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贵州省的省会是贵阳,既然叫贵阳,那它的城北肯定要有一座山或者一条河才对,是吧?果然,贵阳的北面有一座山,贵阳人管那座山叫贵山,而那座山北面的贵人却管它叫做贵人山。贵山南边叫贵阳,从贵阳市区再往南走,有个地方叫青岩。青岩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很重要,它在由云南进入内地的茶马古道上,还在黔桂驿道上,而且还在从南面进入四川的蜀道上。因此,古代的时候,这里是交通要道。那上回说的明初屯田移民就会在这里建立一座堡垒吧?对,就是所谓的屯堡,当时叫做青岩堡。据考证,这座青岩堡最初建于洪武十年。上次我们说明代朝廷批准大将沐英屯田开耕是在洪武十九年,那这座青岩堡就是在这之前呗。朱元璋南征收复云南是在洪武十四年,这个青岩堡的历史说明朱元璋正式开征西南之前已经在这里做了铺垫。这座青岩堡肯定是当年修建了做为前进基地的,或者是攻击营地。为什么建在这里?一来因为这里是交通要道,一旦封闭,则云南梁王的财路就被断了一条。二来是因为当时这里一定是在梁王和明王势力的交界线上,朱元璋建此要塞则进可攻退可守。既然是做为军事要塞的屯堡,那就会有坚固的城防,包括城墙和门楼。看看这座北门,连那段城墙都是明代的。城楼是二层楼阁重檐歇山顶,本城最大的一座城门。城墙都是青石筑就,所以叫青岩堡。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城门外面立着一座牌坊,这座牌坊很简洁,但是规格还挺高,是四柱的。仔细一看,居然是汉白玉的,这肯定是近年重竖的时候擅自提高了一个等级,原装的应该是青石才对,本地盛产青石嘛。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看那中楼脊刹上立着一个“寿”字,这样的祝寿牌坊可是太夸张了!再看额枋上的字,“吴张氏贞寿坊”,嗯,原来是贞洁牌坊带祝寿。侧枋上有“彤管流芳”、“皓首完贞”。彤管一词出自《诗经》“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是指女子喜欢的香茅草春季发芽的芽芯。完贞说的应该是订婚后还未完婚便丧夫,后在夫家守寡一生,这应该是过去最悲惨的女生了。

