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寫錯字的火車站,66年不改正,是哪個站?你怎麼看?

陽中華


蘭州火車站由書法家題寫,要說錯字太勉強,引經據典去論證更沒有意義,談點有趣的事或個人看法,為生活添些樂趣。

  • 蘭州火車站的“蘭”字最上面一橫最長,下面二橫較短,按日常書寫應該是二長一短,這二短一長怎麼組合都感覺”怪怪的”。


  • 自然書法家沒錯,是否是安裝錯誤呢?將最長一橫裝在最下面,好像更穩當一些!
  • 曾多次畫蘭州鐵路幹線通道,常常錯覺蘭州的”蘭”字就體現了影響巨大的幾大幹線通道。
  • “蘭”字上面而點,分別代表“河西走廊”蘭新通道及”沿黃河谷”京蘭通道。



  • 第一橫是核心、是重點,必須超強體現。黃河之都蘭州命脈,橫穿蘭州的母親河--黃河。
  • 因此,蘭州第一橫必須最長、最強大!




  • 第二橫為重要通道,青島--濟南--石家莊--太原--蘭州--西寧--庫爾勒--喀什橫向大通道。
  • 第三橫同樣為重要通道,連雲港--徐州--鄭州--西安--蘭州--西寧--拉薩橫向大通道。



  • 蘭州的”州”體現縱向幹線通道。
  • 第一縱,喀什--庫爾勒--西寧--蘭州--西安--武漢--南昌--福州。
  • 第二縱,烏魯木齊--蘭州--重慶--貴陽--南寧--廣州(海口)。



  • 第三縱,北京--呼市--銀川--蘭州--成都--昆明。



  • ”州”是”川”加三點,代表黃河上游城市群三大核心城市西寧、蘭州、銀川相互依存。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這個字念蘭,別管怎麼寫,字體如何,那短那長,我就知道它念蘭就夠了。噱頭,哪行哪門都愛搞,這也是一種潛意識的記憶加強,就像我鄰居,經常見面打招呼,偶爾還打牌打球,可突然有一天開業主聯歡會,我主持他有節目,到了他時我猛然發現我忘了他的名字,只能自己嘀咕,這人住我對門,老婆身材挺好,孩子胖的跟球一樣,打牌輸了不愛給錢,打球上次給了我一肘子,對,他姓朱,朱肘子,不對,朱州山,對對!這貨叫朱州山。

這就是一種記憶加強,如果那個蘭字寫的四平八穩,肯定不會讓人印象深刻。

還有亳州的華佗庵,這華佗,佗字是單人旁吧!結果寫成了掛耳旁,寫錯了沒,寫錯了。可它是郭沫若寫的啊!那就沒錯了,後面導遊還會著重介紹,這個字是為了紀念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而麻沸散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羅,這個佗寫成陀,就是為了頌揚華佗的功勞,你們信嗎?



半途說書170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中國鐵路尤其是中國高鐵實現飛速發展,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說到中國鐵路的發展,自然離不開鐵路沿線的火車站。


一、寫錯字的火車站是蘭州站


隨著高鐵線路的不斷髮展,各個城市的火車站也在不斷升級改造,越來越有特色。


當然,不論車站建築怎麼讓人驚豔,最大的特色一般都會在建築頂端凸顯自己的地名,這樣做一舉兩得:一是標明自己的地域特色;二是能讓途徑的旅人一眼知道自己究竟身處何處。



在這些火車站中,有一處是特別讓人驚訝的。它地處我國西南交通要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星。沒錯,它就是蘭州。


讓人驚訝的是,蘭州火車站的“蘭州”兩字皆是錯字:“蘭”字的第一橫最長,下面兩橫較短;“州”字的最後一豎帶了個鉤,讓人看著非常彆扭。


更讓人困惑的是,這兩個錯字居然高掛66年沒有改過來,為什麼?


