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当年吞并锡金,为什么联合国没有参与?

洗脸盆上的


题主想问的,是联合国为什么没有干预吧?因为联合国没法干预,印度是和平地、一步步地实现了对锡金的吞并,而且是锡金全民公投的结果。虽然在公投之前,印度的政治势力,早已渗透进锡金的政府和政党。

17世纪锡金王国成立后,分别与印度、尼泊尔、不丹打过仗,胜少败多,直到1890年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18年独立后,人口只有61万、面积不过7000多平方公里的锡金,夹在几个人口和国土面积都数倍于自己的虎视眈眈的国家之间,日子仍然难过。

因此,锡金不得不寻求印度的帮助,包括同意印度派驻专员、借款、借军队等等。加上印度自己,早就有吞并锡金的想法。印度独立后,迅速与锡金签署了《维持现状协定》,再一次将锡金的被保护国地位,从法理上确定下来。

3年后,双方又签订了《印度锡金和平条约》,规定由印度派出的专员担任锡金首相,锡金的外交和国防事务,交由印度全权负责。在这样的条约框架下,锡金的独立早已名存实亡,印度已经实际上控制了锡金。

这自然引起了锡金王室和一些民族主义者的极大不满,但是他们的反对和示威,引来的是印度以加强国防的名义,直接将军队开进锡金,正式接管了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何况印度早已掌控了锡金议会、锡金国家大会党。

正是锡金国家大会党,邀请印度进军。锡金议会,重新制订宪法,并发起全民公投。公投后,1995年,锡金正式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印度名正言顺地废黜了锡金国王。这便是印度吞并锡金的全部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和平的过程。

有这样的前因后果,印度吞并锡金,联合国管不了,英国无力管也不想管,美国乐见其成,苏联鞭长莫及更无可奈何。何况对苏联而言,锡金太小了,其势力在周边没有话语权。印度吞并锡金,并未影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既有的格局。

吞并后,为了稳定锡金局势,印度每年大把撒钱。所谓人少好吃饭,要让60万人过上比周边地区人好的日子,并不难。何况锡金还是印度最大的小豆蔻产区,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香料产区,森林和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世界真的很大


1975年,这个地区周边发生了两件大事,南边的锡金国(古称哲孟雄,是清朝属国之一)被印度吞并,降为锡金邦,其国境线以北的大国里,有一个小男孩出生了,那就是本人。

也没人跟我打招呼啊,我到初中学地理的时候还对接壤邻国背的滚瓜烂熟,苏蒙朝老越缅、印尼巴不锡阿,十二个国家连形状、山川河流都死死的焊在脑袋里,然后忽然长大了,知道锡金降级了,前苏分手了,中国的陆上邻国有了14个。

我的经历并非独有,事实上,印度吞并锡金的过程,就是温水煮青蛙,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成为既成事实的过程基本没有惊动世界秩序,顺带也把我蒙在鼓里。

锡金这个国家在当今世界上实在是没有多少存在感,面积小,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少,至今不过60万,地理位置闭塞,在中国、印度、不丹、尼泊尔的夹缝中,族群以尼泊尔族为主,还有信奉藏传佛教的锡金族和雷布查族,与世无争,缺乏国际影响力。

在历史上,锡金的苦主是尼泊尔和不丹人,当年的印度还不是统一国家,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乾隆皇帝惩治了廓尔喀(尼泊尔)人,不管是廓尔喀(尼泊尔)、还是不丹、还是锡金,全部收归清廷管理,不许再打架斗殴、调皮捣蛋。

英国人进入印度半岛后,把这几个清廷小弟收入自己囊中,等到印度独立后,印度继承了很多英国人留下的政治遗产,成为当地老大哥。

1949年,印度发兵派驻锡金,1950年,锡金沦为印度的保护国,从法律上确定了印度的小弟地位,同期也有很多尼泊尔人、印度人开始大量移居此处。

之后的岁月里,人口占绝对少数的锡金王室代表的锡金族,也源源不断的展开了对印度的反抗事业,造成的结果就是在1974年,锡金被设为印度下面的一个特别邦,1975年,印度废除了锡金国王,操纵完成了全民投票,人口已占绝对少数的锡金族人当然得不到那个他们想要的好结果,大多数“锡金人”同意并入印度,随后,印度议会笑纳了这份“请求”,“接受”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正式邦。

