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小巷是共性的概念,但是,它又像一棵大树上的叶子,每片是不相同的。每个小巷都有它独特的姿态、风格、神韵。

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2016年,北京东交民巷(摄影 | 束文杰)

到过北京的人,都说那里胡同很多。同样,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古城,小巷都不少。它们星罗棋布,密密交错,如同蛛网,结在几条主要街道的网绳上。我家祖居舒城县城,留在我心中的小巷,就有二十多条。

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2014年,舒城县城西大街、码头街一带(来源 | 地球在线)

小巷有长有短,有弯有直,有阔有窄;有通头的,也有不通头的;有丁字形的,也有十字形的。长的有几百米,短的只有几十米;弯的像新月,直的像笔管;阔的可行车马,窄的两人不能并行。

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因县医院用地,肖家巷成为断头巷(摄影 | 束文杰)

小巷是自然形成的。过去城市建设没有规划,亦无管理,在城池和主街确定后,随心所欲圈院建房,导致有的小巷弯弯曲曲,有的头大尾小,有的两头大中间小,房屋建的像锯齿,人们在小巷中行走,像蚯蜘一样,钻来钻去,转眼就不见了。

小巷多是鹅卵石路面,阔的巷中间嵌块条石,还凿有凹槽,供独轮车行走。因历尽风雨、岁月磨打,卵石光滑圆润,条石沟槽被车轮磨得很深。小巷两边,少数住户是青砖高墙、小瓦大屋、黑漆大门,多数住户额是土打板墙、破烂草房、竹笆小门或简易板门。院墙多是土打的,也有用篱笆扎的,极个别以“水仙条”“香橼树”代之。

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三里街上的老房子(摄影 | 束文杰)

小巷一般都有名字, 而且都很好听。据说是以地理特征、历史名胜、寺庙通道、宗族大户、美丽传说——经名人雅士反复推敲而起的。像狮子巷、梅花巷、观音巷、怀古巷、萧家巷、乌龙井巷等,都寓意深远,听起来很舒服。没有名字的小巷也有,那是开始没有巷,以后走的人多了形成小巷,名字大概还没有来得及起吧!

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狮子巷(摄影 | 束文杰)

小巷是共性的概念。但是,它又像一棵大树上的叶子,每片是不相同的。每个小巷都有它独特的姿态、风格、神韵。你身临其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且,白天晚上,晴天雨天,春夏秋冬,都会起着变化,并各有不同的让人喜欢的地方。

在舒城,最窄的是一人巷。北起南门外护城河边,巷口较宽,三五人可穿梭行走。进巷十多米, 有井,井圈上有数条深沟。井水常年不涸,方圆百米居民,都饮用这井的水。清晨和黄昏,来井边挑水者、淘米洗菜者,川流不息。再向南走十来步,巷道就窄了,只能一人行走,对方来人必须斜身错过;碰上挑提的,有一方必须后退让路。小巷两侧,是很高的山墙,黝黑、斩齐、耸拔,在巷内只能看到蓝天、浮云、星星,很少看到红日、月亮。东西风暴,行人大可不必发愁;风雪寒冬,小巷很少积雪,可一旦积起雪来,也就不易融化。结冰时,走路得特别小心,最好是扶墙蠕动,弄得不好,不是前跌,就是倒仰。夜晚,南面出口街道射进的微弱灯光,像一只诡秘的眼睛,忽明忽暗,似在同黑墙合作什么险恶计谋。这个时候,小巷行人就很少了。

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一人巷(摄影 | 老鼠)

大洪水巷(现称大黉巷)是我小时候不愿去的地方。原因是外婆给我讲过巷战的故事:清咸丰三年和八年,太平军陈玉成与清军在该巷进行过三次遭遇战,死者无数,尸体遍巷,血流成河。从此,我就将“洪水”与血联在一起,那条小巷就不去了。有一年初春,妈妈带我到亲戚家喝喜酒,来回路过此巷。去时是早上,我看它非常美丽,清爽、幽深、僻静。静静的玉带河从巷北穿过;巷道宽阔整齐,清洁卫生,鹅卵石铺到墙下,路中间平坦光滑,靠墙边长有青苔;住户不多,多是大家,朱家小瓦阁楼,木雕花窗,古色古香;对面宝盒平房,西式建筑,更显风采。往深处,住户的院墙很长,院内有的是花园,有的是果园,有的是灌乔木。金银花、野蔷薇、爬墙虎,攀满墙头。鸟儿飞来飞去,叽叽喳喳。走在巷中,大有轻松、愉快、舒适的感觉。夜晚路过此巷,不见灯火,四下里毫无动静。星星在夜空中闪着光亮,一切景物都沉浸在朦胧之中。我的心被小巷的沉静压得皱缩起来,而思想却飞到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去。一阵带花香的微风吹来,使我猛觉春天又到人间,仿佛一派生机盎然、万紫千红的景色就展现在眼前。

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大黉水巷(摄影 | 束文杰)

小巷伸向大小街道,伸向水井、河流、池塘,伸向古城拐拐角角,伸向城外的四面八方。它是居民生产、经营、生活的纽带,是居民的生命线。

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民国时期,中大街(来源 | 日本刊物)

我喜欢古城小巷,因为它是那样的悠长,那样的深邃,那样的古老,那样的多姿,那样的丰富。它或则住着我的老师,或则住着我的同学,或则住着我的亲友……不少小巷里,留下我频繁的足迹,留过我生命史上的一段岁月,也留下过我许多难以尽说的烦恼和欢乐。如今,城市发展很快,有些小巷已消失,有些只剩轮廓,有些装扮得更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发展规律,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我衷心地希望,小城变化得快些再快些!

延伸阅读

<strong>

朱忠礼 (1935—)舒城县城关镇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舒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政协主席。从事文秘等工作20多年,曾在《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新闻报道、思想评论、调查报告、散文特写、经验总结等约200篇。原文标题为《小巷》,刊载于2001年8月28日《江淮时报》、2005年《安徽粮食》第5期。

安徽舒城:古城小巷枝繁叶茂,一人巷大黉水巷尤其特色!

朱忠礼(右一,来源 | 六安新闻网)


  • 作者:朱忠礼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