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90后女孩周桂萍:身残志坚用双拐竖起精彩人生

郴州90后女孩周桂萍:身残志坚用双拐竖起精彩人生

周桂萍,一个“90后”女孩,从小身患残疾,双腿丧失行动能力,仅左腿有稍许支撑能力。然而,她身残志坚,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考取了公务员,目前已在公务员岗位上工作了5年,成绩斐然。为了方便上下班,她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拿到驾驶证。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靠“板凳船”走出大山, 考上大学

桂阳县白水瑶族乡,这里山峦重重,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周桂萍就出生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四境村。出生几个月后,小桂萍突然发高烧,几天几夜的高烧退不下去,双腿神经慢慢烧坏,双腿变得绵软无力。最后,她的右腿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左腿也丧失了大部分功能。

童年的记忆里,小桂萍除了每天要喝下大碗大碗又黑又苦的中药外,印象最深的便是她的“板凳船”。当别的小朋友已经学会走路,靠两只小脚丫满地撒欢时,她依旧双腿无法站立。聪明的父母,便给桂萍做了一个简单的“小船”。把小板凳翻过来,屁股坐在板凳两腿之间,板凳的两个腿刚好把桂萍上半身卡住。小桂萍以手为桨,用手抓着两只小脚,就这样开着“板凳船”满村跑。从村头到村尾,摘野花,捡石头,她兴奋不已。在村头的桥上,望着河流、山川,她的思绪飘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五岁的时候,个子长高了,小板凳船已经载不动小桂萍。爸爸给桂萍做了一个齐腰的高板凳,桂萍的左腿有支撑的能力,依靠着高板凳,小桂萍终于能够站起来了。双手提着板凳往前放一步,手掌撑着板凳往前腾挪,身体向前甩一步,这就成了桂萍人生中第一种行走方式。尽管小小的手掌磨出了一层又厚又硬的老茧,但有了高板凳的陪伴,她走得更远,走得更快。

1996年9月,爸爸妈妈把桂萍送入学校,尽管所有的小朋友都不愿意与她同桌,甚至不愿意靠近她,但老师还是坚决地收下了她。为了便于就近入学,爸爸妈妈投入全家人力财力,在街上租房,开了一个副食品店,举家搬到了两公里外的中白圩。

读四年级的时候,爸妈托人给桂萍带来了一个新伙伴,一副不锈钢双拐。拿到新伙伴的一瞬间,桂萍似乎已经与它相识多年,拿上就会用,而且十分上手。有了这个新伙伴,桂萍越发变得无拘无束。下河捉鱼,上山挖野菜,只要拄拐能到的地方,从不觉得是禁区。双腿的残疾,在她看来,并不是一件大事。

直到高中,当她走出大山,接触了更多的人,经历了更多的事,才突然意识到,命运送给她的这份“礼物”,给她带来的更多的是失落和不幸。她把自己埋进书堆里,把心事吐露在一篇篇日记里。她了解到,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跟自己一样的人,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残疾人士,霍金、海伦·凯勒、张海迪等等,他们对社会、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桂萍内心豁然开朗,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此,桂萍抛开一切烦恼,发愤学习。

2010年,桂萍以超过二本线几十分的高考成绩,进入了湖南科技大学。

把苦难化作动力,考上公务员

第一次离开桂阳,远离亲人独自生活的四年,也是桂萍成长最快的四年。尽管面临着生活方面的诸多不便,但大学开放、包容的思想环境,让她的心灵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残疾大学生补助金、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政策的有力落实,让一心想着为家里减轻负担的桂萍,得以更加安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进入大学后,桂萍更多地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2013年,毕业临近,面对严苛的就业条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桂萍意识到,因为残缺的身体,往后的人生困难重重,曾经开朗而勇敢的她变得异常脆弱而敏感。她痛恨命运的不公,两次在校园心理咨询室痛哭,也时常一个人偷偷地流泪到天亮。

桂萍不肯向命运低头,暑假让爸爸带着她到了湘雅医院。医生告诉她,她的残疾程度较高,康复几乎无望。她迅速调整自己,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没有苦难,也不在于不经受苦难,而在于如何把苦难的点滴化作心灵的财富。

当时,正值湖南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期,桂萍想,全省统考招录的考试,一定会是最公平的考试。她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进行实习、准备毕业论文的同时,报名参加了考试。桂萍是幸运的,在经历了面试、体检、考察后,她终于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从此,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服务更多的人。

顽强拼搏,工作上向优秀者看齐

考虑到桂萍的身体可能还需要父母的照顾,郴州人事部门把她分配到家乡白水乡政府,从事民政工作。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的“山里娃”,桂萍很希望能为家乡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干好民政工作需要耐心、细心,还要实地考察、走村入户。山区村落分散,地势复杂,对申请低保、五保或者其他救济的申请人进行入户走访,是需要一定的脚力的,桂萍行动不便,这几乎成了她最大的难题。但民政工作关乎百姓利益,不进行实地考察,单纯靠第三方提供资料是做不好的。于是,她向领导提出要入户走访。令人感动的是,白水乡的领导非常支持桂萍,只要她入户走访,驻村领导便会亲自带着她,与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凡车能到的地方,绝不让她走路;拄拐不能去的地方,驻村领导和村干部甚至会背着桂萍走。

2017年12月,桂阳县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桂萍被选举为县残联兼职副理事长。在残联,前来办事的几乎都是残疾人,桂萍很想做点什么。她发现自己能力欠缺,便花更多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到今天,桂萍已经工作了五个年头,2015、2016连续两年被考核为优秀。

桂萍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正常人能做到的,她都会尽力做到。为了方便上班,她决定考取残疾人驾驶证。当时,她还在白水乡工作,学车要到郴州市交通驾校,路途遥远,往返十分不便。为了早日拿到驾照,每周星期六早上七点,桂萍便从桂阳坐车,第一个赶到交通驾校。顶着巨大的压力,付出几倍于常人的努力,历时一年左右,2018年9月桂萍终于考取驾照。

一辆安装了辅助装置的汽车成了桂萍的专属汽车,也成为了桂萍另外的“四条腿”。当桂萍自己驾车去上班、去旅游时,她又一次体会到了刚用上双拐时的心情。双拐,让桂萍走得更好,而汽车,让桂萍走得更远,身体的速度仿佛第一次跟上了心灵的速度。(注:此文原载《郴州日报》作者:张日生 编辑:张振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