进了北门就是城里最大的寺庙,叫做龙泉寺。说是最大的寺,这山门可是不大。拱券门,券里还有镂空木刻。进去就上台阶,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关键是这前山门还没有后门大,你看这后门,牌坊式大门。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这座龙泉寺的建筑布局和北方小镇上的老庙差不多,但是有不同的风格。北方山坡上的寺庙通常会先平地再盖殿,这里的大殿在上面,从台阶上去。而两边的配殿则是在大殿下面的平台上,并且是二层楼,看上去更像是民居。不过这里的正殿和配殿的规格都很高。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院子里摆了很多盆景,屋子里也都是怪石,这里已经没有佛光,而是展览馆了。廊下早春之花已开。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后花园的烧饼门内仍是暮冬的寂寥。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从无佛无僧无香火的龙泉寺出来,就可以看见本镇最佳位置的店铺。那店名显然是在蹭龙泉寺的热度。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这座青岩镇既然是屯堡,它肯定是没有经过城市规划,街道布局是按照地形因势利导,全无规矩可言。我们就让脚领着沿斜街下行而走,看看沿街的店铺,建筑都是南方木屋。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南方的木屋先有柱,然后有枋梁檩椽起屋顶,柱子之间填木墙,屋顶之上铺灰瓦。他们没有斗拱结构,也就不会有长大的飞檐,屋檐之下都有下面这样的十字雀替加强支撑,这是和北方完全不同的。如果是官房,屋檐下就会有封椽板遮盖,就看不见那些十字雀替了。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下面这座楼,承重的是砖墙,二楼露台上栏杆上不是立柱,却是冰裂纹,这是窗棂的样式。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这镇上最著名的恐怕要数赵家,这家里出了一个状元、二个进士,不仅有文化,还很有上进心。他家的故事在黔中广为传诵,宅子便就立为状元府。赵家后人流落四方,老宅现在是青岩的名人名居展览馆。状元家大门很低调。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看看这座前院正房,徽派建筑。这个地方原本应该是穿堂屋,但是后墙封上了,从两侧夹道去后院。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看看这偏房。前院偏房都是三间的,清代官房样式,正面下面是砖墙,上面是木窗。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后院正院正房,台基不止一尺高。堂屋大门缩进。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堂屋里面的结构也是华南特有,中间摆着八仙桌和太师椅,但没有条案。在后墙上是神龛摆放祖宗牌位,顶上没有天花。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卧室里的状元床,双层仿硬木刻花门罩,极为奢华。这床似乎不够长,我要是上去肯定躺不下,看来状元是短小精干。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状元家的院子还算宽阔,这座黑墙大屋很像洋人农家的粮仓吧?说明状元家里有余粮。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走到街上看见一座半扇屋。西洋拱门拱窗,屋顶只有一面坡。这一定是洋和尚庙。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青岩既然在通往云南、四川的要道上,连官家都设有驿站,那一定是滇川客商常走之路。既然有客商来往,那就一定会在这里开办招待所呗,你看下面这所四川会馆,就属于四川住青岩办事处的性质。四川往贵州而行,估计行商居多,进京赶考的学子和述职的官员应不走此路。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进了门,迎面的这座楼很有军事要塞的风格。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正房里现在展览的是青岩的交通运输历史,看来这里还真是古代黔地物流中心之一呀。来往运输的有很多都是战略物资,首先就是粮食,无粮则军心不稳。还有就是盐巴,黔地无盐,这里的盐都是来自四川。清代乾隆年间开始给四川井盐降税,促使其生产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盐巴最大供给侧。估计这座四川会馆里当年常来常往的客商中,一定是盐商居多。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上大宅大部分还是遵从四合院的布局,无论坐哪儿朝哪儿,都有正房、厢房和倒座房。很特别的是这个倒座房常常被盖成楼,我们刚才进来看见的疑似军事要塞,其实是本会馆的倒座房。这些倒座房多数有相同的功用,我站在正房前面一回头,就看见这个倒座房的功用是戏楼。你别说,这台上唱着许仙和白娘子借伞还伞的调门,台下客商之间也在实践借钱还钱,包括买椟还珠。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刚才看见疑似洋和尚庙,在这里果然真地看见一所,看来这镇上除了儒释道以外,这洋教还真没有完全缺席。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这座天主堂可是还有一段故事的。清末天主教逐渐进入中国,咸丰六年(1856年),贵州主教胡缚理在青岩修建了这座天主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端午节,青岩发生了宗教冲突。前面那位赵状元的先人团总赵国澍带领团丁斩了青岩天主堂里的修士,此事后来上升到朝廷,最后以朝廷赔钱了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教案,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此案中的赵国澍名垂青史,朝廷在同治年间给他建了祠堂。此案中的修士张文澜殉教捐身,基督教历史上有很多殉教者,这些殉教者被罗马教庭封为圣人,比如圣劳伦佐。但是张文澜没有被封为圣人,也没有他的雕像以示纪念。

看看赵国澍的祠堂,牌坊式大门,相当气派,侧枋上是“金汤”、“柱石”。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登堂的台阶有报鼓石立柱。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穿堂屋华丽的木刻门罩,可以看见后面的正房在办展览。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看看正房,重檐硬山顶。徽式砖雕屋脊,两边的鸱吻没有脊吻的功能,只是脊饰。檐廊下廊柱上的木雕门罩更加华丽。正面是木墙,而没有窗下的砖墙。这是经典的清代徽派殿堂建筑。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看看侧房,也是二层楼,却是单檐庑殿顶?三面有檐廊,二楼扶手栏杆上不是立柱,而是回字图案。这里的二楼栏杆处都没有其它地方徽派二楼常见的美人靠。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青岩大宅除了徽派特征以外,也有自己的特色。你看这个正房的柱础,既不是鼓形的,也不是盆形的,而是上下两截束腰的。中间的部分还刻有图案,这个上面刻的是“梅花鹿回首望松柏”,很吉祥,鹿象征禄;松柏象征长寿。这样的柱础极为罕见,在梁思成的著作中好像都没有提到。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洋人到了青岩,肯定不能就盖一座庙,还应该盖楼吧?看看这里,果然有一座洋楼,现在被一家银行赁入、要不就是买下。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OMG!这座牌坊式大门可是太“油大”了!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紧走两步上前张眼恭望,却是“万寿宫”。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上面那些砖雕很有意境,那是骑鹤老君率八仙在过海。在老君面前,过海的八仙无脸各显神通,只能乖乖地驾云。

