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最恥辱一戰,被3100噸炮彈炸,敵人死大半,自己卻先崩潰

1939年,盧溝橋事變兩年後,日本在戰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一年,德國在歐洲閃擊波蘭,蘇德兩國瓜分波蘭。也在這一年,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裝甲集團軍爆發了一次戰火。在蒙古和滿洲的邊界,日本關東軍和蘇軍在諾坎門交戰將近4個月。雖然最後蘇軍獲得勝利,但是最為蘇聯最精銳的一個甲集團軍在面對日本關東軍一個三流的邊防師團硬是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贏得戰役勝利,亦可以說是慘勝。要知道帶領蘇軍作戰的是蘇聯有戰神之稱的朱可夫,難道那個攻進柏林的朱可夫連日軍都打不過嗎?

日本陸軍最恥辱一戰,被3100噸炮彈炸,敵人死大半,自己卻先崩潰

先來看看雙方投入兵力。蘇軍方面,一個裝甲集團軍,投入坦克數量500多輛,裝甲車將近400輛,戰機500架。日軍方面只有100多輛小坦克,兵力只有蘇軍1/3,此外蘇軍在整個戰役中僅僅是炮彈就使用3100噸,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使用炮彈數量的一半多。但是日本方面僅僅只有5個基數炮彈,可以說蘇軍對日軍擁有絕對火力優勢。但是戰爭結果卻是蘇軍傷亡將近3萬人,而日軍傷亡僅僅只有不到2萬人。

日本陸軍最恥辱一戰,被3100噸炮彈炸,敵人死大半,自己卻先崩潰

為什麼強大的蘇軍在日本關東軍面前這麼脆弱,難道日本關東軍比德國軍隊都強大嗎?其實並不是。在諾門坎戰役爆發之前,蘇聯內部進行過一次清洗活動,很多有作戰經驗的將領都被處決,軍隊中的很多軍官都被撤職或是槍斃,導致蘇軍戰鬥力下降非常嚴重,從蘇芬戰役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除此之外,雖然蘇軍裝備的坦克等武器裝備都要比日軍強,但是因為軍事思想禁錮,所以坦克並不是戰場主要突擊力量,主要擔任戰場支援任務。因此在作戰時,主要還是步兵衝鋒為主。

日本陸軍最恥辱一戰,被3100噸炮彈炸,敵人死大半,自己卻先崩潰

其實戰役開始時朱可夫就已經想好:幹掉50輛坦克,我就調來100輛,打掉我一個營,我就調來一個團,這種消耗戰最終讓朱可夫贏得了戰爭,朱可夫戰爭目的也達到了。因為這次戰役是日本關東軍自己決定發動的,日本陸軍軍部並沒有批准,所以戰敗之後關東軍被軍部一通臭罵,被稱為日本陸軍建軍以來最大恥辱。日軍師團長小松原切腹自殺,關東軍換帥。

日本陸軍最恥辱一戰,被3100噸炮彈炸,敵人死大半,自己卻先崩潰

另外,日本根本沒有足夠資源和蘇聯進行這種消耗戰,所以日本再也不敢輕易向蘇聯開戰。這也讓蘇聯能夠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安心把遠東地區軍隊全部抽掉回歐洲戰場作戰。朱可夫也在這次戰役中試驗了他預想的坦克大縱深包圍戰術,之後成為基輔特別軍區司令。所以這一戰朱可夫就是要用蘇聯強大的機械化部隊以及部隊快速補充能力震懾住日本人,在心理上戰勝日本人,從而讓其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