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這個環衛小組獲“最美勞動者”稱號

建設路北段作為高平市區一條主幹道,南起泫氏崗,北至長平廣場,全長約700 米,貫穿高平老城區的各個街巷,是高平人員密集、商鋪林立的繁華地段,也是垃圾製造最集中的地段,保潔任務十分繁重。但同時又是一條衛生示範路,保潔等級一級,備受市委市政府和老百姓的關注。負責這條路環境衛生工作的是高平市環衛處的建設路北段清掃小組。這個小組由11 名素質高、責任心強的環衛工人組成。這是一個唯一不分段值班、集體清掃的班組,也是一個團結和諧、同力合作、集體觀念強的團隊。他們十幾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相互配合,和諧相處,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好評和老百姓的贊詡。

高平這個環衛小組獲“最美勞動者”稱號

半夜忽聞掃街聲,掃帚沙沙疑似風。早晨3點,萬籟俱寂,人們還在沉睡之中,建設路北段已有了影影綽綽的身影,清掃小組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們穿著熒光的橘黃色的環衛服,在冬天的夜色裡,顯得那麼清冷。凜冽的風灌進他們的身體,他們手持掃把逆風而行。夏天的清晨,當晨曦未露,他們披一身曙色出現在街頭,沙沙的掃街聲奏響了高平市區清晨的交響樂。春秋兩季,大風來襲,他們行走在風中進行清掃的身影,成為一道抹不去的風景。

高平這個環衛小組獲“最美勞動者”稱號

新一天開始,人們行走在乾淨整潔的街道上,呼吸著新鮮空氣。誰又會想到,乾淨整潔的市容背後,飽含著11 名清掃隊員嚴冬一身寒,酷夏一身暑的艱辛與汗水、勞動與付出。他們分成兩組,每組五人,全天候進行巡迴清掃,早晨到崗後,全體人員集中對路面清掃一遍,然後再分段分片進行清掃。一年365 天,每天如此,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天。遇到重大節日,市裡搞活動,更是加班加點突擊清理衛生死角,路上的攔網、隔離帶、果皮箱都要進行清理擦拭,清除臨街亂張貼的城市“牛皮癬”,工作量非常大。秋天一到,建設路兩旁泡桐樹落英繽紛,街道上常常被落葉鋪滿,有時候剛剛掃過,還沒有打個來回,早又落滿樹葉。他們經常是馬不停蹄,扔下鍬把拿掃帚,放下掃帚推垃圾車,忙得是手不是腳。從凌晨3 點到晚上的9 點多,他們要連續工作18 個小時。但他們毫無怨言,用一顆純樸的心,默默地工作在第一線。

保潔工作既簡單又紛繁,需要重複做,來回走,眼裡有。建設路兩邊有供銷超市、紅旗生活廣場、百貨大樓。商業門店較多,也較為集中,人員密集、車流量大。根據這些特點,他們採用主動上門收集垃圾、先收集後清掃、地網式保潔辦法,清理街道。這樣,雖增加了工作量,但減少了路上灑漏,避免了再次汙染。為了實現清掃過程無障礙,他們合理地避開人員密集區,上下班、上下學的高峰期,既避免了人員流動對地面的破壞,又保證了地面常浄常新。

建設路北段清掃組人員大多來自市區周邊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或者下崗工人,年齡偏大,平均年齡在55 歲左右。無論工作有多麼艱辛,他們始終團結一心,和諧共處,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共同把建設路的清掃工作完成好。

一個好的集體總有一個好的帶頭人。隊長張建文50 歲開外,踏實肯幹,有一付熱心腸。他每天以身作則,帶動全組人員勤勤懇懇,認真完成清掃任務。工作上他們相互關心,互相幫助,相互敦促。上班時要穿上工作服,作業時注意人身安全。同事中誰家有困難,都要伸出援助之手,相互幫一把;誰的垃圾車壞了,幫著整修;誰的掃帚散了,他幫著扎;誰的鍬頭掉了,他幫著裝;誰的載重垃圾手推車推不動了,他停下活來幫著推一把。遇到誰家有婚喪嫁娶的事情,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們就相互調整班次,讓當事人安心辦家裡的事情。組裡有個約定,誰家遇事了,他們就集體上門,進行問候。為使工作更便捷省力,他們動腦筋、想辦法,用廢舊編織袋和鐵絲綁成垃圾收容袋,苦練“叉頭掃把”捆紮技術,有時所用的竹梢把手劃出一道道傷痕。遇到有車輛停靠路邊時,他們就彎下腰一點一點地把車下的垃圾掃出來,不留清掃灰痕。清掃到道路兩側落水窗時,他們放慢速度仔細掃。若落水窗被堵塞積汙,他們還用手把落水窗縫隙中雜物清除掉,以保證道路衛生持續整潔。就這樣,他們練就了一套清掃作業又快又好的基本功。

高平這個環衛小組獲“最美勞動者”稱號

他們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無聲的行動踐行“城市美容師”的光榮稱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艱辛付出,才有我們城市的靚麗和整潔。在全處三個大的小組裡,獨樹一幟,讓人津津樂道,成為各清掃小組學習的榜樣。據統計,他們每天都要清掃垃圾1000 多方,每天往返上百趟,在建設路上,留下了汗水和身影。在他們全體人員的團結協作和無私奉獻下,建設路北段成為衛生保潔質量標杆路、示範路、樣板路,在2007-2009 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環衛處先進班組,在歷次檢查評比中一直是榜上有名,多次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表揚。2018 年被市總工會評為“最美勞動者”光榮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