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又是一年春耕时!万亩梯田美如画,随手就可拍“大片”!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集“山区、边疆、少数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

但那里很美,有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梯田——撒玛坝万亩梯田,既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经过一个冬天的沉寂之后,这里再次进入春耕时节,让我们跟随主持人张琳,去感受一下壮观的哈尼族原生态春耕画卷。

云南红河:又是一年春耕时!万亩梯田美如画,随手就可拍“大片”!

从北京飞到昆明,跑高速、上盘山路,经过12个小时,我们终于在深夜到达红河县宝华镇的龙玛村。从村子里望出去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集中连片梯田——撒玛坝梯田。

在当地有这样一句话,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

张琳 记者:在哈尼语中,“撒玛坝”是宽阔的田地的意思,这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集中连片的梯田,总面积超过了1.6万亩,海拔是从600米到1800多米!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里是依山开垦,顺势造田,从下到上大大小小的梯田,一共有4300多级,大的有三四亩,小的呢也只够站下一头水牛。那这里呢可以说是哈尼族人用了700多年的时间辛勤雕刻而成的,集中展示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共同构建的一个农业生态系统,还有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社会体系。眼下,这里的春耕插秧正在进行中。

一早我们就从海拔1700米的龙玛村出发,沿着崎岖的土石路,走了一个多小时,下到海拔1200米的一片梯田,这里不少哈尼族人早已经在插秧劳作了。就是他们脚下的这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梯田,构成了壮观的万亩梯田。我们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但没有一个人放下手中的活儿,依然不停地犁地、插秧。

在这片梯田里,几个小时的时间,我都没有看到一个年轻人。村民们说,村子里的青壮年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年轻人可以说是这里的“香饽饽”。

在爬山回龙玛村的路上,一队队的村民从我们身边走过,不一会,我终于发现了几个年轻人的身影。

村民:专门回来挖地的,老人也挖不动了,然后就出去打工。

其实当地村民也很无奈,他们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但为了能有更多的收入,还是会支持年轻人出去打工。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却很发愁,因为劳动力的缺失,一些梯田被摞荒,这也影响了整个撒玛坝梯田的保护。

云南红河:又是一年春耕时!万亩梯田美如画,随手就可拍“大片”!

唐彪 云南红河县宝华镇党委委员:现在我们是聘请第三方来搞梯田恢复,把梯田恢复好之后,又移交给我们的群众来管护。我们也是一直在研究这个,在想出台相应的这些制度来探索研究一下怎么保住这个梯田。

主持人 张琳: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村子里,我看到最多的是这些背着背篓的女人们,他们中不乏上了岁数的人。春耕时节,每天早上七八点钟,他们就会从山上的村子,沿着原生态的山路,下到梯田耕作,劳作一天后再爬山回家。我走的一条山路海拔落差只有500米,路很陡,来回就用了两个多小时。而这里的梯田层层叠叠,最高海拔落差甚者超过1200米。但是当地人并不觉得那么辛苦,因为到了秋收的时候,她们还要负重一百多斤,把稻谷从田里背回来,那才是真的累。所以,他们特别希望家里的年轻人能回来帮帮忙。

但是,当地龙玛村的村组长告诉我们,他们村里将近400人,18-45岁的青壮年留在村里的只有10个人左右。种田收入实在太少了,大家只好出去打工。怎么样增收致富,还能吸引年轻人回来,政府正在想办法。

主持人 张琳:宝华镇是一个深度贫困地区,这里的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400多元,所以大家可以想想,一年下来,光靠种田的收入肯定是难以脱贫致富的,所以政府也是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说帮助他们养鱼养鸭等等,不仅可以增收,还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云南红河:又是一年春耕时!万亩梯田美如画,随手就可拍“大片”!

春耕正是投放鱼苗的最佳时节,每亩梯田插秧后,可以投放30斤鱼苗,这些鱼靠吃田里的害虫长大,等到三四个月后,稻谷收获的时候,每亩地至少能打到90到100斤的稻田鱼。千百年来哈尼人采用的都是只种一季水稻,半年时间放水养田的传统耕作方式,现在,稻田鸭的养殖正在改变这种传统。稻谷收割后,在田里放养鸭子,鸭子就可以在觅食中为梯田清除虫害和杂草,排出的粪便又可以作为有机肥。

郭武六是嘎他村梯田养鸭协会的会长,他们采取的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鸭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以户为单位分散养殖。

云南红河:又是一年春耕时!万亩梯田美如画,随手就可拍“大片”!

