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一、位置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1 谈文溪村位置

二、现状

中国传统村落谈文溪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三井镇,距离045县道1.8公里,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村古建筑群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始建于南宋,兴于明清,一直为郑氏家族聚居地,现有居民2000余人,古建筑2800平方米,居民基本都已迁出古民居,因此建筑整体保存完整,是典型的单一姓氏汉族古村落。

注:谈文溪村为典型的单一姓氏聚居村落。单一姓氏聚居村落即一聚一族,这种类型的村落是在湘南传统村落比较常见,多由北方汉族世家大族迁至而来。“聚居之风,古代北盛于南,近世南盛于北”,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导致人口的大量减少和大规模南迁,而在山多地险并且政权更替影响较小的湘南地区,单一姓氏聚居村落的形态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像极具特色的祁阳龙溪村、江永上甘棠村、新田的谈文溪村和黑砠岭村等。这些村落多由开山基祖定居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父族系发展而成,聚落中的政权和宗族权合二为一,从而体现出高度集中的宗族性,因此在聚落的外部形态和选址上也体现出高度的整体性,多为向心式块状形态或者是内聚放射状,同时成为学者们研究村落、建筑、宗族文化的典范。湘南单一姓氏宗族村落的众多特点与湘南多形姓氏聚居村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也成为众多学者们不断深究的问题。

出自:陈阳. 湖南新田县谈文溪村村落形态及建筑形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6.

谈文溪村位于群山环绕之中,全村以一座门楼为入口,门楼高约9米,分上下两层,上层福禄灌顶,四角飞檐,中心对称;下层由木柱支撑,明代倒盆石础作为基石,整座门楼固若磐石,门簪与户对(门槛两侧供人休息的石墩)相呼应,门簪上的阴阳两卦蕴含着阴阳和谐的意思,户对的双鹿石刻蕴含着双鹿呈样之福,这不仅丰富了门楼的结构和欣赏价值,而且还有祈福辟邪的作用,门前一对石鼓,更有双喜临门之意。两壁为三层徽派风火马头墙,既有防火的功效,又增添了大气磅礴的气势。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2 谈文溪古村入口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3 门楼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4 门楼旁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5 保护碑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6 村前步道

门楼前月塘种满荷花,正对南国武当山七座山峰,此景被称为“七星拱贵”。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7 门楼前“七星拱贵”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8 村中风景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8 村中风景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8 村中风景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8 村中风景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8 村中风景

进门楼后可见照壁, 谈文溪古村照壁长3.8米,宽0.3米,高2.8米,为砖石结构,底座为大块古石,往上砌上青砖,璧顶画印上花中四君子,古朴典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9 照壁

照壁上镶嵌着一块长1.8米,宽0.72米的石碑,此碑为“重修门闾记”,是清同治六年,记载了修建历史和捐款明细。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10 照壁上石碑

照壁后正对的宅院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门槛与柱础,形成一个小型的广场。谈文溪村广场左侧为民居群多为三开间独栋单体建筑,均坐西北朝东南,面宽10-13m,进深7-9m,中间为堂屋,两侧多为卧室或者厢房,基本为明清所建民房,有厨房的,灶台就摆放在厨房中,没有灶台的,厨房就放在堂屋一角。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1 照壁后广场民居

广场右侧即为古村的核心,文溪家庙。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12 文溪家庙

文溪家庙第一进为戏台,戏台上除了有“出将”和“入相”两个出入口,还有供唱戏人员上场下场时亮相区域,戏台面对观众右侧“出将”(古代出则为将军,征战沙场)是唱戏人员上场,左侧“入相”(归则为丞相,治理国家)是唱戏人员下场,分别对应“九龙口”和“白虎口”两个亮相区(九龙口是上场时变脸区域,白虎口是下场时变脸区域)。

戏台的后侧的木板壁上方挂着“紫气东来”匾额,戏台正上方有圆形凹面形状的藻井,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藻井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天花的独特装修做法,而且还有着拢音扩声的实用功效。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13 戏台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4两侧厢房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14两侧厢房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15 戏台顶部细节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16 藻井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17 厢房下走廊上的祁剧曲目

与戏台相对的就是祠堂。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18 祠堂

村中有一独栋绣楼,不像其他地方绣楼都是院落独自一部分。绣楼是本村姑娘相亲和婚前的住所,下层由镂空的厢房和客厅构成,镂空的厢房贴后墙居中。上层为闺房,外墙开的窗洞正好可以挂一个小红灯笼,朦胧的帐幔,把绣楼渲染的古色古香。紧挨着绣楼的西边有两栋较小的房子,过去是女客房,为姑娘出家娘家亲人居住之所。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图19 绣楼

明代永乐年间贵州巡按御史郑才卸任后居于谈文溪,建房时宅基地上有两块天然青石,被就地取材雕成鳖和龟。虽然房屋已经破败,但龟鳖长寿依旧。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20 房中石雕遗址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20 房中石雕遗址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20 房中石雕遗址

古村边缘是湘粤古道,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四幵间古客栈屹立路边,长16.96m,宽8.55m,平均升间为4m,由于4m开间过大,加上承重以及地心引力的原因,年久失修,现存的客栈横梁压弯的情况,整个建筑稍微有些变形。客栈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回廊跨占.商道而建,供来往行人歇息喝洒吃饭,为全木结构,是湘粤古道上的重要节点。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21 古客栈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21 古客栈

古民居群背后的稻田中,竖立着村中一景:阳元塔。据《文溪家谱》记载,元代战乱,村中男丁稀少。风水先生认为是村后山中形似女性局部位置的天然滴水洞导致村庄“阴盛阳衰”,于是村民在元统元年(1333年)在山下与滴水洞相向之处修建了象征男性局部位置的阳元塔。阳元塔高4米,由石块垒成。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22 阳元塔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22 阳元塔

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印迹:新田谈文溪村阳元塔-发现永州古建-24

套图22 阳元塔

阳元塔是古人生殖崇拜的典型案例,其中韵味,观者自行体会。根据村民家谱记载,从1333年到1897年,郑家繁衍了21代,男女比例1.3:1。

三、反思

谈文溪村古建筑群整体保存完整,且很明显进行了旅游开发的改造,景色优美,村庄整洁,内涵丰富,指向牌、解说牌一应俱全,在国家鼓励生育的大背景下卖点丰富。但正如其它修整过的古村一样,除了少数摄影、美术爱好者,鲜有游客前来。由于居民基本都已迁出古民居,无人居住的建筑如果没有经费支持,无人打理,很快也会步各栋老屋的后尘,在风吹雨打中慢慢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