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千米;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千米。

[10]

地质

中国“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卫星照片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1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中国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地形地势

中国“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草原映像(5)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在内部结构上又有明显差异,其中高原约占总面积的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平原与滩川地占8.5%,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

气候

中国“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草原风光(4)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内蒙古自治区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1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气温在-3.7(图里河)—11.2℃(额济纳旗)之间,与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除呼伦贝尔市中西部地区接近常年外,全区大部地区普遍偏高,其中中西部大部及兴安盟东部、通辽市中部、赤峰市北部地区偏高1.0—2.2℃(苏尼特左旗),其余地区偏高0.5—1.0℃。2017年平均气温全区平均为6.2℃,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偏高1.1℃,比上年同期高0.6℃,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高。[11]

水文

中国“内蒙古”概况

农业(6)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主要有呼伦湖、贝尔湖、达里诺尔湖、乌梁素海、岱海、居延海等。

内蒙古自治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克鲁伦河、额尔古纳河);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罕诺河、那都里河、多布库尔河、甘河等);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黄河、大黑河);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森林资源

中国“内蒙古”概况

森林(8)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据2013年全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6.6亿亩,森林面积3.73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21.03%;人工造林保存面积973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4.8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45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5位。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等11片次生林区,人工林遍布全区各地。全区乔灌树种丰富,有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白桦、栎类等乔木和锦鸡儿、白刺、山杏、柠条、沙柳、梭梭、杨柴、沙棘等灌木。[12]

植物资源

中国“内蒙古”概况

植物(4)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原植物,还有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草原共有维管束植物l668种,隶属于121科、504属,有饲用价值的900余种,优良牧草200余种。内蒙古的野生植物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十几类。纤维植物有樟子松、落叶松、甜杨、荨麻、大叶草、芦苇、蒲、沙柳、红柳等70多种,是造纸、编织、制绳、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中草药有人参、天麻、麻黄、肉苁蓉、柴胡、甘草、黄芪、枸杞、黄苓、赤芍、杏仁等500多种。[13]

动物资源

中国“内蒙古”概况

动物(6)

内蒙古自治区有兽类24科114种,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1科365种,占全国鸟类1186种的31%。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兽类有驼鹿、马鹿、驯鹿、野驴、野马、野骆驼、梅花鹿、兔狲、貂熊、猞猁、麝、雪豹、盘羊、黄羊、青羊、狍子、獐子、黑熊、雪兔、虎、野猪、赤狐、水獭、北山羊、岩羊等;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白鹳、黑鹳、大天鹅、金雕、玉带海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红嘴松鸡、兰马鸡、榛鸡、鸳鸯等。蒙古野驴和野骆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此外,鼠类是内蒙古草原上占优势的居住者。全区有啮齿动物5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35%,多属害兽。[13]

矿产资源

中国“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煤炭资源跃居中国第一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截止到201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17种、居全国前3位的有43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85种。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全区煤炭累计勘查估算资源总量8518.80亿吨,其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为4220.80亿吨,预测的资源量为4298.00亿吨。全区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为4110.6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24%,居全国第一位;全区金矿保有资源储量金688.86吨,银48817吨;铜、铅、锌3种有色金属保有资源储量5041.18万吨。[14]

水资源

中国“内蒙古”概况

畜牧(6)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406.60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为139.3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2%。另外黄河分水58.6亿立方米,黑河分水8亿立方米。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8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70亿立方米,地下水115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20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0.76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6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7%,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4%,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人口数据

中国“内蒙古”概况

蒙古族的服饰(3)

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为2528.6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68.2万人,乡村人口为96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男性人口为1305.2万人,女性人口为122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23.9万人,出生率为9.47‰;死亡人口为14.5万人,死亡率为5.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3‰。[2]

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锡伯族、土家族、东乡族、苗族等55个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