高了,那三兒失蹤多年…。




朱錫北


別扯什麼儒家不儒家了,今天的中國也不是儒家社會,哪怕它還殘留著一大堆歷史的糟粕,任何想回到過去找解決方案的做法都是爛人作惡!華夏文明的沉淪不是一天兩天了,千年以降都是在沉淪途中,沒有進步,只有墮落,這即使不是儒家的錯,也是儒家為代表的政治文化傳統的錯,三省吾身,沒省出一個進步文明,相反的,越來越反動!反人民,反科學,反真實!從骨頭到靈魂,在假大空之路上越走越遠!今日中國是馬哲基礎上建立的、前現代階段的新型國家,想繼續往前走就睜開眼睛跟世界學,學世界的好,學世界的真,學世界的美好理想,走回頭路一定會被釘上恥辱柱,下場比袁大頭還慘!


甴県


儒家最大的糟粕不是“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惡”,而是以為利用道德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以為道德是宇宙運行的最大規律!

比如從南宋開始,理學家朱熹就開始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試圖將一切問題都歸結為道德問題。但是,事實上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南宋並沒有發展強大,而是一直被金國和元朝吊打,最終還是被元朝所滅亡。而到了明朝,儒學發展的就更離譜了,科舉考試更是以八股文為主,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將道德提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從而使得明朝文臣武將都將滿口道德作為最高標準,而真正做事兒的人反而沒有好的下場,其結果就是明朝只能被李自成推翻,被清朝取代。

到了滿清時代,即使在面對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大敵當前之時,腐朽儒家的代表翁同龢依然以李鴻章道德說事兒,處處對李鴻章掣肘,從而在甲午海戰,滿清遭遇慘敗。而翁同龢的後人現在卻在美國拍賣我國古代的各種珍稀文物。可見從和兒媳婦扒灰的朱熹到大肆斂財的翁同龢,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大儒們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因而如果以他們所謂的道德來處理客觀世界的問題,顯然是完全不可行。


地震博士


我覺得並不是儒家思想“高估了人性的善,低估了人性的惡。”而是時代的不同,社會環境的差異導致人們思想發生重大變化。

任何一種學說都是有著時代烙印的,儒家思想也是如此。

儒家思想是中華文明經歷了夏、商、周的幾千年之後,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的。孔子在總結了夏、商、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完整思想體系。

儒家思想產生的背景:

一、春秋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的變化,原來的“公田”逐漸轉化“私田”,奴隸制度瓦解。

二、政治上,諸侯兼併土地,爭霸戰爭日益頻繁,新興封建勢力興起。

三、在思想意識和文化上“學在官府”的局面逐漸被打破。

四、儒家學派誕生在魯國,魯國當時仍舊保留周文化傳統,為孔子創立儒家思想體系提供了條件。

五、孔子把西周以來,奴隸主貴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以“仁”為核心的社會政治、倫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學,從而創立了儒家學派。

儒家思想的演變過程:

一、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他主張“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關係,維護“周禮”,主張貴賤有序。

二、戰國時期發展成為“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孟子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政治上主張“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他還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反對統治者虐民暴民,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

三、秦朝時儒家思想受到壓制,實行“焚書坑儒”政策,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四、西漢時期,董仲舒對儒家思想進行發揮,增添了“君權神授”和“大一統”,適應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儒家思想受到“獨尊”,罷黜了百家。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

五、宋朝時期形成理學。它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朱熹是理學發展集大成者。他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認為欲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朱熹繼承了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一步完善了客觀唯心主義理學體系,後人稱為“程朱理學”。

六、明末清初理學受到批判,我國反封建思想先驅--李贄指責儒家經典並非“萬世至尊”,否定孔子是天生聖人,反對鹹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揭露道學的虛偽。清代的顧炎武、王夫之也從不同角度批判了理學。龔自珍和林則徐提倡“經世致用”,引導人們掙脫“程朱理學”的枷鎖,為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奠定基礎。

