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縉雲金竹村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金竹村全景圖)

金竹村位於縉雲縣壺鎮東北部,距離縉雲縣城36公里,五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村落面積7.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576 人,朱姓為主。“小橋流水、詩畫金竹、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等,都是金竹村的美譽。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琴溪石板街道)

金竹村原名“琴溪”,因村中溪間有塊起伏山岩像一把提琴,溪水順琴旁分道而過,隋末唐初天台國清禪寺六代大師智威長老,居住在琴溪之南的金塘山竹林裡,與這把巖琴家門在望。據傳智威長老出生之時有紫雲蓋日,祥光四射,宅旁竹園中的數根竹子頓時噼噼啪啪變成節上下弧形斜生的彌勒肚竹,村人稱奇,出了如此的竹子村人褒之名為“金竹”,故改村名為“金竹村”。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溪中石琴)

2015年度金竹村被列為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同年10月被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旅遊局評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11月被浙江省民政廳認定為千年古村地名文化遺產,2017年3月金竹村被浙江省建設廳認定為浙江省傳統村落。入選省級非遺項目2項,市級非遺項目1項。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省非遺項目迎關公案)

金竹村有“九龜十八橋”的守護,那關帝廟龜、花閶門金龜……就像烏龜殼一樣馱著金竹村,連綿不絕,時高時低,錯落有致得安放著每一座房子。那琴溪橋、承德橋……守護著金竹村每一個角落,蔓延出田裡的茭白、稻穀、桃園,一番農忙豐收的景象,盡收眼底。

(古民居)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九山連珠、四水玉合”,金竹村不只與山水結緣,更是古老文化與古村文明的完美結合。琴溪、文溪、棠溪匯入好溪,九山與四水的玉合,正是建造美化書院的風水寶地。淳熙九年(1182)朱熹以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到台州,經括蒼古道過金竹村門生朱格款留了他,此後其兒慶弼、慶朝在美化書院就讀中進士,成為國之棟樑。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慈孝長廊)

還有那朱煥公為金竹量身定製了金竹八景詩,那赤壁霞光、金溪月色、蒼山暮雪、玉嶺樵雲、九山煙雨、華峰夕照、金通弄水、美化風筠,能說金竹景色只是傳說嗎?她是歷史發出的縉雲味道。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美化書院豬頭巖)

閫憲第是朱桷曾“代王過番”任河南行都司正斷事之府,現留存原址,村口街道有段禁街石,過此街者“文官落轎,武官下馬”。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上新屋古民居)

經三年的項目投入推進,使得數十幢古建築古民居得到保護與修繕。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金竹古民居)

先人巧妙設計的道壇(天井),走過間隔上下的古街,穿廊而過到另一院落,道壇的地面各式各樣的花草、飛禽、走獸等圖案,栩栩如生,寓意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祈禱,無不打動往來的人們。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朱大宗祠

朱大宗祠,首建於嘉靖,竣工於萬曆,多次返修,魚塘石板過橋,門口雙獅雙象,上廳雙層階梯。廉十一公祠,建於1922年,建成正廳五間,兩廂各四間,門樓三間。振歧公祠,正廳五間,兩廂各三間,門廳三間共14間,建於民國丙辰年。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節孝祠)

近年來村民在五月十三日關公誕辰聖節,迎其神案,佐以刀旗,供以三牲,祭以紙馬,此堪稱處州盛會。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迎關公——疊羅漢表演)

民間百姓把紀念關公活動稱之為“迎關公案”,活動日人山人海、香菸瀰漫、爆竹陣陣、鼓樂喧天。獨具地方特色的迎遊鄉亭、羅漢表演、啞口背瘋、山歌舞、迎紙馬案、燒紙馬等項目在這裡競相獻藝,縉雲古老的民間傳統表演技藝在這裡得到充分展示。

縉雲這個村有“縉雲烏鎮、廟會之都”的美譽!你去過嗎?

(省非遺項目鋼叉舞)

金竹的美不因時間流逝而推移,不因風雨而催化,不因破壞而摧殘。她正以石板長街、與溪彈琴,聽著溪曲而細水長流;青磚黑瓦、宗祠林立,書寫著金竹而厚德載物;番旗挺立、鋼叉陣陣,吶喊出不一樣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