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內這三名日本高官來做什麼?

撰文| 趙萌

4月12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一開始,發言人陸慷首先宣佈了一則消息: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於4月13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根據中日官方以及媒體日前的披露,政知君注意到,從本月13日到29日,在半個月中,三位日本高級別官員將造訪中國。這三位日本高官分別為外相河野太郎、日海上幕僚長山村浩、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值得一提的是,3人身份不同,分別來自政府、防務、黨派領域。

那麼,他們來華到底做什麼?

外相兩年內3次訪華

和2018年初一樣,河野太郎這次訪華也正值週末。

2017年8月,安倍內閣改組中,前行政改革擔當相河野太郎出任日本新外相,外相被視為日本內閣重要的職位之一,河野太郎此番履新也備受外界關注。而更令人關注的是,河野父親是日本著名前政要河野洋平,他也曾出任過外相一職,而因主張對華友好,河野洋平這個名字在中國也具有頗高的知名度,因此從上任到現在,河野太郎的一舉一動也受到中國各界關注。


半個月內這三名日本高官來做什麼?


河野太郎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記得在河野太郎上任的時候,知名媒體人蔣豐曾寫道:安倍晉三此時選擇河野洋平的兒子河野太郎擔任外相,有著很深的考慮。與日韓、日俄、日美關係比起來,日中關係只要認真去做,最容易增加“亮點”了。

至於河野太郎和父親的關係,蔣豐也曾撰文提及,在日本政壇,河野太郎的“孝”是出了名的。2002年4月,河野太郎的父親河野洋平因為C型肝炎轉變成為肝硬變,需要做肝移植手術。這個時候,河野太郎毫不猶豫把自己肝臟的一部分移植給父親,割肝救父,是一位以孝為先的政治家。

不過,除了父子情深,當時外界最為關注的還是河野能否繼承父親對華所持的政見和立場。

當時有這麼一件事。2017年8月,剛就任外相的河野太郎在參加馬尼拉舉行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議期間完全追隨美國,指責中國在南海的維權行為,表示日本支持美軍的“航行自由作戰”行動。對此,外交部部長王毅在與其會晤時直言不諱地表示“非常失望”。據報道,王毅對河野太郎說:“你很好地完成了美方交給你的任務”。

這之後,2018年1月27日至28日,河野太郎應邀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那是他上任後首次正式訪華,此後,同年10月,河野太郎陪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訪問。時隔5個月,河野再次踏上中國之旅。


半個月內這三名日本高官來做什麼?


河野太郎和王毅

4月13日下午,河野太郎更新了自己社交媒體的狀態,寫道:“北京到著”。

訪華背景各不相同

事實上,河野太郎這三次訪華都有著不同的背景,也反映了中日關係變化發展歷程。

2018年1月,河野訪華時,關於中日關係,中日兩國外長的表述分別為“推動兩國關係不斷走向改善”和“推動日中關係邁向新的階段”。值得指出的是,2018年是中日關係具有節點意義的一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40年前,1978年,在經歷艱苦談判後,8月12日,兩國在北京舉行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字儀式,同年10月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出訪日本,這是1949年後,中國領導人首次訪日。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月訪華時,河野太郎在與王毅會談時用了一個詞來描述中日關係,即“牢記原點,不忘初心”。而當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2012年底再次上臺執政後尚未對中國進行過正式訪問,在河野這次訪華時,“為中日兩國元首互訪鋪路搭橋”的訪問議題也被日本媒體普遍關注。

2018年10月,河野太郎再次訪華,這次的任務是陪同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關於這次訪問,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當時表示:“此訪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華。”而對中日關係的表述,陸慷這樣說:“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改善勢頭持續加強。”而此訪,也使中日關係重回正軌。

時間來到今年,4月1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政知君也在現場,關於河野此次訪問,當時日本記者向發言人陸慷提了一個問題——“中國對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訪華有何期待”?