七、太平天國,洪秀全結合儒家的大同思想,又受西方宗教影響,創立了拜上帝教,對勞動人民有很大的號召力。

八、康有為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發表《孔子改制考》,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的合理性。

這就是儒家思想在中國的歷史,無論被拋棄還是被利用,儒家思想的“仁”始終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規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並不是“高估了人性的善,低估了人性的惡”的問題。

人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受到環境的影響,使人的思想發生變化,在《悲慘世界》中,冉•阿讓由善到惡、由惡到善的轉變過程就說明這一點。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善良都是被推崇的。試問這個世界要是沒有善良,會是怎樣的世界?應該說善良的終點就是人類的末日。



戈壁灘上的駝鈴


既然要說性,那就不得不說百家爭鳴,這是關於性的第一次廣泛的大討論,也為後世定下了基調。其中有一些典型人物,如下:

孔子:不討論。

墨子:性善論。

告子:無善無惡論。

孟子:向善論。

荀子:有惡論。

韓非子:性惡論。

既然問者說儒家,我們就在這裡主要說一下儒家。

在孔子時代,因為當時處於百家早期,論戰相對較少,所以各家對人性討論很少,孔子也並未對此進行研究討論。

到了孟子時期,百家日盛,而且批孔運動如火如荼,各家之間論戰很多,這個時候很多問題都要歸結到人性這個本原上來討論,所以孟子不得不討論。孟子的主要觀點是:“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看到這句話很多人都說孟子主張性善論,這點我不敢苟同。我對我周邊的朋友常說,看古文,不能只看一兩句話,要看時代背景和語境。不然和現在那些挑事的媒體和噴子沒什麼區別。孟子的這段話來自和告子的辯論。在此我們不對這次辯論做詳解,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孟子說這段話的同時也指出,如果引水,水也可以向上流,如果沒有河道,水就會流的到處都是。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孟子主張善,但是也肯定外力的作用,這就是禮。水是向下流的,但是這不是因為水本來就是向下流的,是因為有很多外力。所以我更傾向是向善論。

到了荀子,荀子展現出更多的社會學家屬性。荀子把性分成了“性”和“偽”。性便是天生為性,為人的動物性。偽便是人為為偽,為人的社會性。荀子強調了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在這裡我並不認為荀子主張性惡,而是有惡,因為利並不一定就是損人而得利。而且荀子更強調偽,就是人要自我約束,學習,來改掉自己身上的動物性,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社會屬性的人。

以上就是最早的儒家人性討論。之所以後來變成了性善論,完全是因為統治的需要。在秦以後,大家認識到了,性惡論法家的危害,性善論順應時代潮流。而且性善論也完美解決了君權的正確性問題,因為如果按性惡論來說,君主同樣也是惡的,這當然是不能被接受的。而性善則可以解決君主的這一矛盾,而且基於性善,也更好推行道德教化,達到攻心的目的。

所以說從來不存在所謂的高估善惡問題,只有政治需要,墨子主張上同,必須要有性善來支撐,不然全是惡,怎麼同。韓非主張權術制衡,全是善幹嘛要制衡。這種歷史問題要辯證的看待,如果總是一棍子打死,那麼你什麼也學不到。


江山如畫任君遊


根本就不需要儒家,只需要尊重人性即可,用法律懲戒人性中的惡,而道德的一面無需宣揚,這樣很容易形成道德綁架,只要惡能得到嚴懲,善自會增長,只要人不犯法,就是好人,就比如攙扶老人被訛詐,首先要嚴懲訛詐之人,而不是一面宣傳攙扶老人,一面對訛詐者從輕處罰。一切都要從本心出發,無需道德訓化,每個人都做好自己不犯法,社會就會和諧。就比如孝順無需宣揚,這本是連動物都有的自然之舉,你養我一小,我出於人本性中感恩之心養你一老,無需順,只需養,父母也不該事事順著你,如有人不養你老,用法律懲之,總之,法律權威必須維護,任何人不能凌架法律之上,中國曆代將儒家道德凌架法律之上是造成社會敗壞人心虛偽根本原因,妄圖通過儒家式道德教化管理國家使人向善,真是捨本求末,愚腐透頂。一個好的社會每個人都應是中性人,無善無惡,無為而治,社會自會風清人和。


