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烧钱大战,现实的一地鸡毛,消费者最无奈

随着资本进入寒冬,共享单车企业也都各出奇招,甚至几家企业都不约而同的涨价了。

共享单车烧钱大战,现实的一地鸡毛,消费者最无奈

滴滴旗下的小蓝单车与美团旗下的摩拜先后宣布涨价,由原来的半小时1元,改为分段收费,15分钟以内是1元,超过部分,每十五分钟加0.5元,也就是1小时2.5元。阿里旗下的哈罗单车跟进:费用为每15分钟1元,最终就是1小时4元。

共享单车其实早就经历重重洗牌了。在资本的加持下,我们许多企业都变得无比脆弱,也非常容易犯错误,就算是独角兽,也都是不堪一击的,比如ofo。悟空单车、小鸣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单车,一系列规模不小的单车倒下,用户押金难退,拖欠供货商款项,一个比一个疯狂,一个比一个更让消费者震撼,也深刻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资本加持,固然能够带来高速增长,但吹起来的往往是泡沫,到最后单车企业们自己都不知道东西南北,习惯了狂奔,直接跑出轨道。而资本不会因为你而变得温情脉脉,该撤的时候绝对不留情。

共享单车烧钱大战,现实的一地鸡毛,消费者最无奈

是真有前景,还是被资本吹捧起来的风口?时间很快就证明了一切。

在中国就不应该有什么风口,就算是好的经营模式,在最后也会变成疯口。中国人容易盲从,这在经济领域会被无限地放大,喜欢造就神话,但神话本就是是不正常的,容易僵化,不利于不断进步。后面要发展只能先批判,批判多了,神话就垮了。神话也都是经不起考验的。

人们事后总结的就是生产者、投资者、消费者、新闻传播者共同造就了悲剧。但这有什么用呢?一切悲剧仍然再不断上演,秦池白酒、三株口服液,甚至史玉柱的巨人都是如此。

共享单车烧钱大战,现实的一地鸡毛,消费者最无奈

共享单车造成的苦果,应该由消费者来买单吗?消费者乐意吗?

共享单车到了尾声的时候,消费者就算不想买单也不行了。连ofo这样的独角兽都拖欠押金,企业还有什么禁忌不会触碰呢?中国的企业经营与营销,让消费者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这样的故事在不断上演,并还将持续下去。

消费者除了接受涨价,还能有什么选择呢?难道不骑单车了吗?身在户外,总有不方便的时候,不骑车难道走路吗?相比,公交覆盖不是那么全面,公交站台离你的目的地总有一些距离,打出租车等又太贵。消费者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的。我们当今的商品市场上为什么这么假冒伪劣,不就是不当竞争的产物。

共享单车烧钱大战,现实的一地鸡毛,消费者最无奈

不过消费者也不是甘受欺负的主。我没得选,那我不选总可以吧。单车的使用频率是一定会大大减少的,人们以后会尽量减少出行,或者自己买一辆自行车、电动车。

没有哪个企业能够顺利渡过涨价风波,即使是有忠实客户、品牌效应的企业。这种心理落差,是需要消费者花时间看淡的。

所以这也从侧面应证:烧钱大战是不理性、不可持续的。因为烧出来的客户,钱没了,人就散了。烧钱烧到后面,打压了对手,但为了盈利,是一定要涨价的,涨价就会影响企业的形象。最后企业的经营还是容易出问题。

共享单车烧钱大战,现实的一地鸡毛,消费者最无奈

诚信是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无价之宝,这都是我们熟的不能再熟的真理了。愚弄消费者的最终也难逃被愚弄的命运,只有真正把消费者放心上,时间才会沉淀出美丽之花。我们的企业要懂得放远眼光,企业是做一辈子的,别人玩低价,你可以另辟蹊径,提高竞争力,提高核心客户的粘性。当大家都盲目竞争,独树一帜的,才能笑到最后。

千辞视角看点,如果您喜欢,请留个赞呗!

谢谢这么可爱的你们还关注了我,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欢迎关注留言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