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不再遙遠時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這首顧城的小詩《遠與近》是一首特定心理和審美情趣的朦朧詩。它表達含蓄、精練、而內容深刻。“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此時,從表層形式看,這樣的思維邏輯和感受都是反常的,是不符合科學的。因為你,我同處在地面上,你既然能夠看到我,說明我在你的視線裡,雙方並不遙遠。而“雲”處天際,它與人的距離是遙不可及。可是詩人所要表達的卻並非此意。詩“興發於此,而義歸於彼”,詩人通過表層形象,著意揭示了一種心理距離的遠與近,人與人,雖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卻存在著種種各樣的隔膜與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會覺得我們相對於彼此很“遙遠”。而此時的人與雲,人與大自然卻能溝通情感,因而會覺得“很近”。表達了詩人對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追求與嚮往。

當心不再遙遠時

《遠與近》一詩,是詩人對不正常生活本質的發現,但此詩也許有人會認為難於解讀,在正常的思維邏輯裡,在目光可視之間,你與我的距離不可能遠於你與雲的距離,可是詩人為什麼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呢?原因是詩人所寫的是一種非正常的生活,中一種被扭曲了的人際關係。在這種被扭曲的人際關係裡,一切都被顛倒了,本應相親相近的人與人的關係,由於心的阻隔而疏遠了,顯得那麼孤寂而不可接近,因為人際關係的疏遠,人與自然反而親切可近了。

《遠與近》是一首非常抽象的朦朧詩。它的美就隱含在朦朧的線條之中,還能給予我們無限的暇想,喚起我們很多的共鳴,自古“詩無達詁,文無達詮”可以這位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我”和“你”。詩中“你”、“我”、“雲”心理距離的變換,曲折的的反應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戒備及詩人對和諧、融洽的理想人際關係的嚮往與追求。

從物理學角度講,應該是“你看我時很近/你看雲時很遠”,但詩人卻將我們的常識斷裂了。這種斷裂源於內心的敏感,你/我並排而坐,本應相近相親,但卻被無形的一層東西阻隔了,無法直達你我此刻的真正所想。這是一種扭曲的人際關係。

當心不再遙遠時

其實,生活在這個蔚藍色星球上的我們,真正的孤獨永遠不是來自千山萬水的有阻隔,而是來自於心與萬物,心與心的滯礙。就好似遠在空中的雲雖然沒有改變它的物理位置,但卻與你反而拉了近了距離,這一層轉變,直擊現代人的那顆孤獨的心。其實,人與人的關係原本可以很近,但是由於現代社會的異化,人情的冷漠,人與人這間的距離反而大於了人與物的距離,對於物的信任,其實其實反映出人與人的不信任,但人們又渴望著語言的交流,思想的交流,缺少交流,人會變得孤寂。但是在科技網絡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語言交流已被大量的電子設備所替代了。

當心不再遙遠時

在微信登錄界面上有一個眺望藍色星球的孤獨孩子,你可以理解為這裡是孤獨者的聚集地。當我們的心彼此都不感到遙遠時,當心與心不再有隔膜,即使一個人身處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縱然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孤獨也不再是悲劇性的,孤獨也將會成為一種美,一種精神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