看看这座大殿,清代徽派单檐歇山顶,下面有巨大的檐廊,素梁素枋,却有花哨的木雕门罩。两边的配殿也是二层楼。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大殿额枋上挂着“高明殿”,门匾上写着“玉隆万寿”。晋代道教净明派祖师许逊在江西抚州有一座观,后有宋徽宗题名为“玉隆万寿宫”,我估计这里门匾上的字即出于宋徽宗的玉隆万寿宫,说明此处是净明派道场。大殿里面供的是太上老君像。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回头一看,正殿对面的倒座房还是一座戏楼,这座戏楼可是相当奢华,你看那木雕门罩,是本镇最豪华的木雕门罩。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突然发现戏楼天棚上的藻井很特别,上去看一下。这是八方单层藻井,八个面上都有一幅画,有将军骑马杀敌,也有仕女拈花斗草。上面是木刻祥云中穿过一条青年苗条龙,中心是旋转的风火轮。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藻井,又惊掉一次下巴。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原来青岩这里大宅的配殿盖成楼是有道理的,主宾在正殿里听戏,陪客就可以在配殿二楼听戏,所以这些配殿的二层檐下不设美人靠。这个布局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一样一样的哈?看来这万寿宫的道人还是很文艺的呀。其实,最前面那座慈云寺的倒座房也是这么一座戏楼,看来青岩的儒释道诸家都很文艺。

到后院看看,哇,这后院正殿的屋脊装饰才是徽派最经典的呐!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镇上既然出了状元,那肯定有文昌阁的功劳。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文昌阁供奉的通常是文昌帝。中国古代星辰信仰中的北斗即为文昌宫,最早见于《楚辞‧九歌》,指少司命是第四颗星。唐玄宗曾把梓潼封为“文昌帝君”,始有文昌一词。这里的文昌阁正殿门匾上写着“万世师表”,那就是把文昌阁和文庙合并了呗。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进了殿内抬头观看,没有文昌帝君之像,也无孔子持笏像。上面却挂着“菊林书院”之遍,看来此处虽无圣人像,但还是镇上文人相倾处。我没打错字,不是文人相轻,而是文人相倾,互相倾慕、互吐衷肠。一有文人,这个地方就有“绉绉”之味了。你看这块匾上写着“晞风邹鲁”,“晞风”出自《宋书·蔡廓传》,“晞风者陶和而安怡”,比喻沐浴其风,受其教化。邹鲁:孔子为鲁国人,孟子为邹国人,邹鲁即为孔孟是也。就是说孔孟之风吹遍本镇,青岩诸民莫不喝之。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出来四下一看,果然如此,连镇上支部的组织活动都是在这里举办,共沐国学之风。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镇子里还有一些名人曾居地。抗战期间,云贵属于大后方。国民政府把重庆当作了陪都,沦陷区和即将沦陷区的一些公私学校就搬到了云贵,浙大当时就是把预科和一年级设在了青岩。而延安也把一些军属迁到云贵,周总理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都曾在这里秘密避难。下面这是当年周总理的父亲借住的老乡家,属于镇上当时的富裕户。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为了方便周老先生进出,给他的居室单开了一扇门。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镇上人家在镇上政府的组织下纷纷开办旅游项目,各家各户腾出南房北房,门口挂上牌子就可以成为一家客栈,各方游侠可以在这些客栈里找到空铺。比如下面这家。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如果这家客满,你还可以去下一家。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你看,这家客栈的主人就是受邹鲁之风熏陶过的文化人,在客栈门口摆放了很多落地匾。我这种没文化的就查不到那些匾上文字的出处。后来请教了一下栈主,说是网络语言和词汇。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这家是镇上最狠的,双门神把关,别说小鬼,连钟馗都不来。不知道他家的门是不是桃木的。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门神是谁?据说二位门神一位叫神荼,另一位叫郁垒;神荼在左门扇上。《山海经》里说海外有桃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阿哥神荼和阿弟郁垒每天早晨站在这棵桃树下检查小鬼,如果头天夜里出去的鬼干了坏事,他们兄弟俩就给捉了扔老虎洞里去。因此,他们俩站在那里的话,干坏事的鬼就会躲远远的。当然,如果有靓鬼来的时候,他们兄弟并不妨碍。