政知君注意到,發言人的回答包括兩個層面:首先是中日關係,陸慷當時說,當前,兩國關係保持改善發展勢頭,中方重視河野外相此訪;其次是日程和議題,陸慷介紹道,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將同他舉行會談,就中日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還將同河野外相共同主持第五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兩國共十多位政府部門負責人將齊聚一堂,圍繞中日宏觀經濟政策、雙邊經貿關係、第三方市場合作和創新合作等廣泛議題深入地探討,共同拓展兩國合作機遇。

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是河野此訪重要日程之一。這一對話機制誕生於12年前,是2007年4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日期間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共同商定啟動的,到2010年,對話已經進行了3次。不過因日方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問題導致中日關係降到冰點,這一機制從2010年到2018年曾中斷8年之久。直到2018年4月,第四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在日本東京舉行。

關於議題,經貿是重頭戲,事實上,中日經濟關係一直非常緊密,據日方統計,自2007年開始,中國一直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國。截至2003年,日本連續11年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目前是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次於美國、歐盟、東盟)和第二大貿易伙伴國(次於美國)。其中關於中日兩國,這裡面有個近兩年來非常熱的詞,那就是“第三方市場合作”。

事實上,政知君此前撰文也曾介紹過“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緣起。2018年4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應邀訪問日本,與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就“促進兩國企業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達成共識。同年5月,在李克強和安倍晉三共同見證下,中日共同簽署了關於中日企業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雙方同意建立推進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機制。此後,9月25日,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機制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日本首相輔佐官和泉洋人出席會議。而在同年10月安倍訪華時,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官民論壇還在京舉行。最近,中日在這一領域也傳出新消息,4月2日,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研討會在曼谷舉行,有報道指出,旨在探討中日兩國在泰國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中日企業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開展緊密協作。


半個月內這三名日本高官來做什麼?

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研討會在曼谷舉行

關於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前所長高洪曾接受政知君採訪談及,他認為,合作前景是樂觀的。高洪表示,中日雙邊之間經貿合作從建交以來就在不斷地向前走,而且走出過幾個高點,老實講雙邊合作有待發展,但它畢竟不是新領域,而在第三方市場合作中日過去是相互防備的,尤其日本對我們緊盯,我們走到哪它跟到哪,雙方甚至是惡性競爭關係。那麼今後把競爭變成合作,大家共同來做這個事情,是一個非常好的努力方向。

中日互動頻繁

除了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訪華,中日防務領域也將有高級別往來。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省4月11日發佈消息稱,海上幕僚長山村浩將於22日至25日訪問中國,這是海上幕僚長自2014年4月以來時隔約5年訪問中國。日本海上幕僚長此訪的行程是參加為紀念中國海軍成立70週年在山東省青島舉行的國際閱艦式及相關活動。據報道,日方還將派遣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涼月”號參加國際閱艦式。

在這之後,本月內,還有一位日本高級別官員也將來到中國。據日本共同社4月12日報道,日本自民黨12日宣佈,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將作為安倍晉三特使於4月24日至29日訪問中國。


半個月內這三名日本高官來做什麼?


2018年8月底,二階俊博率團訪華時,接受記者採訪

二階俊博現年80歲,是日本的資深政治家,2016年,安倍晉三起用他出任自民黨幹事長。政知君根據公開報道梳理,二階自2015年以來,至少已7次造訪中國。去年8月底,二階俊博率領日本自民黨代表團訪問中國。當時,在接受政知君採訪時,二階俊博談及了貿易、中日關係、兩國高層交往等問題。他表示,中日雙方高層交往目前取得了非常良好的進展,這是所有人都能夠親身感受到的。通過高層交往,兩國關係發展順利,希望這種勢頭能夠持續下去。

除了高級別官員交往,據政知君觀察,中日近期還有不少其他方面的“互動”。據報道,中日韓自貿區第十五輪談判首席談判代表會議4月12日在日本舉行。中國商務部透露,談判取得積極進展。商務部稱,三方舉行了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司局級磋商和13個具體議題的分組會議,就相關議題談判推進的方法、路徑達成積極共識,明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再往前,4月10日,中日青年企業家(貴州)經貿交流活動項目對接洽談會在貴州舉行,在這次會上,據報道,中日雙方共達成合作協議6項。4月9日,駐日本大使程永華應邀出席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並致辭。本次推介會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後,粵港澳三地政府首次聯合在海外舉辦的推廣活動。

事實上,自今年以來,中日之間互動頻繁,作為長期跑國際口線的政知君也是有感觸的,有一個細節——今年1月以來,政知君已經收到過10次日本駐華大使館活動邀請,涉及文化、青少年、經貿等議題,這是幾年中少見的情況。

不過,儘管中日關係重回正軌,呈現改善發展的良好勢頭,王毅外長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也曾強調稱,中日關係的改善還只是剛剛起步,接下來要做的應該是“知行合一”,真正做到誠實對待歷史,客觀認識現實,以腳踏實地的行動沿著正確的方向堅定不移地向前走。

半個月內這三名日本高官來做什麼?


資料 | 外交部網站 商務部網站 新華網 日本新華僑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