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說”為何選擇教師職業

教師資格面試考試中,結構化是必考項目,那麼在結構化考試中,常常都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兩說”為何選擇教師職業

為何選擇教師職業?這個問題是經常會被問到的,今天小編來說一下該如何回答,大家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結構化面試中,“你為何會選擇教師職業?”是考查頻率相對較高的一類題目。不知廣大考生是否思考過考官為何會提問這樣一道題目,其背後的意圖究竟是什麼呢?我們該如何有效應答呢?

帶著這樣的問題,中公專家將進行深入解讀,併為廣大考生提供作答此類題目的方法和技巧,幫助考生一一尋找到作答的角度,從而輕鬆應對面試。

一說“家庭出身”

我們知道,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說它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價值觀、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形成。為何這麼說?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教育方式等會成為每個小時候的我們模仿和學習的對象。經過耳濡目染之後,我們也就具備了父母的“特質”。那麼,對於職業的選擇來說,父母的薰陶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作答此類問題時,廣大考生可藉助“家庭出身”,深入闡釋自己為何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當然,闡述的關鍵點可以是:

1.父母的職業:如果父母是做教師的,如教育世家等,那麼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父母對自己選擇教師的直接影響;如果父母不是做教師的,那麼就嘗試尋找自己的爺爺、奶奶等其他的親屬是否有從事教師職業的。

2.父母的言行:父母有當教師的夢想,那麼父母對自己從小的教育就是以“教師”為出發點,通過言語、行為等,讓自己逐漸對教師職業產生了熱愛。例如,經常看教師類的影片、書籍等。

二說“戶籍出身”

一個人是農村還是城市的出身,雖然不會影響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但是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它卻可以成為求職選擇的動機。

1.如果是農村出身,考生可以抓住關鍵點“幼時的感觸”:因出身在農村,那麼對於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著深刻的瞭解,如教師素質不高、能力水平欠缺、教育教學質量不高等,由於小時候對教育的感觸,就使得自己有了從事教師工作的想法,更有了為素質教育奮鬥的目標。

2.如果是城市出身,考生可以抓住關鍵點“能力培養”:因出身在城市,所以教育資源、教育機會等更豐富些,那麼自然在閱歷上、學習選擇上、能力培養上會更多元化。例如,因業餘學習了唱歌、跳舞、樂器等技能,發現自己其實更喜歡音樂,也希望將自己所學教授給更多的人。那麼,這就為以後想成為一名音樂教師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今日小講堂就到這裡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