有门神罩着的客栈当然安生,且慢,这大屋的堂屋并不在正中间,右手多一间房,那间是单间吗?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古镇有一条背街,我理解就是正街的后背,属于暗道性质。背街因为背,所以常有人在这里走动,地上的青石板就磨得光可鉴人。可是为什么连墙根儿底下的青石板都磨得那么亮?难道是白天人走路当间儿,夜里鬼走墙根儿下?肯定不是,我断定那是有人用磨石机给磨成那样的,就像过去做水磨石地板那样。背街的墙肯定是街上人家的院墙,都是青石板磊的。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这背街上都是什么样的人家呢?看看这家。中规中矩的垂花门,省略了门槛和门扇,这就是夜不闭户吧?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再看看这家,“寻抢别苑”,这就是江湖上说的“找抽型”的吧?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看看这座全须全影的垂花门,按照徽派风格所有零碎儿一样不少,就是在避风板上缺了一幅《梅花鹿回首望松柏》,其实也不用唐寅版的,只要青岩版的就好。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见旁边有一座黄土高坡,便攀登上去,上面倒是没有大风吹过,却可以看见坡下河边宅房的背影。

闲来醉卧三间茅,忽闻瘦马嘶野壕。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去街上走走看看。兴办旅游,一个要紧的是开旅馆;另一个要紧的当然就是开铺子。当年屯堡时期这里的店铺数量已经无考,但肯定没有现在多。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看看这家,稀饭不稀奇,糕粑是特色。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下面这家的糕粑历史更久,有一百年了。看上去是很有来头,门前还码着两尊汉白玉麒麟。和城里的玉狮子一样的配置,不仅有须弥座基座,基座上还有锦铺。注意看那扇门的下端,这是我一路走来看见的唯一门枕木,徽派建筑的门枕木。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这个木雕如果店家告诉我产自非洲,我肯定不会惊奇。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牙舟古陶,产自此地向南一百公里的平塘县牙舟镇。这是一种釉面陶,造型古朴,技法原始。据信是屯田时期传入贵州的。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女铺主这是回家了吗?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可是还没上门板呐。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野生菌,这应该是附近山上树窠里的出产吧?杨梅汤是本镇的特色饮料。旁边还有一张“摸骨神算”的招贴,没见那麻衣术士的坐席。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青岩还有一种特色小吃,叫做青岩卤猪脚,就是我们常吃的红烧猪蹄,青岩的这个炖得非常烂,入口即化,也很入味,适合重口味的人吃。我们北方人吃的猪蹄是不分前后蹄的,广东人吃的猪手肯定是猪和你打招呼的那只手,那就是前蹄呗。这里的猪脚应该是向黔之驴学习“蹄之”的后蹄。

好家伙,这里有这么多好酒呀?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按说这贵州应该是茅台酒吃香,再不济也应该是茅台镇的酒,这里可全是糯米酒,还有各种口味,那肯定是本镇的特产呀。我让老板一样给来点尝尝,架不住这样数多,老话儿说“好虎架不住三匹狼”,我喝完之后就只能奔西门走了。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出了城就去厕所。这个厕所可是特殊,每个便池都编了号。看来到了旅游旺季的时候,这里的厕所都要买票领号才能去呀!不知道彼时的厕所左近有没有黄牛倒号?

春来时,赏黔山如烟之青岩古镇

黔地一圈走下来看了不少。先是看了山、看了水、看了山和水,然后是看了古镇。先按着历史纵向地看了有千年传承的苗寨和超过五百年的镇远,然后又按着历史横向看了和镇远同时期的青岩。你看,我们把贵州的风光和历史都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这一路走下来的感觉是贵州旅游办得相当不错,最关键的是道路畅通,然后各景点的接待都很正规到位。虽然我们是批发了各处门票和吃喝,但是景点门票似乎也不便宜。我们去青岩古镇的时候,恰遇门票打折季的最后一天,北京来的访客喜获半价优待,原价60元。

我们在荔波看山和水那天晚上,还去荔波城里吃了一顿当地特色豆花烤鱼。这是把漳江鱼先用油煎了,然后放在铺了生菜叶子的不锈钢托盘里,加上各种佐料和水,最上面铺上一层豆腐脑,再把托盘架在燃气炉上加热,他们说这是“烤”,我把它念作“煮”。味道还不错,特别是鱼汤咕嘟出来的豆腐脑,非常好吃。

贵州虽然这两年才开始开发旅游,但是依靠正规化把生意很快就做大了。据说去年贵州的旅游收入已经超过了邻居旅游大省云南,当然这里有云南导游系统自己黑自己的影响。希望云南能通过正规化把旅游办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毕竟云南有那么多迤逦的风光呐。

春来时看黔山如烟之行圆满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