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10個娛樂圈的柑橘家族,有些品種還不能隨便吃!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娛樂圈,那就是“亂”,如果用一個詞形容柑橘家族哪些親戚之間的事情,那就是“特別亂”,非要和娛樂圈相比的話,那就是10個娛樂圈都沒有它亂。整個感覺家族之間的關係堪比神話,連“德國骨科”都無法拯救。

在進入今天的科普之前,我們先來整理一下柑橘家族的混亂關係(花邊關係就算了,講重點的)。

堪比10個娛樂圈的柑橘家族,有些品種還不能隨便吃!

問題一:柑橘家族的祖先是誰?

在柑橘家族為混亂之前,到是誰是祖先?目前比較統一的看法是寬皮橘(Mandarin, Citrus reticulata)-源起於中國、柚子(Pomelo, C. maxima)-源起於馬來群島、香櫞(Citron, C. medica,也叫枸櫞)-源起於印度、小花橙(Small-flowered papeda, C.micrantha

柑橘家族的四大長老,寬皮橘、柚子、香櫞、小花橙在大小,長相,香氣、味道以及果皮厚度都不相同。

香櫞被認為是三大長老中年歲最長的,果皮那是相當的厚,它的變異兄弟名叫佛手(Buddha’s-hand, C. medica),長得和手很像(就下面這個),很具有觀賞價值,在國內並不常見。

堪比10個娛樂圈的柑橘家族,有些品種還不能隨便吃!

柚子,就是我們一直常吃的柚子,目前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白色、紅色和黃色果肉的柚子,最原始和最常見的是白柚。柚子除了皮很厚很難剝之外是一種很優質的水果,儲存期長且果肉水分飽滿。柚子一般會帶有一點點的特殊的苦味,主要來源於其含有的柚皮苷和類檸檬苦素。

堪比10個娛樂圈的柑橘家族,有些品種還不能隨便吃!

寬皮橘,果皮相當寬鬆,特別好剝,是懶人專屬。在來源上看,主要是來自中國,所以寬皮橘的俗名使用的是Mandarin,通過對柑橘家族的基因檢測發現,大部分的寬皮橘子也含有少量柚子的基因。相對於香櫞和柚子的特性,寬皮橘似乎平庸了一些,在國內最常見的寬皮橘是南豐蜜橘,也是血統最純正的寬皮橘。

堪比10個娛樂圈的柑橘家族,有些品種還不能隨便吃!

小花橙,沒有找到更加嚴謹的中文名,因為一開始它不是拿來吃的,而是多用來洗頭,最大的特點就是開的花很小,然後全年都可以生長和成熟。

問題二:有酸橙、甜橙,那它們的爹媽是誰?

柑橘家族任意兩種拉在一起都可能產生愛情結晶,並且後代還能和其他柑橘姊妹兄弟再度結合,產生更多的變異。

雖然很亂,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柑橘雜交也是有“進化法則”的,諮詢過柑橘產業的專家之後,一般兩者雜交的後代會呈現這樣子的規律。第一:個頭會偏向於較小的那一個;第二:長相會取中間值,也就是“爹媽”各取一半;第三:糖含量會取中間值;第四:酸度會偏向於更酸的一方。

橙子,是柚子和寬皮橘的後代,橙子的個頭更貼近於寬皮橘。第一代雜交的後代有酸橙和甜橙。

酸橙(Sour orange,C. aurantium)是柚子和寬皮橘的直接後代,柚子是媽媽,寬皮橘是爸爸,所以酸度會接近於媽媽柚子,比較酸。

甜橙的身世比酸橙複雜好多倍,能確定的是,媽媽肯定是寬皮橘,但是爸爸就比較混亂——可以肯定是柚子媽和寬皮橘爸的某一個私生女,研究認為定義為早期混雜柑。所以甜橙是橘子爸和它自己的私生女次代雜交生下的後代,因為甜橙混合入了少量柚子奶奶的基因,所以甜橙的酸度不是很高,更像橘子爸爸。

所以作為第一後代,橙子的特徵,也是合乎“法規”的:橙皮厚度介於橘、柚之間,易剝度也介於兩者之間,酸度的話,偏向酸的一方。

問題三:lime和lemon一樣麼?來檬和檸檬一樣麼?

在橙子家族第一波混戰的時候,低調的香櫞爸和小花媽爸孕育出了另一種低調的後代——來檬(Mexican lime,C. aurantifolia),對,就是墨西哥來檬,和檸檬很像,但是葉子更加的窄,開花的時候花朵也更加小一些。

來檬和檸檬一字之差,因為它們是同母異父。

檸檬誕生於第二輪混戰中,是一個將酸味發展到極致的後代,檸檬是酸橙媽和香櫞爸的愛情結晶。酸橙本來就很酸,香櫞很香但也是酸掉牙,所以根據柑橘“進化法則”,檸檬那麼酸那麼香也是必然的。

問題四:葡萄柚和葡萄有關麼?

