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扣扣一案哪一点让你最痛心?

冬青3385


张扣扣案之所以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在于几点,一是时间特殊,案发在除夕;二是动机特殊,源于二十二年前就埋下的仇恨,是报复杀人;三是案情重大,连杀三人,还点火烧车。除夕,报复,杀人放火,哪一点都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时至今日,从一审到二审,最让人纠结的就是张扣扣该不该被判死刑?杀人放火,罪孽深重,为什么还会让人纠结?为什么会成为坊间争议的话题?为什么会在网络上引起口水大战?

其一在于吃瓜群众太多。大多数人不知真相或是没有主意,受一些谣言或是他人观点的影响,跟风者多。比如有说王家称霸一方,欺压他人的;有说张家母亲是泼妇赖皮的;有说王家当年让未成年老三顶罪的;有说多年来王家一直挑衅张家的……众说纷纭,在舆论导向下,很多人的天平倾向了弱者,倾向了传统思想中的有仇必报,所以希望为母报仇的张扣扣能免除死刑。

其二在于法律意识不强。我国是个法治国家,讲的是法不容情,讲的是公平公正正义,所以就案件本身,杀人放火,而且是三人的命案,属于重大刑事案件。此案件有预谋,为故意杀人,判定死刑是必然。所以我们不能放下法律说事,不能只揪住张扣扣为母报仇的动机说事。从网络大军的冲突中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群众不能站在法律角度分析问题,实属法律意识不强。

从一审宣判死刑到二审维持原判,似乎一波三折,我们的心也跟随起伏不定,其实结局早有定论,连张扣扣本人都很清楚。或许作案前他就已经想到,可是他为什么没有给自己想第二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什么没有想想他的老父亲将怎样承受这一切,中年丧妻,心中旧伤在慢慢恢复,老年丧子,却又添了新伤,此后还要在残忍杀人和为母报仇这两个评判声中纠结度日,想想都不忍!

张扣扣一案,似乎已经尘埃落定。其实值得我们反思的还有很多,比如青少年经受重大变故后,政府和周围的成年人该如何做好心理疏导?比如初中辍学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引导其走好后面的路,能不能从制度和实际困难两方面提供帮助?比如邻里矛盾纠纷谁该去管,怎么管,是只管暂时和平还是管到真正和解?比如法律观念的普及能否再提高,法律知识能否通俗易懂的走近百姓?凡此种种,如果张扣扣心理没有失衡,如果张扣扣工作稳定,建立了幸福小家,那么包括扣扣在内的四条生命都可以挽回,可是没有如果。所以只希望以后邻里和睦,人生如意,每个人都平淡而幸福地生活!

个人观点,非喜勿喷。


紫木玉


我也是80后,分享一段我小时候的事。

大概我10来岁的时候,同村的一个妇女和我妈妈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发生了矛盾,她追到家后院骂我妈,当时我见她骂的太凶,我也帮着我妈骂她,顿时我妈妈还吼斥我:“大人的小孩别插嘴”,我闭嘴了。没一会儿,她俩越吵越凶,那女人直接进我家院子来和我妈打起来了,她俩相互揪着头发撕打一团,时不时我妈被她压在了地上,我站在边上实在看下去了,就再次帮我妈打她,就在这个时候我还是骂我滚一边去,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

后来我妈好多年没有和那个女人说话,就在她俩不说话的期间,我在温州遇到那个女人,她对我还是很热情客气的。直到10年后,她家新房盖在我家新房隔壁,她才和我妈重修旧好,到现在邻里关系也很好。

在张扣扣的案子里,我想说王家当年分宅基地的事情本应该是大人的事情,为什么要让一个未成年的17岁孩子参与呢?不知道现在法律有这么一条:未成年人如果是因为监护人的事情发生刑事案件的,且情节严重的,监护人应该负相应责任。


珍珍192073241


《22年来,社会欠张扣扣一个心理干预》

随着张扣扣案终审法锤落下,维持原判! 带给人们太多的痛心和无奈,痛心在于22年社会各界未能阻止惨案发生,无奈的是法不容情 !