二、蘭州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蘭州,我們都知道,是甘肅省省會,簡稱“蘭”。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


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


古時候這裡就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之一。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



2012年8月28日,國務院批覆設立西北地區第一個、中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逐步向西延展,蘭州的交通、經濟、文化、教育和戰略作用等更加凸顯:


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 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物流中心和科研教育中心,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三、“蘭州”錯字鬧了大笑話?非也!


那麼,在這麼重要的地方怎麼會出現火車站名出錯的謬誤?這兩個字真的是錯字嗎?我們且來看蘭州火車站“蘭州”兩字的由來:


1、從漢字演變上來說,“蘭”字的演繹來自於“蘭”,指香艸也,從艸闌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開始大力推行簡化字,1964年發佈《簡化字總表》,一直到1986年重新發布時,還對其中個別字做出調整。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內,我國通行的簡體字尚處於不斷定型的過程中,“蘭”字之哪橫長哪橫短,“州”字是否加個豎勾,在六十多年前的社會現實裡還不作為最終的書寫標準。


2、從漢字書寫魅力上來說,這兩個字出自甘肅天水籍著名書法家張邦彥先生。懂書法的人都知道,我國書法流派甚多,字體有別,且不同的書寫者有著不同的魅力表達。


“蘭州”這兩個所謂的錯字,就是張先生書寫別具一格的地方,是書法中可以包容和認同的魅力。


3、從歷史文化背景上來說,蘭州是一座歷史文明古城,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穿城而過。


為了凸顯黃河的重要性和這個城市不一般的氣勢,書寫者在寫“蘭州”兩字時,特意拉長“蘭”字的第一橫,並給“州”字帶上勾,將這兩字立在樓頂,氣勢立即就出來了。



作為蘭州來說,有以農耕文明為核心內涵的黃河文化,有以多民族共融而共生的民俗文化,有以絲綢之路為發端而摧生的以佛教為主體的絲綢之路文化。


如今的蘭州,依靠古老的文化底蘊,催生了更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張力。這種張力也表現在對蘭州站“錯字”多年的堅持和包容性上。


另外,從生活習慣上來說,不論這兩個字是否出錯,其出現的背景怎樣,它巍然立在那裡66年,已經成為城市地標,成為蘭州一大特色,很多人也早就看習慣了,真要換掉,恐怕還不習慣吧?


親愛的朋友,你對這個觀點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有書課堂


全國唯一蘭州火車站的“蘭”字備受爭議,很多人質疑這個字的正確與否,甚至心底暗暗嘲笑,堂堂蘭州火車站,竟然會把“錯別字”放在這麼明顯的地方。但“蘭”真的是個錯別字嗎,外地人也許不知道,但咱們甘肅人大部分人都知道,“蘭州站”這幾個字是當時請的書法家張邦彥先生寫的,他是甘肅天水籍的著名書法家,至今蘭州站,進站口,出站口都是他的書作,他被稱為是“簡牘之父”。

蘭州的“蘭”寫成上長下短其實主要的原因是解放後,很多字體被規範為簡體字,包括蘭州的 “蘭”,書法作品裡面習慣用未規範之前的字體,橫豎長短,甚至筆畫順序等等都與現在的簡體字甚至繁體字都有較大的差別,這個"蘭"字寫成這樣是另外一種書寫方式,蘭州車站寫成這樣,更能體現書法家的一種個人風格。

在書法界,對文字的形態要求並不嚴格,俗話說:草書三分賴,書法家張邦彥先生把“蘭”字寫成這樣並不是寫錯,而是故意用他自己的風格寫成如此書法體,我認為“蘭”字寫成這樣沒有什麼可爭議的,他只不過是一個書法家個人書寫風格的體現,也並不是錯別字,一個字在書法界有很多種寫法,一個人和一個人的風格不同罷了,“蘭”字寫成這樣,歸結為張邦彥書法家的個人寫法就對了。希望我的回答能解開您的疑問,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草根趙小武


“蘭州”火車站的“蘭”字有木有寫錯?先看看下面這些字再說嘛。

繁體的“蘭”字,古代經典書法中,還沒有這個字呢。

下面這個“生”字,和“蘭州”的“蘭”字,在結構上相差不大。

看看經典書法的“生”字,上橫和下橫的長短變化,不論是楷書還是行楷,行書,都是可以打個顛倒的哦。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