用戶2011466009464


講個故事:以前有個自稱大善的人,有一次遇上一條毒蛇,此毒蛇被傷,大善人見,口中念南無啊彌陀佛,就上前給毒蛇包紮,旁人見狀就提醒他毒蛇有毒千萬不要碰,大善人不聽還勸旁人說,做人要行善,善有善報,福沒到,禍遠離,講完把手伸向毒蛇,結果反被毒蛇咬了一口,被毒攻心不治而死,旁也無法救他,自好嘆氣一聲“古調你善都未”。“善”字在這地方一直流傳著,“善”就是死的意思。故事講完了,你能理解嗎?沒有正義的善良,就是送羊入虎口,善守惡攻,善無作為反害人,惡有作為方益人。


東洲淨水


在大談國學的今天,儒家的思想究竟有幾個人真正領悟了其中精髓?中傭之道,或者說和為貴不仍然是各領域的主流?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話是不是有人願意或者膽敢反其道而行之?慎獨,這種教誨會揭開你虛偽的面孔?道德的原意是什麼?道,是自然法則,自然規律,或者說是天,說天意也行。德是人們執行遵循自然法則的行為。道德永遠不會綁架一個遵循自然法則生活的人。因此,所謂道德綁架本身就是個偽命題。社會的不斷髮展,只有當道德被人輕視,摒棄時才需要法律來護航,假如所謂契約精神貫穿於整個社會,滲透於各個領域,這絕不是人類的進步,相反,人性會慢慢變得醜陋,可恥。直至失去。當今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唯利是圖。金錢衡量一切。真是真正做到了笑貧不笑娼。更可恨可悲的是,這些競使得儒家思想成了糟粕,現代人的三觀偏誤,儒家思想成了替罪羊,這讓人不禁產生懷疑:發這種言論的人該不是西方某些國家策反的文化間諜吧。許多人追棒西方的法制精神,契約精神,美國人的法律,完善齊全,絕大部分沿襲著卻少有人知,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以及法理學家孟德斯鳩等他們的一系列著作卻是受到了法譯本的啟發而成。真是無法理解。順便說個題外話,中醫中藥,小日本拿漢方藥狂賺全世界的錢,而某些炎黃子孫呢,卻將中醫中藥和國學菁華一概視為糟粕。可嘆又可悲!


島力又盼


曾經問過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儒家能讓善者更善,卻不能讓惡者變善?"想了幾年才明白,惡者不歸儒家管,有法律!

人性善,是儒家的根基;人性惡,是法家的基礎。除過亦儒亦法的荀子提倡"性惡論",儒家倡導的都是"性善論",認為人的內心有"惻隱之心"、有"良知",需要的,就是通過修身放大這惻隱之心,光輝心中的良知。

國家的治理,總是法律和道德的"一體兩面",法律看到的是人的惡性,通過不斷地完善法律條文來規範人的行為;但人還有善性,還能在道德教化中洗滌自身,減少犯錯甚至違法的幾率。正如"霸座男""霸座女"遭到一片聲討一般,這些"聲討"起的同樣是道德作用——不僅約束他人,也警醒自己。

沒有道德,全是法律行不?行! 我上課時曾說笑舉例:以後遲到一次判一年,曠課一次判三年!學生聽到一片譁然,堅定地說:"不行!"

儒家確實低估了人性的惡,但也沒高估人性的善,這個世界,一直有君子也有小人,努力做個君子,努力用自己的德行影響周圍的人——這才是真儒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