要增加收入,当地也有人想到了电商这条路,曾经在昆明打工的罗加飞就想通过电商帮助村民们把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卖出去。一年仅生长一季的哈尼梯田红米就是主打产品,生长期180—210天,比一般东北大米要多生长40—60天,而且当地人采用的是最原始的耕种方式,用山泉水灌溉,绝对原生态。

罗加飞 云南红河县宝华镇电商负责人:淡季的话这个月,我差不多(卖了)一吨左右吧,春节前一个月的话有八吨多。一年的话差不多就是十万左右。

罗加飞看准了红米的特色销售,一家一户从村民手中收过来再加工,然后和姐姐一起通过互联网来销售。虽然收入增加了很多,但是她也有困惑,村里就她一个人在做电商,规模也不大,每个月最多就能帮助十几户农民卖货。现在,她正在做自己的网页,也想入驻大的电商平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村民增收。

农旅结合 加快脱贫攻坚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模式,提高梯田产值,我们看到了当地人的努力尝试,但是梯田的确很难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单靠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从根儿上解决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深挖梯田这个“宝矿”,当地政府把旅游业放在了梯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

来到宝华镇的第一天,我们发现很多农民都在修房子,有不少人都准备做民宿客栈。李威可以算是当地比较早的“创业者”了,从他家客栈的阳台望去,梯田、云海相辅相成。2015年,龙玛村被列为云南省级旅游特色村,他看准时机开了村里第一家客栈。

云南红河县宝华镇龙玛村村民小组长 李 威:现在的话去年是收入12万左右 现在我们村正式营业的只有四家,旺季的时候还是不够,淡季的话还是够的 ##还有我在做我们村里的工作,有些实际上他想做,但是因为这几年刚刚建好房子暂时没有资金做。要是有这个资金的话,有几家还是要做。

王 艳 云南省红河县宝华镇宣传委员:只要达到六个标间以上的,我们就验收以后可以给她2万块钱的补助,如果能开这个民宿的我们都是给他们一些资源,希望他们抱团发展,组织这个合作社来经营来发展。

看准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有人开始返乡创业,白海龙就是其中一位,几年前,他断断续续花了四十多万元,在镇上开了一家餐厅,现在生意很红火。

实现乡村振兴,应该是全村人的心愿。撒玛坝梯田是个“宝矿”,对于游客来说,不分淡季旺季,因为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晴天雨天都会有不同的风景,甚至一天之内都会变化莫测。当地人特别希望我们多些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来。但是怎么样留住游客,可能还要想更多的办法。

云南红河:又是一年春耕时!万亩梯田美如画,随手就可拍“大片”!

硬件软件都要升级,是游客的建议,也是当地努力的方向。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正在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进长街宴风情街、土司文化展览馆、苏红传统村落改造复兴等项目工程。

张 琳 记 者:这里是苏红古寨,像一个遗落的村庄,虽然有很多上百年的老宅荒废在这里,但依然可以看到哈尼族传统文化特色。

现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这里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未来会建成世界级旅游古村寨复兴样板。

柳志刚 云南红河县康藤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个撒玛坝这个就是最大的梯田,单片面积最大的梯田,那肯定它要有各种元素在里面。也要有活着的村子,也要有就是说我们重新做的一些村子,就是大家对这个农耕的这个就是稻作的这个传承

在撒玛坝万亩梯田的采访拍摄结束了,我们终于告别了上上下下走山路的辛苦,同时带走了很多思考。这里真的很美,“梯田”是绝美的风景,更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根基,那么怎样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呢?旅游当然是一个大的抓手,可如何依托自然景观,开发更多元的旅游产品,提供更精致的旅游服务,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元素,等等这一切都还要下很大的功夫。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年轻人的外出让村子发展少了活力,大量梯田被撂荒,可回乡发展暂时又不能他们的解决收入问题,这个矛盾也是当地亟待化解的难题。无论怎样,我们希望,今年的春耕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