当时的国际形势正值冷战的高峰期,美苏开展全天候的争霸事业,作为南亚大国、号称中立不结盟的印度,自然也获得了他俩的争取和谅解,事实上印度也是充分利用了美苏为代表的联合国的这种纵容心理,美苏并未进行过多干涉活动。本身锡金是国际政治的边缘的不能再边缘的小国;再加上自己又不争气,早已经沦为印度的保护国几十年;锡金族又是人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相对印式民主又比较不那么时髦;印度还玩了一票民主光辉的独立公投大戏。以上六个原因就是锡金降国为邦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北方的支持并未奏效,这是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不加赘述。


历来现实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目前是印度的一个邦,面积7096平方公里,人口60万,居民主要信奉婆罗门教和佛教。锡金曾经是一个王国,1975年在印度的操纵下通过全民公投废除锡金王国加入印度。那么为什么当年印度吞并锡金没有遭遇联合国的干涉呢?李姓先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曾经的锡金国位置)

1.冷战的原因。1975年正是美苏争霸的重要关头,美国和苏联都在竭力拉拢任何一个可以拉拢的国家。而印度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对美国和苏联的战略规划都非常重要。印度虽然自诩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是却长期效仿苏联的计划经济,因此苏联希望将印度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最终加入自己的阵营。同时美国也非常看中这个“最大的民主国家”,美国虽然对于印度的经济政策很无奈,但却绝不愿意看到印度倒向苏联,因此冷战时期的美国不愿去轻易刺激印度。正是这个原因,在那个美苏争霸的年代,只要美国和苏联不对印度吞并锡金的行为做出太多反应,联合国成员中的其他国家自然会选择置身事外,最多发两篇谴责性的报道。



(锡金城镇风光)

2.锡金对印度长期的依赖。锡金北部靠喜马拉雅山,几乎跟中国隔绝,南部与印度接壤,所以锡金长期依赖印度的援助,就算想不寄人篱下也没有办法。另外,印度和锡金在1950年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实际上使锡金沦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控制了锡金的国防和外交,这使得锡金进一步形成对印度的依赖,印度在锡金政治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政治渗透和影响力使印度在吞并锡金的过程中遇到的政治阻力很小。所以印度吞并锡金的过程相对更顺利,没有遇到联合国的干涉。



(锡金藏传佛教徒)

3.锡金人对印度的认同感。由于锡金与印度相临很近,同时加上两国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之后锡金沦为印度的保护国,两国文化上又都相近。所以锡金人对于印度有很深的认同感,因此印度主导的公投能够最终通过。虽然锡金加入印度会遇到部分人的反对,但是这种力量却相对较弱。正是这个原因让印度出兵锡金似乎师出有名,所以联合国对于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国家的命运没有做出太多的反应。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吞并锡金逐渐成为了事实。



(锡金自然风光)

4.印度给予锡金不少资助。印度政府吞并锡金后恐怕锡金会再独立,所以每年都拨一笔补助款项给锡金。因此锡金一般比近邻孟加拉国更加富有,人民生活水平也更高,这就进一步巩固了印度对锡金的统治。

以上是印度吞并锡金却没有遇到联合国的参与干涉的原因,如有偏颇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朋友的评论指正。

注:中国政府在2003年6月23日正式承认锡金为印度一个邦的既成事实。从此我们的地图上不再有锡金这个邻国。


李姓先生


【印度当年吞并锡金,为什么联合国没有参与?】锡金现在是印度的一个邦(锡金邦),原来是南亚地区喜马拉雅山南麓一个小国,1974年被印度出兵占领,1975年被印度正式吞并,从此锡金这个国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上,慢慢被人遗忘。

很多人会很奇怪,锡金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国家,印度怎么敢公然吞并一个主权国家呢?要知道在联合国的框架中,怎么可能容忍让印度大摇大摆的占领一个国家而不对印度进行制裁呢?

