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出生率大大降低,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现周边有趣的事情


出生率下降,老令化加大,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是收入低,以前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减少,出生率下降。现在允许生二胎,又由于收入低受到冷遇,原因是因为生孩子从小到大费用大,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成本高,年青小二口,如果不啃老,老一代人不资助,他们养不起。

二是住房,医疗,养老费用大,成本高,特别是房价高,如果老一代不省吃俭用,拿钱帮下一代交首付,即使年青人当一辈子房奴,也买不起房,因为不交首付,开发商不卖房,银行不给贷款。

三是不肯老不但房子买不起,小两口收入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也交不起。

总之,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主要是因为贫困,穷则思变,必须在改革发展中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有发展经济,努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改革,不断改革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否相适应,让老百姓都富起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人民的生活福利与世界并轨,一切问题都会应刃而解。


嫩江之畔王志华


“老公,我不想生二胎了”,最近,我老婆老是喜欢跟我唠叨这个,说实在,心理压力挺大的。

因为先前创业把存款都输掉了,还欠了不少钱,现在养一个小孩,都感觉到非常吃力。更何况,一家老小,全靠我一个人的收入,每个月收入支出基本相抵。而且还是一胎没有房贷车贷的情况下。

可能结婚的女人懂女人,我老婆老看到妈妈群很多跟我们同时一胎的妈妈已经生二胎或者准备二胎,所以老喜欢找我诉苦,说“老公,我们准备什么时候二胎呀?很多跟我们一样一胎的,现在都已经二胎了”。春节回老家,家里父母的唠叨让我们也是有不少压力。

可是,我老婆又很矛盾,毕竟目前的经济状况真的很不理想。小孩没上幼儿园没上小学就已经没有存款了,哪敢谈生二胎!

我有时候挺内疚的,老是感觉对不起老婆。为啥当时搞啥投资呢?不搞投资不就不用过得这么悲惨?但是,说真的,当时就是因为考虑到各种生活支出,可能面临房贷车贷孩子读书钱看病钱养老钱等等的,想着赚点钱可以减轻点经济压力,实在被逼得没办法,才铤而走险的。所以,从我内心深处,我们是很矛盾的,没有经济基础养二胎三胎,其实真不想。

像我们这样想的,在目前的社会绝对不少,很多漂泊在大城市的人,更是不愿养太多小孩。这就是为啥出生率会越来越低,不仅因为观念变,更多的是经济状况的问题,看看这个广州天河私立学校的学费,你们就会更清楚为啥不敢生了



财经辉常说


为什么不生二胎,我感觉是因为大部分年轻人现在压力太大。有的地方结婚彩礼把两代人的积蓄掏干净了,还要买房买车。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加班加点的努力还完房贷车贷一个月手里还能剩1000块钱?

现在养一个孩子少说一个月奶粉钱1000块吧,三年后每个季度幼儿园学费4000不算多吧,一年又是一万二。前边说的还是孩子身强体壮不生病。公立小学学费忽略不计,辅导班特长班总要学一两个吧一年又是小一万。孩子上了高中大学需要多少钱自己想吧,我没经历过不好乱说。

12岁以前一个孩子连吃加喝,在闹个头疼脑热一年最少1.5万,两个孩子就是3万。80后90后两口子上班除了自己吃穿花,人情来往,家庭消费,杂七杂八抛开,一年能剩三万的应该不多!谁还敢要二胎?


布一班丶执着


这个无须多问,谁都知道,想生,可是养不起!我是70后的,并且是农村的。我那时兄妹三人,打小记事起,没有好吃好喝的。可是那时候都这样,上学时一支铅笔三分,一个本七分。一年下来,有5块钱都用不上。您再看看当下,医院生孩子,几千。吃奶粉,一年上万,有个小灾小病几百,好点支撑到去幼儿园,一月费用又几百或一千几百,上学后,接送得人全程护送,我们那时可没敢想过。现在上学虽然没有学费,可补课费一年又是几千......上大学几年下来,又十多万.......完全离手没有百八十万是不行,如果是男孩,买车买房娶老婆又百万。算算,一个孩子,就算消费低的农村,也得百八十万。看了这个知道了吧,不是不生,是养不起!





顺祥玉器


我身边有二胎的也有三胎的。

先说下一个二胎的,在城里租房住,估计十几个平方。老公一个人上班,大的上小学,小的幼儿园。小的刚出生时没钱,问我要孩子的衣服给大的穿,我就买了几件给她,找了孩子不穿的衣服给她。现在小的上幼儿园了,她就找了个上夜班的工作,她说没钱,只有去上班,不然没法过。问她什么要生二胎,她说她老公要生的,而且说必须要生儿子,还好二胎是儿子。

另一个三胎我亲戚。俩儿子,第三胎生的女儿,完成了心愿。人家有钱住的别墅,开的是豪车,请得起保姆,孩子们都是上的好学校。

我跟我老公都只打算生一个,现在生活压力大,每个月生活费,还房贷,再生吃不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过的好或者不好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人哪里看的透呢?


