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晒十八岁的照片?


本文是来自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李同归老师的今日头条--悟空问答--中【现在微信上都在发十八岁的照片是什么意思?】的条目。详细内容也请关注李同归老师的今日头条栏目。也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元旦假期,一如以往的每个节日一样,做一个窝在家里的忠实宅男,期待着如往常每个节日里都重复上演的那样,电视上会告诉你外面人山人海,游人如织,高速堵车.....,朋友圈里成为旅游图片大赛,各地美食大全,或者辞旧迎新大会.....

不料,微信圈里,今日头条里,微博里,刷屏的却是一水儿18岁的照片!都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朝气蓬勃..... 尽管每个人的十八岁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构成了一个首首不同的青春舞曲。

真是猝不及防啊!

他们为什么晒十八岁的照片?

微信上都在发十八岁的照片是个什么梗?

据悉这个梗的起源是,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生于1999年12月31日)将度过他们18岁的生日。这意味着,从法律上来讲,90后已全部成年,集体告别了少年时代。从此,90后就是跟80后、70后同一梯队,00后粉墨登场了。

据统计,“晒18岁照片”活动中,玩得最投入的是那些70后、80后们!无疑,他们感叹的是“18岁的自己是多么的青涩、稚嫩、美好”,可经过时间洪流的冲刷和现实压力的打磨,稚嫩和青涩不见了,所谓稳重成熟的背后,更多的是精神气质的油腻和心态的衰老。18岁成为一个令人怀念的时间节点,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法定意义上的成年标记,更重要的是,它仿佛是一条清晰的楚河汉界,划开青春和中年的界限。

他们为什么晒十八岁的照片?

另一种说法是,2018音译过来就是,爱你,18。据说,要用18岁这个特别的成人仪式,来迎接2018年。这样看来晒18岁的照片,就是一种对青春的复盘。看看自己青春的脸,还有那年的梦想,不知道实现了没有?那时候爱的人,知道他们是否还好?

这些在微信上发18岁照片的群友们,他们到底是在晒什么呢?从心理学上讲,这里他们晒的是对自己变化的认知,以及对外部世界变化的认知!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对自我改变的认知,会影响到我们对外部世界变化的认知吗?

对自己改变的认知,会影响到我们对外部世界变化的认知吗?

先看看一本小说。在1987年,美国著名作家Walker Percy出版了他的哲理小说“The Thanatos Syndrome”。书中的主人公Tom More博士离开家乡两年,返乡后却发现他以前的一些朋友和熟人都返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连人格特点都变了。More怀疑这些变化是否是真实的,还是因为他离开家乡两年里是自己发生了变化而已?

他们为什么晒十八岁的照片?

心理学家们当然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实际上,很多研究都表明,当人们经历了自我的改变,会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进行不同的重新构建。通常情况下,个体去倾向于对外部世界的变化进行高估。原因可能有两个:

  • ·一是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我的改变

  • ·一是基于素朴实在论(Naive Realism),即每一个人所固有的、自发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每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意识到一切事物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自发地相信世界按其本性来说是物质的。

基于这种逻辑,Eibach, Libby, & Gilovich(2003)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大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填写一些问卷,在短清单组(shourt-list),被试们被告知:“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列出你从高中阶段到现在,认为自己发生了很大变化的3件事情(比如你的人格、态度、对事情的看法等等)。请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每一件你发生变化的事情”。然后再另一页上,让他们评价这项任务有多难(0-6分),并让他们评价一些自己从高中到大学,变化有多大(自我变化,也是0-6分进行评价),同时让被试评价他们的家乡、父母、高中同学、以及读高中的母校变化有多大。所有的评价都是用7点量表,其中0表示没有任何变化,6表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四个方面的评价的均值作为对外部世界变化的测量指标。而在长清单组(long-list),则要求他们写出“自己发生了很大变化的12件事情”,其他操作完全一样。

他们为什么晒十八岁的照片?

结果大家可以看出来,长清单组在任务难度评价上显著高于短清单组,说明任务操作是非常有效的。而短清单组对自我变化的评价,以及对外界变化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长清单组则对自我变化评价显著低于对外界变化的评价!考虑到短清单组,要求写出3个自我变化的事情,他们的反应是:“啊,原来我的变化这么大啊”,很容易就能写出来嚒!原来世界在变,我也在变啊!而长清单组,要求写出12个自我变化事情,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因此,逼迫他们去审视自己,深度反思自己的变化, 绞尽脑汁也写不出那么多的变化啊,他们总是在想:“哪儿有12个自我变化啊?原来我没有怎么变化,而是世界在变啊”,因此觉得外界的变化是太大了(高估了外界的变化)!

这样看来,那些80后晒18岁青春照的,感慨应该最多!“成年人的生活真不容易阿。18岁之前,还是父母的掌心宝贝,还有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庇护,可以跟一切现实的障碍区隔开来了。可成年后我们却不得不面对纷至沓来的现实难题:房子、户籍、工作、婚姻、育儿、阶层流动……”

70后、60后甚至更长一些的,他们一边晒照,一边感慨的是:青春不复,逝者不可追,既有的一切令人厌倦,但衰老与迟暮的恐惧又挥之不去,于是便深陷得到与失去、青春与衰老、爱与死、责任与欲望、现实与想象之间纠缠与撕扯——我们活得无所适从。

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也晒晒我的18岁照片,那也是曾经的《芳华》啊!

他们为什么晒十八岁的照片?


他们为什么晒十八岁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