其实印度吞并锡金的时机太好了,简直就是占了天大的便宜。

1、锡金不是联合国成员国。

锡金这个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万喜马拉雅山南麓小国,早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就饱受英国人的侵略。而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独立后,自认为是英属印度地区的继承人,整个南亚都是印度人的势力范围,成为名副其实的“南亚村霸”。小国锡金自然逃脱不了印度人的魔掌,之后锡金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受到印度严厉控制。

锡金这个国家甚至不是联合国成员国,跟世界其他国没有任何外交关系,当然印度也不可能让锡金和其他国家拥有外交关系,对锡金进行封锁。锡金一直都是很神秘的地方,很多国家甚至都不知道有个叫锡金的国家,所以1975年印度正是吞并锡金,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世界其他国家也没有什么反应,由于锡金不是联合国成员国,也无法照顾到锡金,就这样让印度白捡一个便宜。

2、世界大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印度在二战后很是吃香,本身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颇有实力,两个超级大国美国与苏联都想把印度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而且放出很多利益诱惑印度,对于印度吞并一个不知名的小国锡金就当多没有发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这是大国博弈的结果,小国只能成为被牺牲的炮灰角色,这也是印度运气,得益与当时美苏冷战的的国际环境,如果是今天,印度就不会有那个好运气了。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交流,加关注!


大正看世界


锡金是1975年被印度吞并的,不少人仍在议论这事,个人挺认真地看了网上的贴子,说得都是昨天的历史,古之哲孟雄,原属吐蕃,9世纪独立,在19世纪中叶沦为英国殖民地,1918年锡金自由了,1947年印度入侵,1950年沦为印度保护国,1968年锡金反印示威遭到镇压,1973年印度开始军事接管,这就是一个小国的宿命,1975年“公投”了,联合国也就默认了。说起来其中很多事,但都成为云烟过眼。

分裂的房子。人口不多,60万,印度邦中最少的,2004年以来经济成长最快,是印度唯一没有露天厕所的邦,2016年首个开展有机农业的邦,第3个最富的。自杀率却奇高,成为全印最高的,尤其是那些年轻人,联合国官员有揭示,发展经济影响到民众的利益,忽视了社会需求,对于邻国了解不多,不是不想了解,而是自1958年始受到保护限制,能申请到许可的少之又少。因此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多少人知道。然而骨子里的玩意,无法改变,虽然它现在实事上成为印度的一个邦,有人道,“在与印度合并的问题上,锡金仍是一座‘分裂的房子’。”

被遗忘的王国。长期的与世隔绝,世人很少知道现状,直到2017有了点动静,自1994年就在锡金任首席部长的查姆林,发了一通言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他说,“锡金人民选择加入印度,并非是要做夹在中国与西孟加拉邦之间的三明治”。他的话有点道理罢,当今之世,被割断联系的社会,是没有路可走的。然而锡金长期以来就是。对此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有题,“被遗忘的王国”,有一定分析,尔今的锡金人,已变为“少数群体”。也是,发不了声,说不得话,无法改变任何事,身份认同仍遭遇难题,一个找不着家的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麻烦。

联合国管不了那多事。有事就找联合国,联合国管不了那么多事,一者大事正多,二来不是有事就问,三是管不了。大事小情,自有宪章在彼,联合国是世界的联合国,因此认知要到位。我们知道,作为南亚大国的印度,冷战时期同时受到苏美娇纵,对此事没有发声,当在情理之中。历史的一页就这样掀过,再纠结下去没意思,因此2003年为了开启未来,中国正式承认了印度对锡金的统治。


魂舞大漠


锡金就是清朝传统藩属国之一的“哲孟雄”王国,是一个地处于南亚的独立王国,但是在1975年2月被印度所吞并,最终演变为印度的一个邦。锡金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部,海拔在1500米以上,人口约60余万人,曾经与古代中国有着密切联系。