从心理层面来看,22年前无论责任在谁,13岁的张扣扣,一个青春期少年,目睹母亲被伤害死在自己面前,不难想象,张扣扣不会幸免心理上出现急性应激障碍反应,母亲死亡画面在大脑中不断闪回与自己的无力感交织,仇恨情绪的种子就定格了,偏执复仇的思维固着在当时的当下,仇恨的情绪经过22年的压抑累积,终于爆发后酿惨无人道的惨剧。

在社会预防防罪中,有一项对有犯罪前科人员回归社会后列为"重点人口"监督教育,主要目的就是预防重新犯罪,但却长期忽略了因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后受伤害家属的心理干预工作,使得这部分人仇恨情绪无处宣泄,逐渐形成偏激的复仇意识,这颗"意识的定时炸弹“成为严重的社会隐患,最终落得两败俱伤的结果。

假如在这22年中张扣扣得到有效心理干预,但历史没有假如,惨案的发生为社会敲响警钟,心理服务工作已不能再缺失,预防犯罪中“重点人口“的范围应当将这部分人纳入并区别对待,一旦案发,心理干预及时介入。

另外,母子之间的关系是个"死扣",也就是千万不要当着儿子的面去侮辱伤害他的母亲,尤其对于少年来讲,有的在心理上还很依赖母亲,与母亲的联结比较紧密,从本能上来讲保护母亲就如同保护自己,所以当母亲受伤害时,儿子的情绪瞬间会上升到情绪的最高状态"激情"状态,意识判断力下降,会用生命去拼死保护,很难免会出现恶性案件发生。

张扣扣案看似是一种个案,透射的是许多社会力量的缺失,所以不兔让了解这个案件的民众痛心又无奈。





胡文生心理咨询师


没有张母一案,我相信张扣扣是个十足的好人,不会走上这条不归之路。某些人和媒体说张扣扣是恶魔的观点我不赞成,造成他杀人的因素既有自身解不开的情结,也有王家的责仼,还有社会原因。然而最让人痛心的还是张母的无知,要强的性格不但丢了自己的性命,也害惨了儿女家人。世上这种间接害死子女的父母不知还有多少,平时不让儿女吃一点小亏,到头来只有吃大亏。如果张王两家在争斗时各自阻止自己的家人使用器械又何致于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弄得两败俱伤。原本和睦相处的两家不应该为一点小事和误会而大动干戈,应该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做事留点余地。王家应该也不是某些人想的可恶,可能想改善这种关系,又不知从何下手,结果还被张扣扣误会了,且遗憾的是始终没有走出实质性的一步去化解两家的矛盾。悲剧已发生,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应该再在原有的代价上加码了。张扣扣应自醒,王家也要适当让步,因为本身也有错,希望有一个大多数人想要的结果。

案件中最痛心的是张母和王父作为长辈把自己和儿子推向绝路却全然不知。


zhengtao11


1、按法律判张扣扣死刑没错。杀人犯法,况且杀了三个人,又烧汽车,又补刀。可想而知,极为残忍。

2、判死缓是大家争议焦点。认为是为母报仇,事出有因,况且当过兵,报了国,尽了忠。为母报仇是尽孝。况且,其母被杀时在场,幼小心灵创伤阴影无法抹去。扣扣表述(不知是否属实),当时仇家杀扣母时,仇家有人说‘往死里打’。

扣表述:(不知是否属实)母亲当时晕迷未死,扣父扶母去仇家,对方不管不问,也没帮请医生,其父又扶回,当晚扣母去了。

扣表述(不知是否属实),其母死后,对方从未道过歉。仇家老大携妻子,经过扣家门口时,对扣进行过点头藐视。

大家无非从以上事情上,争议认为不该判死刑,也符合大众德理,不符合法理。我认为,法律是有底线的,扣尽管孝母思母,但触犯了法律的红线,判死刑合法。

国仇与家仇一样:当初日本侵我中华,杀了无数国人,我们教育后人,勿忘国耻。扣也是没忘家耻,也是说的通的。而,我们现在能把日本人杀光吗,不能,现在的国际法不允许这样做。扣也触犯了国家的刑法。

