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高考,家长给孩子开“聪明药”,是让走进大学还是精神病院

原标题:每逢中高考,家长给孩子开“聪明药”,是让走进大学还是精神病院

中考、高考,在国内一直是家长、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人生第一次选择,意味着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和方向,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等于人生起步线高于同龄人,在未来的人生多一份竞争力,使自己的生活道路更宽广和精彩。

据中国新闻周刊:Netflix纪录片揭秘,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为提高成绩,美国中学生滥用聪明药,在年度调查报告里显示,美国每年有超过月160万人并非为了治病服用非处方兴奋剂。

每逢中高考,家长给孩子开“聪明药”,是让走进大学还是精神病院

在电影《永无止境》中,主人翁一度颓废,处于人生崩溃,靠烟酒惶惶度日,因为服用了“聪明药”,人生开挂,处理难事易如反掌,可以同时短时间掌握多种人生技能,跨入精英行列,处处头顶自带光环。

同样的事情在国内一名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在高三的紧张复习期,看着苦恼的题目一筹莫展,成绩下滑,直到家长给孩子服用一种白色的药片,短短几个月,成绩迅速上升,挤进年纪前十名。

那这能让人生走上巅峰的“聪明药”到底是何仙丹,为何有此显著功效?

“聪明药”:是一种神经兴奋类的西药,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等。一些高考的学生、大学生和企业管理人员服用类似于兴奋剂的药物,来增强记忆力,提高专注力,使思维更灵活。这种药品是用来治疗ADHD(注意力缺陷症),所谓的多动症,静不下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情。

每逢中高考,家长给孩子开“聪明药”,是让走进大学还是精神病院

每逢中高考,家长给孩子开“聪明药”,是让走进大学还是精神病院

在以上例子中,我们确实体会到它的强大功效,带给我们的正面作用不容置疑,让我们想象人生开挂,憧憬着走上人生巅峰,让我们学业有成,比如,快速的掌握一门外语,快速的通过考试,或者学会撩妹技巧等(哈哈)。

可事实是像我们想着的美好轨道发展吗?其实我在写这些的时候,我也在面临着要每天更新文章和6月份中级考试的压力,工作中的职称考试是重要的,所以我必须要有所取舍,争取在坚持一个月,可能后面就要停更几个月了,但心里又实在放不下,辛苦了4个月的有所成效不想就这样被放下。

我们人人想要聪明,但“聪明药”本身不是使我们变聪明,是治病,我们是否有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

我本已蠢蠢欲动的心理是否应该稍安勿躁了?(其实我心里也想服用“聪明药”让自己通过职称考试)

每逢中高考,家长给孩子开“聪明药”,是让走进大学还是精神病院

这里该说“聪明药”的副作用了。

“聪明药”能在短期内快速提高专注力,让自己脑电波飞快旋转,作用效期大概几小时,因人而异,我们需要长期保持高度精力充沛集中,使大脑兴奋,就需长时间服用,现在国内基本已经很难开到所谓的“聪明药”,属于严管精神类药品,比起毒品有过之而无不及。针对治疗也要根据病情限量使用。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心慌、心跳加速、严重甚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长期服用成瘾、过度兴奋、甚至引起狂躁。后面可能就会反作用的失眠、幻觉等。

本该起镇静,提高专注力的作用,这时起到的却是反作用力,头痛、恶心、抑郁、封闭自我等。

每逢中高考,家长给孩子开“聪明药”,是让走进大学还是精神病院

每逢中高考,家长给孩子开“聪明药”,是让走进大学还是精神病院

我们不是天才,也不妄想成为神童,挖地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脚踏实地为自己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奠基。

我们是想成为一个短时间的英雄,最后牺牲成为烈士,还是靠着勤劳汗水,爬上顶峰,站在人生舞台中央,绚丽的为自己表演的主角?

在家长为孩子选择“聪明药”,在剑走偏锋的同时,可能得到的是还没跨进大学校园就走进精神病房的萎靡小丑。

说的话可能有些刻薄,但忠言逆耳,我们去其糟柏,取其精华,愿我们大家一起奋斗出自己万里无云的明媚天空,展翅翱翔,冲向云霄。

每逢中高考,家长给孩子开“聪明药”,是让走进大学还是精神病院

欢迎分享,看更多鄙人谬论,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