王羲之集字行書《金剛經》

歐陽詢楷書《蘭亭記》

歐陽詢楷書《皇甫誕碑》

趙孟頫楷書楷書《千字文》

趙孟頫《壽春堂記》

下面這三個字,上下兩個橫畫的長短對比,更加醒目。

杜牧《張好好詩》

蘇軾《治平帖》

董其昌《自題臨古》

在古代經典書法的結構造型技法來說,這叫變化,也叫“造險”。

一是形成上放下收的造型格局;

二是形成搖曳生姿的動態;

三是形成“不作正局”(董其昌語)的新奇感,陌生感。

這種寫法,就比寫成上橫短,下橫長的一慣的結構造型別致,有趣。

書法上字的結構造型,和平常的規範字書寫大有不同,用按規範字的標準,衡量書法的造型變化,往往兩不相接。


“蘭州站”三個字,是行楷書,把“蘭”字的上下橫畫打了個顛倒,這個寫法,和上面的“生”字的造型法是一個道理。

這麼說來,“蘭州站”的“蘭”字不但沒有寫錯,而且寫的別致有趣。

畢竟是有名的書法家的字,不可能信手胡寫,更不可能寫錯了。

“蘭州站”這三個字是甘肅天水籍書法家張邦彥所書。蘭州火車站的“蘭州站”和“進站口”、“出站口”都是他的書作。

張邦彥(公元1914年——1988年),字粲卿、石帆。生前曾參加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1984年,曾應文化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之邀,為全國四大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書寫了《麥積山石窟維修記》碑並篆碑額,此碑嵌於麥積山一號窟和東門之間石壁上。張邦彥先生參與武威漢簡,天水放馬灘漢簡等眾多簡牘的釋文、編次、臨摹、校勘等研究整理與出版工作,在國內首開漢簡書法風尚。二三十年前,要說獨步書壇也不為過。

歡迎喜歡書法的朋友們指正,評論,留言,轉發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不出意外的話,全國最有爭議的火車站應該就是蘭州火車站了,如果蘭州火車站的基本上都有這樣的感覺,蘭州火車站的蘭。上面第一橫是最長的,剩下兩個稍微短一些。怎麼看怎麼不像蘭字。所以,很多遊客都會感覺這個字是不是寫錯了。也會有人問出像題主這樣的問題。

但是蘭州火車站的蘭真的寫錯了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既然是書法家來寫的字,就算是技術不行,這麼簡單的一個字也不會有人看不出來不對啊,更何況這是一個大家呢。所以,這個字自然有他這樣寫的意思,所謂的說這個字寫錯了,只是對藝術字不瞭解而已~

在書法界有這樣的一句話:草書三分賴,意思就是草書的字體沒有一個準確的寫法,一千個人寫草書,可能就有一千個形態。所以,張邦彥先生在寫這個字的時候肯定也加入了自己的習慣,才寫出了這樣的一個蘭字。並不是錯,只是形態不同而已。

所以,題主所說這樣的一個錯了66年的字為什麼不改,還有人嘲笑?我只想說如果改了那才會被人嘲笑,畢竟這不是一個錯字啊。


TMT視界


這是一個偽問題!

“蘭州”二字是甘肅書法藝術家的作品,哪有什麼“蘭”字第五畫短就錯了;“州”最後一畫帶鉤也是錯的。按照這個邏輯,那西安碑林的“碑”、尚德門的“德”還少筆畫呢!相信提問題的人沒有書法基礎知識,也沒有讀過多少書法碑帖。那就不妨讀一下刊載於《中國書法》雜誌,陸明君先生的文章《書法創作中異體別字的應用與擇取》,也許就會欣然了。(插圖就是一張異體別體字對照表)

《咬文嚼字》也曾有過類似的話題,似乎已經解決了。書法作品作為招牌還是書法作品,他是漢字文化,不再是單純的漢字,當我們到了蘭州,沒有誰會不認得那兩個字是“蘭州”的,它並沒有錯,也不必改。