扣的事,若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发生,也都难以抹去痛苦。难以抉择,其实他犹豫了22年。

警示:1、做事莫过,不能仗人多欺负人,不能仗势欺人。承认过错,弥补过失。给别人留路,也是给自己留路。

2、不要沉浸过往痛苦中,学会换个环境,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用其它形式战胜对手。


怡冉说事儿


《张扣扣案》张扣扣案痛人心,幼小心灵埋祸根。公平正义法无情,为母报仇毁人生。两个家庭家破亡,揪心痛苦泪翻飞。法律教育全民谱,悲剧不再从发生。法官执法公正平,少发悲剧定民心。扣扣心灵受伤害,扭曲灵魂毁今生。杀害三人自己毁,深思教育势必行。正确引导青少年,思想灵魂正义行。正义正气正心魂,自力更生创人生。艰苦奋斗辉理想,发家致富闪青春。国家社会共关注,少年教育思想行。树立社会正风气,公平公正点心灯。做事做人正己身,树立榜样教后人。良心感恩孝义心,正确领悟创人生。做好自己闪青春,执法必严树公平。幸福生活靠领悟,双手拼搏伟业成。仇恨心灵要引导,化解矛盾靠慧根。人性复杂社会病,父母引导人生路。正确教育正道行,国家人民全行动。少年心灵多关心,教训深刻悲剧深。自豪诗人作本文原创


自豪诗人33622


4月11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上诉人张扣扣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一案,维持一审死刑的判决,张扣扣死刑是跑不了的。

对于张扣扣一案最让我痛心的是原本普通邻居之间的纠纷造成了两起伤人事件,总共4人死亡,最惨的还是张扣扣。小小年纪就目睹自己母亲被打死,又目睹的自己母亲被法医给解剖,这是何等的残忍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因此张扣扣的人生被毁了,两个家庭家破人亡了,这是何等惨重的代价,为何当初双方就不能节制冷静下呢?这对事件对我们是有很警示,能不动手就千万别动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嘉佑tx


问,张扣扣一案哪一点让你最痛心?

答,张扣扣代理律师的无情让我最痛心。

王家除夕的团圆,成了张扣扣送给死神的礼物。精心的准备,清晰的思维,整个作案过程准确到位。这一切,被代理律师考量为精神障碍、限制行为能力,连张扣扣本人都没承认过。为了给张扣扣翻案,律师竭尽全力、机关算尽,也算是律师的职业本能,我不把它算作无情。我所说的“律师的无情让我痛心”,主要是指两点:一是因果关系,二是“民意”之说。

说到因果关系,就得提张母之死。张母之死,是那个年代农村常见的邻里间冲突引发的。在上世纪农村各地,就全国而言,几乎天天都有人因此伤亡,这是不争的事实。张扣扣为母报仇,视死如归,也是民之常举。律师的无情在于,故意放大刻画张母去世时的血腥场面,向民众暗示这种场面的杀伤力,对少年当事人的刻骨铭心。在民众心中造成一种张母之死,是张扣扣灭门的唯一原因,以博得民众对张扣扣的同情,然后再去强调“民意”、借助“民意”。在这种刑亊案件中,用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把民众误导到“种豆得豆”的逻辑上,律师这种硬要真理站在自己一边的做法,是令我痛心的。

作为专业律师,应该懂得“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以“民意”为准绳这个简单的道理。用“民意”跟法律较劲,我个人猜测,是张扣扣代理律师故意为之。这种一点也不顾及王家人感受的掩耳盗铃战术,给王家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难道说,王家的三条人命就不是命吗?王家的车得罪了谁?律师如此理直气壮地战略动机,除了给自己辩护生涯积累点资本、除了博得张扣扣的谢意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一点,律师是心知肚明的。得罪王家越狠,张扣扣的生机越小。所以,我才会给出“律师的无情才是我最痛心的”这样的答案。


0老三两0


张扣扣二审一案由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权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公开庭审后,法院驳回一审上诉,以故意杀人罪、毁坏财物罪继续维持张扣扣死刑的原判。至此,轰动一时的张扣扣为母复仇案总算是尘埃落定!

