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違法成文物安全首要風險,大量問題被衛星遙感發現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據國家文物局消息,近日,國家文物局向各省級政府通報了“文物法人違法案件專項整治行動(2016-2018年)”情況。目前,法人違法已成影響文物安全的首要風險。

法人違法成文物安全首要風險,大量問題被衛星遙感發現

內蒙古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周邊違法建設拆除前。國家文物局督查司/供圖

法人違法成文物安全首要風險,大量問題被衛星遙感發現

元上都遺址周邊違法建設拆除後。國家文物局督查司/供圖

國家文物局督察督辦案件中法人違法佔76%

文物法人違法案件,是指由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的文物違法犯罪案件。

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陳培軍介紹,文物法人違法案件屢禁不止、盜竊盜掘等文物犯罪活動猖獗、文物消防安全隱患突出成為影響文物安全的三大主要風險,其中法人違法是首要風險。

國家文物局督察督辦的文物違法案件中,法人違法佔比高達76%。例如,河南安陽世界文化遺產殷墟周邊違法建設問題突出,湖北紅安國保單位七里坪革命舊址、河南商城省保單位南街民居一條街、黑龍江哈爾濱劉亞樓舊居等7處不可移動文物遭拆除,一些反映中國革命歷程、承載民族精神的重要史蹟遭嚴重破壞。

為時3年的“文物法人違法案件專項整治行動”中,全國共查處文物法人違法案件673起,24個省份開展督察約談工作,行政處罰349起,責令改正408起,行政追責314人次,刑事追責74人次。

較為受關注的案件,包括哈爾濱市雙城區劉亞樓舊居等7處不可移動文物遭拆除案,啟動兩次問責,行政追責34人次,刑事追責7人。紅安縣七里坪革命舊址遭破壞案,違法建築被拆除,行政追責8人,刑事追責3人。

遙感發現的違建問題佔重點督辦案件半數

文物法人違法案件屢禁不止,原因何在?

陳培軍表示,一是因為政府文物安全主體責任還亟待加強,部分省份尚未將文物安全工作完全納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尚未依法劃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同時,文物行政部門和執法機構監管責任也亟待加強,暴露出安全監管和執法巡查缺位或流於形式,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問題仍然突出。

如今,文物主管部門還採用衛星遙感等科技手段,提升文物執法督察能力。遙感發現的違法建設問題,已佔到國家文物局每年重點督辦案件的一半左右。

國家文物局利用遙感衛星技術,對部分城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以及部分長城段落保護情況實施監測。2017年抽樣調查的7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新發現佔地11萬平方米的違法問題,依法立案調查19起,責令整改56起。

文物執法將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科技

陳培軍稱,當前文物行政執法督察工作任務多、責任重、人員少,基層文物部門力量更為薄弱,新技術手段不僅能大大提升文物監管能力,有效彌補監管力量不足等問題,而且發現問題客觀準確、說服力強。

據他介紹,國家文物局將繼續加強新技術在執法督察工作中的應用,探索和推進“互聯網+執法”,依託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科技手段,提升文物行政執法監控預警能力和科學辦案水平。

據悉,國家文物局未來將強化省級文物部門督察職責,落實市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文物行政執法責任,推動將文物安全工作納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同時,推動將文物行政執法工作經費和能力建設經費列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保障文物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履職所需的執法裝備、經費。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於音 校對 郭利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