以上看法僅是一管之見,還望方家指正🙏



經開劉孟德


的確有一個這樣的火車站,就是甘肅的蘭州火車站,以前經過的時候並沒有注意,今天一查的確如網友所說的那樣,貌似“蘭州”的蘭字寫錯了,我們標準漢字正常的寫法是蘭字的三橫最後一橫最長,但是在蘭州站的題詞中,“蘭”字的最後一橫卻寫的最短,和我們小時候學習的蘭字並不一樣,還是反著的。

其實我也覺得很奇怪,難道這個字不是最後一橫長嗎?從書法的結構來看,最後一橫長,才能夠托住這個字上面的部分,形成一個倒三角形的穩定性結構,從漢字的結構角度也應該是最後一橫長比較好看,要不然就顯得頭重腳輕了,不知道當時的書法家運用了什麼書寫手法,有的網友還懷疑這個字使用了“倒裝法”,就像文章裡面的倒裝句一樣,或許是工人一不小心給安裝反了。

在網上查了一下,這兩個字還是以為著名的書法家寫的,這位書法家叫張邦彥,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主攻漢代的簡牘書法,我估計是受到了簡牘

書法的影響,才寫成這樣的,還有可能是當時的標準漢字並沒有規定最後一橫必須最長,所以才寫成了這樣。

不管怎樣,網友的討論也讓我獲得了不少的知識,也重新認識了這個火車站。




書法初學


首先告訴你這個車站是蘭州火車站,其次要告訴你的是這個字沒有寫錯,沒有寫錯,沒有寫錯!重要的話說三遍……

看看蘭州火車站的這張照片,這個蘭字怎麼看都不像蘭。上面一橫長,下面兩橫長短差不多。縱觀我們國家的書法類型,找遍也找不出來有這樣的寫法。那這個字真的錯了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火車站是不會允許這種低級情況出現的。

那這個字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下這個字是誰寫的,蘭州火車站是甘肅著名書法家張邦彥書寫的。這位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有“簡牘之父”的稱謂,也就是說他是簡牘字體方面的專家。所以,他書寫的蘭州,肯定也收到了他寫作習慣的影響。

因此,這兩個字是完全正確的,只不過加上了他個人的書寫習慣而已。而且當時在寫這兩個字的時候,相關人員想用簡體來寫。簡體的蘭字本身就很簡單。如何寫的出彩就是一個問題了,畢竟書法家是不會允許自己的字默默無聞的。所以,這樣的一個蘭字就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當然,這樣寫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增加人的記憶,有一種增加字體噓頭的感覺。比如現在說到全國唯一寫錯字的火車站,基本上都是想到了蘭州!這就是作用啊,而且因為這個字,很多人都會想到去看看實景,說不定還能增加客流量~

因此,這個字這麼寫是有他的原因的,並不是說隨便找了個人,隨心所欲的書寫!


旅遊消費視界


蘭州火車站的站名是不是錯字,眾說紛雲,有說對,有說錯的,有人建議改正,省會城市那能用錯字呢?有人說書法家把三橫的第一榣橫寫的太長,後邊兩橫寫太短是錯字。那麼應該怎麼寫的是正確的?兩邊長中間短,還是一樣長呢?

其實每個人都是以正楷字體的審美觀欣賞,張老先生這樣寫,正是他的風格特點。寫出了這兩字風格,氣勢,力度。

欣賞書法藝術不能侷限狹隘的目光,吹毛求疵。行書草書豈不是都是錯字。王羲之的草書如行雲流水,龍飛鳳舞。照這麼看那不是滿篇錯字忽悠人了不是。如毛主席的書法更是不拘一格,誇張的形態藝術美。

“蘭州”倆字的造型,非常有藝術風格,無論怎麼寫,都無法領略張老先生巧奪天工的神韻。

懸掛了六十六年,多少老一輩名家藝術家都毫無異議,都沒欣賞出問題,偏偏現在出了高人,指手劃腳,高談闊論,不覺得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