这个案件,我不偏袒任何一方,就事论事谈一点个人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二十二年前,年少无知的张扣扣经历了自己的母亲与邻居王家的纠纷,打斗中母亲被王家失手打成重伤,命悬一线之际,张王两家好像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以救人为己任,反而变本加厉,互不相让,准备聚众斗殴?就这样,一条或许完全可以成功抢救的生命,带着满腔怒火和凄惨的哀鸣声默默的离开了人世!

接下来张扣扣又亲眼目睹了母亲的尸检,望着血淋淋的母亲的遗体,张扣扣肝肠寸断,欲哭无泪,一颗仇恨的种子就在那一刻深深地埋藏在幼小的心灵里!这是一颗充满血腥暴力的种子,跨过二十年风霜雨雪,沐浴二十年的阳光雨露,历经二十年岁月沧桑,最终还是没有冲淡那一幕可怕的血腥?种子在慢慢的生根,在慢慢的发芽,终于等到破土而出的那一天。大年三十的晚上,张扣扣为报母仇,以一命换三命的代价,向王家发难,成就了自己所谓的英雄梦?

这个案件,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悲惨的结局,除非张扣扣摒弃前嫌,以德报怨?可不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张扣扣不但没有见到前方的曙光,而是在漆黑的夜晚早已误入歧途,一步一步的滑向了无底的深渊,无法自拔!

我们必须要有同情张扣扣的一面,毕竟张母的惨死令天下所有的儿女们都无法接受,更何况引发此案的罪魁祸首首先是王家,不是张扣扣一个人?同时我们又必须要认清一个事实,此案的始作俑者是张扣扣一人,故意杀人者也是张扣扣,而不是王家。尽管王家罪不可赦,有错在先,可时过境迁,二十二年都过去了,凭什么还要用三条人命来偿还当年的孽障?

我们必须要看清楚张扣扣真实的一面,张扣扣滥杀无辜穷凶极恶并不是偶然,而是早有预谋布下了周密计划的刑事犯罪!他这么做的目的除了为母复仇,就是想制造惊天大案,寻衅滋事,挑战法律的极限,鼓动部分人心弦,蒙蔽部分人的双眼!

正义有时真的难以掂量,正义是公正严明的法律和法规,正义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正义是文明素质和公序良俗!高呼正义的人不一定都是大英雄,大多数的时候,所谓的正义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流落民间的除了感叹就是悲切!

张扣扣必须服从死刑,服从法律的严正宣判!就算是为自己,为王家死去的三条冤魂,他也罪有应得。张扣扣必须无条件赴死,就算是为广大的网友,为含恨死去母亲,他也是罪孽深重!

让张扣扣轻松自在的走吧,他已经了却了心中的夙愿,让他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儿子,长眠在母亲身边,母子连心,聆听母亲的教诲!

张扣扣不死,天理难容!


沱江人社会领域创作者


道德,人性,和法制的碰撞!

从个人角度看,自己的母亲被人侮辱殴打,换做是谁谁都受不了,就是有个人欺负你的弟弟妹妹你还要找别人算账呢,何况自己的母亲呢?

行凶的恶人逍遥法外,深深的刺痛了扣扣的心,这也算是他打击报复的导火索吧!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谁在法律面前谁都没有特权,一视同仁!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古就天经地义。这个事情从个人角度来看,扣扣也是受害者,他也即将为了自己的鲁莽犯下的错误赔上人生。我个人很心痛!

但是法律大于人情,为扣扣惋惜的同时,我也希望公安机关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不要让犯罪的人逍遥法外,不要让扣扣的事件再次发生!

法庭上扣扣说的他不后悔,这句话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哎,不说了,这个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