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远古回荡的敲击声之大窑文化

在幅员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史前先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经考古发现,这里拥有近50处旧石器出土地点,年代纵贯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期,是探索早期人类活动的核心地区之一。 我们的探索,就从旧石器时代远古回荡的敲击声中开始吧。

大窑文化


旧石器时代:远古回荡的敲击声之大窑文化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大窑村南面有一片山坡,山坡上有放羊人留下过的痕迹。一座山坡,经历了世世代代,没有人记得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大窑村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而又紧凑的日子,偶尔也会指着山坡说:“羊在坡上吃草,不用管它。”

1973年10月5日,一名叫汪宇平的先生来到了这片山坡,他是来寻找燧石的。这片山坡上来过多少人并没有记得,也没有人在意,放羊人依旧放羊,大窑村民依旧过着自己的日子。

紧接着,大窑村南山坡来了几拨人,取走了一些土样。

1976年夏,南坡忽然来了一帮带着挖掘工具的人,在二道沟破土动工,机灵一点的村民才知道,这里竟然是一处史前先民的石器制造场。

旧石器时代:远古回荡的敲击声之大窑文化


就这村民们互相传播着这个消息的时候,9月7日召开的一个学术座谈会上传出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考古工作队在呼和浩特市东郊大窑村发现了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制造场!

考古挖掘工作继续进行着,不时有惊人的消息传出。先是发掘出石核、石片,经确认,属于旧石器晚期。接着在离石黄土中发现了人工打制的石片,鉴定为:这些石片属于旧时期时代初期。吕先生又出惊人之语,石片的时代属于北京猿人时期,并且是并立关系,也就是说,北京猿人时期,这个石器制造场就已经敲击声不断了。

1980年夏,著名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裴文中教授来到大窑石器制造场,坐在一块石头上,拍着大腿说:“这就是大窑文化!”到休息室后,裴老在贵宾留言簿上提笔写了“大窑文化”四个字。大窑文化由此得名。

1988年,大窑文化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石器时代:远古回荡的敲击声之大窑文化


大窑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遗址的发现,将内蒙古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定位在距今70万年左右,也将北方草原文化的源流向前延伸,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大窑文化”的命名,则确定了这个遗址在北方草原地区古代文化研究中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在大窑文化遗址发掘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地层中,都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考古发现表明,这个大型石器制造场,使用时间大约长达几十万年之久,这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中相当罕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不同形式的龟背形刮削器。削刮器器身厚而重,背部隆起,底部平坦,适于在兽皮上进行单方向或多方向的刮削,是原始人类狩猎中使用最多的工具。砍伐器的数量仅次于刮削器,适合砍伐树木、加工木棒和狩猎。早、中、晚地层中发现的大大小小的石球,则是当时人类用来击打野兽的工具。大型尖状器和手斧类工具,适合于采集作业。

大窑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透露出丰富的史前人类文明的信息,说明那时的人类已经开始从事与狩猎、采集等有关的活动范围较大的生产活动,生产技能有缓慢的改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