随意水瓶座


中国人口总量少吗?不是少,而是多。

老龄化,这个阵痛是避不过去的,是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多力量大’后果买单。

以前总是强调人口多,现在突然反过来担心人口少了,为什么?稍具思维能力的人都知道为什么,都明白在闹什么幺蛾子。

为一时一己之利,喜欢插手热衷干预,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不学会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付出代价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社会的发展不应靠人口红利来维持,人口红利在本质里是靠压榨个体质量来达到整体总量,这在经济发展早期可行,而后期若还以此为手段,国民民生则永无提高。

从长远看,中国人口逐步降到6亿以下才是合适的。


西红柿炒番茄0


新中国成立最开始本来就是4亿人。美国至今也不到4亿人,国土面积和中国一模一样。不用英雄母亲政策刺激,也不用计划生育,纯自然增长,让老百姓看米下锅,能养活几个自己心里没数吗?日子好过容易养活自然多生,日子不好过生下来也养不活。赶上战乱还要大量减员,为什么会大量减员,因为穷打不过别人所以就会被屠杀。三国魏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唐末五代十国,北宋以后金辽西夏南宋元,古代三次大乱,中原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减员,都是因为国家没实力被各种势力进来大量屠杀,差点亡国灭种也不算夸张。最近的一次就是清末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也可以叫胡人乱华,军阀割据、北伐战争,日军侵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据历史书上面记载全国减员3800万人,感觉超过5000万。4万万同胞从清朝末年孙中山革命还没成功时开始提出,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是4万万同胞的说法。一个英雄母亲政策直接刺激到10亿人,然后计划生育控制了近40年。49年到89年这四十年的适婚人口不准生。90后最大的已经三十了,他们正好赶上生育放开。70、80后年纪又大了一点,超过40岁对女人来说是高龄产妇了。80、90、00、10后又是计划生育执行最严格的一批人口。拆房子,砸锅,强行流产,开除工作,不给户口,逼死人不偿命的年代。目前最适合生育的是90后,70、80后已经老了,00后、10后还没长大。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推算,1980年10亿人,目前14亿人口算,平均分成2份,男的不能生,女人有7亿。在把7亿平均分成三份,老的不能生,小的不能生,适龄生育妇女2亿3千万,每个妇女只能生一个,在目前的14亿人口里面已经包含了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所有妇女,实际上能够生育的妇女会更少。这个看家庭结构也可以知道,基本就是3世同堂是普遍现象,不好拿少数的四代同堂说事。如果按寿命100岁计算,已经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近40年,如果继续执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政策60年以后,2080年中国就剩下2亿3000万人新生人口,加上1980年以后的幼年人口三分之一约3亿3000万人口。总人口大约6亿人。还超过目前的美国3亿人一倍。








天北海蓝


总人口哪里减少?反而多了,光说生二胎的少了,可也有生三四胎的咋不说呢?平均起来反而人口不是增长了吗,从13亿都增加到快15亿了,说不定都已经超了15亿了,不就是2018年比17年少生了些吗,狗屁专家们就瞎叨叨说中国人口渐渐会少,让他们生去吧!富者多生,穷者少生,量力而行就顺其自然吧,干嘛逼着人家生,生的起总得养的起呀,养不起,还不如不生,总得活在当下活个自足呀!压力很大,自足都难达到,怎么会多生孩子?希望中国人口减少,到七八亿最好!



天山雪莲171617743


从强迫不让生,能不能转到鼓励生。

凡是二胎,英雄母亲带薪产假三年,奖金三万,医院免费,择校免费,高考加二十分。

凡是三胎,英雄母亲带薪产假四年,奖金五万,医院免费,择校免费,高考加二十分。

凡是四胎,英雄母亲带薪产假五年,奖金八万,医院免费,择校免费,高考加二十分。

凡是五胎,英雄母亲带薪产假六年,奖金十万,医院免费,择校免费,高考加二十分。

注:有薪产假不可累计。


累了有板凳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1980年风风火火搞起,到2017年已37年了,基本上伴随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已经1.5代。社会经济发展天翻地履,特别是住房价格上涨到老百姓难以想象的高度。由此带来的生活成本、对子女的教育成本等也让老百姓入不敷出。更有由此造成的子女继承父母遗产问题,把一个家庭兄弟姐妹和睦关系,撕得粉碎!所以,社会是发展了,但家庭兄弟姐妹们的亲情和谐关系,却因为高成本的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成本、住房成本、就业困难等的困扰,让独生子女或乡镇居民或农村农户,都看到了生一个小孩的好处,完全可以避免多子多女今后带给儿女的遗留问题和自已现实困难问题,所以,现在政府解除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城乡一体生育二孩,大家经受1.5代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长大的生育主力军,并不买帐,并不敢多生,多生即会返贫!即会降低生活水平!如此,还不如把自已的生活经营好,买好夫妇的养老保险,为自已今后老了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活好当下,是当前年青人的观念和追求。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过失了。

这是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