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社戲水鄉社戲演繹越地風情

水鄉社戲,是紹興家喻戶曉的民俗活動

作為紹興著名文學家的魯迅先生

筆下也有很多關於描寫紹興社戲的場景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裡出現了。這時船走得更快,不多時,在臺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近臺的河裡一望烏黑的是看戲的人家的船篷。”

——魯迅《社戲》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而說到社戲的由來,

可謂是歷史悠久。


社戲的由來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社戲中的“社”,原來指土地神。

古時春秋兩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春社和秋社),一般在立春、立秋後,到唐、宋,社日成為民間的盛大節日,殺豬宰羊,制酒作羹,熱鬧非凡。發展到後來,一面以酒肉供神,一面以演戲來祭社。

這樣演的戲就是社戲。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辭海》對社戲的解釋是:“舊時農村中迎神賽會所演的戲叫社戲。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均在廟臺或野臺演出”。


紹興的社戲發展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在紹興,社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南宋時,陸游就專門寫了“社日”詩,其中有“太平處處是優場,社日兒童喜欲狂”之句,可見當時紹興鄉間社戲之盛。

後來,社戲不再僅限於祭祀土地神,演戲的日期也不再限於社日,而逐漸成為民間迎神賽會、逢年過節祭祖禮佛、給人做壽等慶典活動的傳統習俗。


紹興古戲臺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社戲一般利用當地的祠堂或廟宇演出,戲臺就搭建在祠廟裡,叫祠堂臺或廟臺;有的祠廟過小,容納不下,就在外面空曠之處或路口臨時搭建簡易戲臺,叫草臺,水鄉地區為了方便附近村鎮人家自己搖船前來看戲,戲臺多搭在河岸邊,搭臺時半個在水面,半個在岸上,故稱河臺;若是水久性建築,就叫萬年臺。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1956年5月,古元所作的鐘堰古戲臺繪畫


鑑湖鍾堰古戲臺,就是一座典型的萬年臺,位於越城區城西快閣,臨鑑湖而設,是一處觀看水上社戲的絕佳場所。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電影《舞臺姐妹》截圖


1964年,著名導演謝晉來紹拍攝電影《舞臺姐妹》,他把鍾堰古戲臺作為外景,拍攝時岸上和船上都站滿了看戲人群。謝晉導演通過電影畫面,把紹興“水鄉社戲”這一優美形象傳播得更遠,影片先後獲得“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等榮譽。

那時候,凡自家有船的,會早早地把船劃到這裡,搶佔水上最佳位置;陸地的戲臺下,到處都是賣湯圓餛飩、冰糖葫蘆、瓜子花生、甘蔗荸薺、五香豆腐乾等點心攤販,還有賣紙燭銀錠、小百貨、小玩具的攤點,吆喝聲此起彼伏。人們看戲的心情也是非常閒適,或蹲或站,或邊吃東西邊聊天,如過節一般。美紹女科普: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舊時《越郡風俗詞》寫到看戲文的眾生相讀來有趣:“男看客,臺前望,紅纓帽,舊年妝,白長衫...看客,坐兩廂,紡花椅,板凳旁。風藤鐲,白手膀,好打......”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除了鑑湖鍾堰古戲臺,

紹興還有很多說得上名字的古戲臺哦。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紹興古戲臺集錦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馬山東安村的東安戲臺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鑑湖文昌閣戲臺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鑑湖文昌閣戲臺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華舍東周瓜田廟戲臺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王壇舜王廟戲臺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孫端皇甫莊戲臺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王壇蔡氏宗祠古戲臺上的雕刻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稽東餘氏宗祠古戲臺


紹興社戲的由來和發展

​​​​#嵊州施家岙古戲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