清朝的乾隆年间,尼泊尔军队开始入侵哲孟雄王国,并一度出兵到我国的西藏地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遣清军入藏击溃了尼泊尔人,并接受哲孟雄王国的臣服。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自身日渐没落,再也无力维持传统的藩国体系。作为清朝藩属国的哲孟雄王国被英国人控制,逐渐沦为殖民地。1890年清朝与英国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将哲孟雄王国完全划给英国人管理。从近代开始,我国将哲孟雄改称为锡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宣布放弃了对锡金的殖民控制,但是锡金在文化、军事、政治上却一直受到印度的影响。1947年印巴分治以后,印度开始在南亚进行扩张,并开始干涉锡金的内政。印度人深知锡金与西藏地区道路阻隔,加上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因此肆无忌惮地派军队进驻锡金。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始终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尊重锡金的合法地位。野心勃勃的印度则先后通过了《印度与锡金和平条约》、《锡金协定》、《印度宪法修正案》等一系列文件,一步步地控制了锡金的行政与驻军。



1975年,印度单方面宣布废除锡金王室,将其国土划为印度治下的一个邦。笔者认为在印度吞并锡金时期,联合国没有出面进行过干涉,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锡金的合法身份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承认,它不是联合国的成员之一。其次,国际社会上普遍认为锡金属于印度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印度吞并锡金的行为也就没有进行干涉与谴责。


事实上,印度也是算准了吞并锡金的合适时期。当时的美苏争霸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从古巴导弹危机以来,全世界的目光大都聚集在苏联与美国两个大国的动向上,没有多少人注意弹丸小国锡金的存亡。另外,我国当时处于那十年的特殊时期,更无暇管理锡金的存亡。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偏向印度的状况下,国际社会默认了印度吞并锡金的行为。


历史的荒野


印度吞并锡金为什么联合国没有干涉?因为印度吞并锡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可以说锡金和印度的关系是英国殖民时期遗留的一个问题,而当时在联合国起主导作用的美苏两国都将印度视为遏制中国的棋子,因此也都不愿意因为自己没有任何利益在其中的锡金惹恼印度,所以这事当时在国际上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锡金早期历史

公元1642年,来自今天青藏云川交界地区的康区的彭措南嘉被拥戴为锡金首领,成为锡金第一代却嘉,即国王,锡金王国正式建立。但在公元1788年,廓尔喀(即尼泊尔)入侵锡金,锡金却嘉丹增南嘉逃亡西藏。之后廓尔喀得寸进尺,又攻入西藏。3年之后,清廷乾隆皇帝派福康安和海兰察统帅清军将其驱逐,并追击到廓尔喀境内,廓尔喀请降。

描绘福康安驱逐廓尔喀入侵者的画作

1793年,丹增南嘉的儿子楚布南嘉自西藏返回锡金继任却嘉,锡金也成为清朝藩属。公元1814年,英国开始入侵锡金,1861年锡金沦为英国保护国。公元1886年,锡金却嘉图多南嘉前往亚东,投靠清廷与西藏地方政府,宣布锡金只臣服于西藏地方政府与清廷。之后英国方面开始挑起所谓“锡金与西藏边界纠纷”,公元1888年,英国以此为借口入侵西藏,西藏军民伤亡惨重。清廷也无力挽回,两年之后与英国签订《藏印条约》,承认锡金为英国保护国。

1935年,印度爆发民族起义,英国为强化对印度的控制,制定了《印度政府法》,强化了亲英土邦王公的政治地位。但在这部法律中,却将锡金规定为印度的一个土邦,从这时起,其实印度吞并锡金的进程就已经开启了。

印度独立后吞并锡金的进程

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在锡金的利益。但锡金举行的全民公决却否决了加入印度的提议。1949年,印度借口防止锡金发生流血事件,派兵入侵锡金,次年强迫锡金签订条约,接受成为印度保护国的地位,印度完全掌握了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等事务。

曾经的锡金国旗

1967年,印军还在中国与锡金边境的乃堆拉山口等地向中国挑衅,但被解放军痛击。60年代末,锡金末代国王巴登顿珠朗加的王后美国人荷蒲·库克在一家杂志上发表文章,要求印度归还抢占锡金的一些财物,印度以此为借口,开始着手直接控制锡金。从1970年开始,受印度支持的“锡金国大党”开始进行反君主制宣传,并要求在锡金进行新的民主选举,从锡金国王那里要求更多权力。

