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刷屏 中国缘何成“加班大国”

“996”刷屏 中国缘何成“加班大国”

2016年8月8日,上海街头,一场名为“孤独沙发”的行为艺术上演,40位孤独的女性集体站上沙发,呼吁“8·16不加班”。 (图片来源:中新社)

【综合报道】其实,程序员群体只是中国职场人士加班成常态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加班文化一直非常盛行。“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中国职场人曾如此调侃自己。加班,甚至已经成了不少企业的“标配”。就像有网民评论所讲的,吐糟完“996”,该加的班,一分钟都不会少!

华为成中企“加班王”

在当今中国,无论是身在职场的工薪阶层还是政府公务员,加班俨然已成为工作常态。

综合北京《中国新闻周刊》、上海澎湃新闻报道,去年7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比上月增加0.1小时。数据一出,网民就炸了:“这是谁统计的?你站出来我保证不打你。一周工作70小时、周末也不休息,这还算是少的,有时要干到凌晨。没有周末、法定节假日不休的请点个赞,告诉我不是一个人。”

来自瑞银集团的调查显示,在每周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和地区中,即便是排在第17位的伦敦,也只有33.46小时。相比之下,中国香港以50.12小时,高居每周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和地区第一名。

“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中国职场人如此调侃自己。

2016年夏天,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为广大的加班狗,献上了一首《感觉身体被掏空》。

中国人加班有多疯狂?在滴滴发布的《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中,京东以23:16的平均下班时间,成为中国最“狠”公司冠军;在高德地图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华为每日人均加班时间长达3.96小时,成为中国企业“加班王”。

而在所有行业中,互联网企业无疑是加班的重灾区。

根据高德《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是加班最多的,其中前10名每天都要加班3小时以上,而整体的平均下班时间也已经到了21:30以后。

此外,据“前程无忧”App2018年抽样万名职场人的年假调查发现,互联网行业没有休完2017年年假的足足有27%,比平均值高出15个百分点。

在著名的互联网聚集地,北京西北五环外的西二旗是著名的中关村软件园,驻扎着知名互联网公司总部。每天以十万计的互联网从业者在西二旗地铁站如潮水一般来来去去,他们的生活模式被戏称为“月薪5万元(人民币,下同)过得却像月薪5000”,完全展现出被工作剥夺全部人生的景象:朴素的优衣库格子衫,午饭公司食堂、晚饭免费加班餐,在公司和租屋之间两点一线。

据说日本人对加班的态度与欧美截然相反,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主动加班,日本地铁晚上21时、22时是最拥挤的时候。不过跟中国人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招聘了一位日本研发,上班第一天他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就是个加班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节奏。”一个月后,他临走时扔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是相当不人道的。”

甚至连休假,中国人也在工作。中国在线旅游平台“蚂蜂窝旅行”网发布的《中国上班族旅行方式研究报告2017》指出,88%的白领都需要在旅行中处理工作。

为了不让他人知道自己在休假,中国白领将朋友圈分组玩成了趋势。10%的受访者表示要低调休假,绝不会告诉身边的同事。46%的人会表现得相对谨慎,仅将要休假旅行的讯息分享给周围关系亲密的同事。

同很多都市白领一样,“周六加班是定式,随叫随到是规矩,24小时开机是必须”“周末是奢侈品”……“五加二”“白加黑”式的加班,也已成为不少基层官员的工作日常状态。

中国人是典型的有工作没生活。为了关爱上班族,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推出了“5125”理念(其核心内容是: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如果太忙,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个呆吧。

过劳死国度

当代中国人为何对加班乐此不疲?

小米的投资者启明创投的共同创始人加里·里谢尔说,中国初创公司的职场文化甚至比硅谷还要苛刻。他说,“当你以低成本和速度参与竞争时,就只剩一种文化能够取得成功了,那就是全天候文化”。

除了少数企业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竞争力以外,更多的中国企业,是采用增加工作时间以缩短生产周期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仍是‘汗水型’经济,靠创新技术获取利润的份额并不大,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拼汗水与劳动时间来赚钱。”

长时间的劳作,给职场人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影响。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所有挣钱的工作都在吸食和降低你的精力。2010年,芬兰、英国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长达11年的研究成果: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将导致忧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更高出60%。

过劳死曾被视为日本独有的社会现象,1992年《世界知识》曾刊出《日本的过劳死》一文。而据大陆央视报道,有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原来上班也会死人的。尤其是中年人,精力不及年轻人,却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干起活来往往更拼命,一些悲剧也就产生了。曾有互联网公司的孕妇员工过劳后子宫大出血死亡;也曾有另一家互联网公司42岁员工突发昏迷不幸离世的事情;也有互联网公司员工在睡梦中猝死,死前曾在微博多次吐槽,“工作压力大”“累”“困”,曾48小时不休不眠;更有互联网公司员工在陪怀孕的妻子散步时猝死,死前长期加班过劳……逃脱过劳死命运的“幸运儿”中,身体亚健康的危机也消散不去。

老板都是加班狂

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中国人都很能忍呢?

首先,外部环境迫使职场人一起加入到加班的队伍里。工作是收入的来源,除了少数的精英,平庸的大多数是比较害怕丢饭碗的。2015年,富士康生产线某线长的一句话流传开来:“只要有一次不配合加班,我就让你从此以后一个班都没得加。”

有的公司让员工加班,不通过威逼,而通过利诱。下午5时30分下班,结果6时30分有公司班车;正准备坐班车,结果8时有东来顺的工作餐;吃饱喝足了正要回家,结果10时可以打车报销。不知不觉,已经加班到了深夜。

更何况,连老板都是加班狂,普通人不努力还有未来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公司有床垫,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凌晨回邮件,在王健林的日程表里,黑纸白字写着凌晨4时就起床……

其次,中国劳动法规定上五休二,实际上得不到保障。

一方面,法律规定得太笼统。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显示,企业如果不能实行周末双休的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这就给了企业不执行上五休二的机会。另一方面,司法也难保障员工的休息权,要想争取到合法权益还挺费心思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报告指出,中国接近一半的劳动者在加班中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规定一年中国有11天节假日公休时间,企业单位在节假日得按照规定放假。 但是,特殊原因的可以不放假,给3倍工资就行。

目前,员工休息权主要表现在双休制度、法定节假日制度、带薪休假制度。 就算在中国工作制度最为规范的北京,2016年三类休假制度都能享受的人也只有34.2%。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年至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建议到203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上四休三”(一周工作3天休息4天)的制度。结果遭到网民的集体吐槽:“专家总是飘在天上,不食人间烟火。”

再者,中国人在房价、教育、医疗、养老的重重压力下,只得忙忙忙。

2016年,北京《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室对“2016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影响中国人休闲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忙,没心思休闲”,而忙的原因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有学者发现,中国年入5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中产,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高收入家庭。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5.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才39.2万元。

按理说中国的中产应该活得轻松才对,然而学者在海外拜访时发现,中国的中产比海外的普通白领还要累,人家下午五六时下了班,就开始休闲了。而大多数的中国上班族,摸摸你们的钱包,一年能挣到50万元么?(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