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火星環境,千萬年前就踏上乾旱之路的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地球上有這麼一個地方,它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堪比火星,不但土壤荒瘠呈強酸性,空氣乾燥有些地方甚至連細菌也不能存活,被公認為世界上最荒蕪的地區之一,美國宇航局NASA曾在此模仿火星環境,測試其最新的太空探測車。這個地方就是被稱為世界“幹極”的阿塔卡馬沙漠。

堪比火星環境,千萬年前就踏上乾旱之路的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阿塔卡馬沙漠的地理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阿塔卡馬沙漠位於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夾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南北綿延約1100千米,寬卻僅有100多千米,總面積達18.13萬平方千米,其中只有10萬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偶有降水,有些最乾旱的地方,十年的降雨量也只能用毫米來度量,保持著有91年從未下雨的世界紀錄。阿塔卡馬沙漠主體在智利境內,也有部分位於秘魯、玻利維亞。

堪比火星環境,千萬年前就踏上乾旱之路的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

那麼阿塔卡馬沙漠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瀕臨著廣袤的太平洋卻如此乾旱呢?今天維達就從地質演化、氣候、地形等因素分析阿塔卡馬沙漠的乾旱之謎。

首先氣候上,阿塔卡馬沙漠介於南緯18°-28°之間,正好位於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終年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氣流下沉難以成雲致雨,導致降水稀少,形成了常年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

堪比火星環境,千萬年前就踏上乾旱之路的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阿塔卡馬沙漠位於東南信風的雨影區

然後大氣環流方面,阿塔卡馬沙漠受東南信風的影響,但由於地處南美大陸西岸,東南信風風向由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離岸風,使得海洋的水汽無法到達陸地,反而使得海洋的水汽遠離陸地,進一步加劇乾旱。

堪比火星環境,千萬年前就踏上乾旱之路的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秘魯寒流影響下的阿塔卡馬沙漠和科隆群島

再者洋流方面,阿塔卡馬沙漠臨近流經太平洋東岸的世界最強寒流之一的秘魯寒流(亦稱洪堡海流)帶來南極冷水,對氣候的降溫減溼作用顯著,空氣下冷上暖形成典型的逆溫帶,阻止任何可以在沿岸聚集的水分進入內陸,水汽無法在高空凝結成雨導致乾旱程度繼續加重。當然秘魯寒流的強大還體現在位於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即科隆群島)竟然生存有企鵝!而且是全球唯一分佈有企鵝的熱帶地區。

堪比火星環境,千萬年前就踏上乾旱之路的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從智利海岸到安第斯山脈的剖面圖

最後是地形方面,阿塔卡馬沙漠海拔在2500米左右,高海拔導致極低的溫度和空氣溼度(約10%),加劇了逆溫帶的威力;同時地處安第斯山脈西坡,與有“地球之肺”讚譽的亞馬遜雨林僅一山之隔,但戲劇性的就是這“一山之隔”,高大狹長的安第斯山脈像一道屏障,形成典型的雨影效應,阻擋了絕大部分來自大西洋和亞馬遜流域的暖溼水汽

堪比火星環境,千萬年前就踏上乾旱之路的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北上的秘魯寒流構成阿塔卡馬沙漠的逆溫帶

阿塔卡馬沙漠成為如今的世界“幹極”,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阿塔卡馬沙漠踏上乾旱之路還要從6500萬年前說起,當時的南美洲與南極洲是連在一起的,隨著地殼板塊運動被分開,中間被一條海峽隔開(德雷克海峽的前身),冰冷的海水開始在盛行西風的吹拂下圍繞南極周圍循環流動,其中沿著南美洲西海岸北上的一支就是秘魯寒流,形成的逆溫帶,困住了海岸的積雨雲,由此開啟了,阿塔卡馬沙漠向世界最乾旱之地的轉變過程。

堪比火星環境,千萬年前就踏上乾旱之路的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岡瓦納大陸開始分裂

然後在3000萬年前的顯生宙中新生代第三紀,經過阿爾卑斯運動,太平洋板塊斜插入美洲板塊後,北起阿拉斯加,南到火地島,綿延1.5萬公里的科迪勒拉山系褶皺不斷加速隆起,而縱貫整個南美洲大陸西部的就是科迪勒拉山系的組成部分—安第斯山脈,平均海拔高達4000米的山脈阻擋了幾乎所有水汽,使得阿塔卡馬沙漠越發乾旱。

堪比火星環境,千萬年前就踏上乾旱之路的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厄爾尼諾帶來降水,阿塔卡馬沙漠瞬間成為花海

當然野百合也有春天,發生在2015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為阿塔卡馬沙漠帶來了一場超乎以往的大雨,沙漠土地裡休眠的各種花朵種子瞬間發芽、生長、開花、綻放,死寂般的沙漠成了畫的海洋。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既然沒有降水,他們就自己就用一張張稠密網幕收集翻滾過山峰上的霧水,這讓維達想到了《脈動地球》中同在非洲大陸西岸的納米布沙漠裡的一種蜥蜴,就是靠清晨短暫的從大西洋飄來的霧靄中汲取水分生存。

果然生存的智慧沒有窮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