锡金末代王后荷蒲·库克

而在1973年,亲印度的政治势力在锡金发动暴动,印度出兵介入,不久后囚禁了巴登顿珠朗加,锡金完全被印度所控制。1975年,由印度扶植的锡金“政府”向印度“申请”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并于当年4月14日举行全民公决。在锡金局势完全由印度所控制的情况下,“全民公决”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结果是97.55%同意加入印度。12天以后,印度正式吞并锡金。

锡金末代国王(却嘉)巴登顿珠朗加

而在当时的联合国,本身苏联是印度的盟友,自然不会反对。而美国虽然和印度关系冷淡一些,但印度吞并锡金完全是按西方“民主流程”,走了全民公决的形式,而且当时正值越战美国战败,美国也不愿意在亚洲再得罪印度,所以也根本不愿意管这“闲事”。在控制联合国的美苏都默认的情况下,联合国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反应了。


桃花石杂谈


锡金,亦名哲孟雄,原是喜马拉雅山麓南面的一个小国,也是清王朝的藩国。国民大多信仰佛教和婆罗门教。锡金人口不多,并入印度前只有六十余万人,其国民主体是尼泊尔人。历史上在英国殖民印度后,由于当时的满清王朝衰落无能,英国在一八六一年也将锡金纳入到其殖民地。印度独立后,在一九五零年将锡金纳入其“保护国”。之后,印度利用其在锡金的代理人,逐步缩小锡金王族的权利,于一九七五年出兵罢黜了锡金国王。从此,锡金王国正式被纳入了印度,成为其锡金邦。那么,联合国为何未进行干涉呢?愚以为有以下原因:印度当时面对的国际关系,国际环境比较有利,由于美苏争霸,中国又处在文革时期,对印度出兵吞并锡金,主要的世界大国如美苏等,都想拉拢印度进入自己的阵营,对此事的态度是“睁只眼,闭只眼”,而中国当时文革混乱,国力衰败,也无暇应对此事,英法态度暧昧对此事也不发声,造成了印度兵不血刃,很“轻松”无任何代价的吞并了锡金。但是,锡金虽被印度吞并,但中国一直未予承认,直到八十年代才承认了这个既定事实。现在,锡金国王家族在美国流亡,老国王去世后,“新国王”仍在四处奔走,呼吁支持恢复锡金,但希望渺茫。再多说些,现在印度私欲膨胀,还想复制吞并锡金的方法,欲吞并尼泊尔和不丹,实际上已把两国的内政外交握于掌内,已渗透至两国各个领域。但是,今天的世界已非当初,中国的国力日新月异,如果印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吞并上述两国,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不答应,国际社会也不容。


诗书棋酒


上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正酣,而在南亚称霸的印度,就成了美苏拉拢的对相。

众所周知,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又自诩为不结盟运动的带头人,所以在南亚的影响力一度还超过中国。

正因为印度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区内的影响力,同时让美苏十分担心,担心印度会不会一边倒。

奇葩的印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大民主国,但走的确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点也让印度的宗主国英国也很无奈。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继承了英国在次大陆的全部遗产,上一个概念地名变成为实际的国家,印度同时还继承了英帝国的扩张野心,认为英国在南亚所有的殖民地,应该就是印度的。东西巴基斯坦,克什米尔,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和中国的大遍领土都是印度的。虽然在1962年中国就教训过了印度,但印度依然不死心。先是挑起了印巴战争,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让东巴基斯坦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国。

当时的巴基斯坦一头倒向了美国,成为了美国的盟友,而印度就成为苏联的朋友,并得到了苏联的大量资助。

印度自从肢解巴基斯坦后,就进一步对周边使加更大影响力,锡金国王因不满印度的指手划脚,悄一表示不满时,印度就出兵推翻了锡金王室控制锡金全国。

当时美苏冷战之酣之机,一个山地小国对美苏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当年印度吞食锡金,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提出了强烈抗议和反对,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直到今天就不了了之了。


用户5984573467


学过巴西,学过德国,学过意大利,学过很多很多,今天又来学习卡塔尔,没有自己的足球根基学什么都是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