在第三次柑橘混戰的時候,甜橙找到了它的柚子奶奶,就為當一次爸爸(好混亂,都寫不下去了),甜橙和柚子奶奶的愛情結晶就是葡萄柚(Grapefruit,C. paradise),其實不難理解,葡萄柚很像披著橙子外表的小柚子,所以葡萄柚的個頭比甜橙大比柚子小,糖度適中,酸度更偏向柚子,還帶有一些苦味,符合柑橘家族“進化法則”,所以有人說葡萄柚是甜酸苦香的完美結合體。

那為什麼要叫葡萄柚呢?因為在葡萄柚生長的時候太過密集了,遠遠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像一串一串葡萄,所以就叫葡萄柚,但實際上和葡萄半毛錢關係都木有,

問題五:我們吃的柑又是什麼回事?

和橘的界限,其實一直都沒有太明顯的界限。舉個例子: 我們經常說的椪柑也就是蘆柑(Ponkon mandarin,C.poonensis)、W默科特柑(W. Murcott mandarin,C,nobilis)就是兩種常見的早期雜柑,它是寬皮橘媽和柚子爸的後代。

而克萊門氏小柑橘(C. clementina)、桶柑(C.tankan)則是甜橙爸和其他早期混雜柑孩子,還有一些是甜橙和/或寬皮橘自己慢慢變異而來的,是晚期雜柑。柑是結合了橙子、橘子和柚子的特性,柚子老祖母佔的比例越高,對孩子柑身材的影響就越大 ,所以體積越大的柑,一般都會比較難剝,是因為柚子老奶奶比較難剝。

因為柑的培育相當混亂,人類在它們產生的後代中挑選那些優秀的個體加以培育,或者再和爹或媽次代雜交,這就加大了柑的分類難度。

是不是看得頭都要暈了,其實柑橘家族的關係網比我寫的還要複雜,這兒只是理了幾個主要問題,那我們總結一下:

寬皮橘+柚子=橙子

柚子+香櫞=來檬

酸橙+香櫞=檸檬

柚子+寬皮橘=早期雜柑

甜橙+寬皮橘=晚期雜柑

甜橙+柚子=葡萄柚

堪比10個娛樂圈的柑橘家族,有些品種還不能隨便吃!

柑橘家族的成員那麼多,每個品種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論是甜度、水分度、營養素含量都不完全相同。那既然選擇那麼多,是不是可以隨意吃呢?答案是不行的。

1、柑橘類水果吃多了,小心變成小黃人

因為柑橘水果的顏色主要來源於類胡蘿蔔素這一類物質,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在人體的脂肪儲存沉積下來。如果短時間內大量進食柑橘類水果,豐富的類胡蘿蔔素會迅速在體內積累,在皮膚的皮下脂肪儲存起來並把脂肪染成黃色,那皮膚自然看起來就變黃了。

但是不要太擔心,只要停止攝入高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紅薯、芒果等),1周左右很快就會恢復正常膚色。

2、柑橘類水果吃多了,小心“上火”

柑橘類水果吃多了,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的罪魁禍首是【糖】。

糖分攝入過多,在身體會產生黏液反應,如果這個時候存在致病菌就特別容易出現炎症,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上火。高糖分也導致皮膚狀態變差,痘痘或者痤瘡會更容易出現。

有些比較酸的柑橘家族成員有各種酸性成份,吃多了也會刺激黏膜。

堪比10個娛樂圈的柑橘家族,有些品種還不能隨便吃!

3、有些藥物會和某些柑橘類水果發生相互作用

柚子和葡萄柚都含有豐富的【呋喃香豆素(furocoumarin)】,這種成分會與部分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抑制代謝酶CYP3A4,從而抑制藥物的分解過程,讓人體代謝藥物的能力下降,延長藥物在人體內的滯留時間,導致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上升,就和過量使用藥物的道理一樣,根據個體差異不同,藥物濃度會數倍乃至十幾倍的量增加,因此會增加藥物的一些副作用或者毒性的發生概率。

堪比10個娛樂圈的柑橘家族,有些品種還不能隨便吃!

基本所有柑橘家族的成員或多或少的都含有一定量的呋喃香豆素類物質,含量比較高的是柚子、葡萄柚。一般西柚汁的作用可以持續1天左右,會影響藥物代謝數小時,吃得越多,抑制藥物代謝時間越長,柚子同樣也被證實含有呋喃香豆素,所以如果想避免呋喃香豆素對藥物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服藥期間不要吃柚子和葡萄柚,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兒童代謝能力比較差的。

如果正在使用上述這些藥物的朋友,可以仔細看一下藥品說明書,看看裡面有沒有寫西柚對藥物的影響。如果實在擔心,也可以諮詢專業醫生或者執業藥師,考慮換一種不受西柚影響的藥物,或者避免食用西柚、柚子。

中國註冊營養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