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老人輪換吃住到底好不好,有何利弊?

貴州山妹妹


農村養老,老人輪換吃住好不好?有什麼利弊?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確實農村的養老一直都是問題。咱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今後父母的養老自然就靠咱們自己。

然而,在咱們父輩那一代,多數家庭都是幾個兄弟姊妹。這樣的話,就需要幾弟兄幾個輪流著贍養老人。


雖然,輪流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在每家住上幾個月、半年,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獨生子女照顧老人所帶來的壓力。

但是,老人輪換吃住也是存在一些弊端的:

一是,兄弟間容易產生誤會矛盾。

俗話說得好“十指不樣齊”,由於兄弟間的經濟條件不一樣,給老人提供的吃穿的標準就不同。家庭條件好的,可能給老人吃的好、穿的好,而對於家庭一般的,沒難以按照相同的標準來贍養老人。

而這恰恰會成兄弟間某些誤會的導火線,尤其是家裡有個蠻橫無理、愛挑事、愛攀比的婦人,可能就會拿這些瑣事來說事,不但影響大家的和睦相處。

而且,對老人來說,這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兒女的負擔、包袱,其實對老人的健康很不好。



二是,輪流吃住,缺少家的穩定感。

如果兄弟幾個不住在一個地方,有的住城裡,有的住農村,那麼老人輪換吃住就需要經常性的舟車勞頓。

對於身子骨硬朗的老人來說,來回坐車可能無所謂,可是對於暈車、身體不好的老人來說,這事往往讓他們吃不消,甚至寧願自己過,也不想坐車去城裡兒子家。

另外,有人的老人不喜歡住城裡,吃的不習慣,住的也不習慣,等到基本適應了又快去下一家住了,好像缺少了家的穩定感。



三是,交往圈子不固定,需要不斷適應。

同樣,上半年在城裡住,下半年在農村住,不斷輪流吃住對老人來說,或許最大的問題就是每天如何打發時間。

要是住在農村的話,每天可以種種小菜,到處竄門嘮嘮嗑,這一天就很快過去了。

要是住在城裡的話,平時兒女都是上班,家裡基本就老人一個,而且也比較難融於周圍的圈子,找個說話的朋友都比較難,這往往讓他覺得住城裡有“度日如年”的感受,難以適應。


總的來說,老人在兒女家輪流吃住養老並非一定好。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標準,每個月領到五六百的養老金,讓老人自己養活自己,或許才是農村最好的養老方式!


鄉鑑


農村養老,老人輪換吃往到底好不好,有何利弊?下面我就從身邊的兩個實例告訴大家!

老李頭是跟我同一排房的鄰居,年輕時在煤礦上班,現在每月有三幹多元的退休金可領,老伴有糖尿病和冠心病,平日藥費開支挺大。老李頭膝下有三子二女,兒女還比較孝順,目前老兩口單獨居住,三個兒子負責老兩口生活及大病醫療費用,兩個女兒負責衣食起居及平日換洗工作,老兩口生活其樂融融!

我家房後的董大哥家是按月接送董伯伯的,董大哥弟兄兩個,每月董伯伯換住一次,每次輪到董大哥之前他都是提前洗曬好被褥,準備好日常用具,生怕遺忘了什麼!董大哥白天工作忙很難在家,一曰三餐都是董伯伯自己做,到了晚上才能和董大哥說說話,這也是董伯伯一天最幸福的時刻!

老李頭和董伯伯都是幸福的家庭,由於選擇養老方式的不同感受也略有差異。老李頭經常提起董伯伯享福,兒孫常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而董伯伯則常常羨慕老李頭生活平靜,少有折騰……!

老人辛苦一輩子,做兒女的一定要遵重老人的想法合理安排養老,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獲得晚年幸福!



宇龍農牧


老人在子女家輪流照顧,其實有利也有弊。如子女間各家的距離隔得比較遠,老人輪換著去不同的地方自然會有些奔波和勞累,也需要適應不同的環境,其次,子女間各家的家境,貧富不一,老人輪流和子女間的相處可能會成為子女間矛盾的催化劑,長此以往老人和子女間也必然產生隔閡。

輪流照顧老人,對於子女來說,如遇急事,需要兄弟姐妹為你分減照顧老人的負擔,相對比較好商量,老人也能夠快速適應。

反之,老人如果長期在一個子女家中居住,突然要去其他子女家裡長時間居住,對於其他子女和老人同樣都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子女間相互又有矛盾,協商起來可能就會更困難,反過來又可能加劇子女之間的矛盾。

不管怎樣,最好還是遵從老人的意願,無論採取哪種模式,只要照顧好老人都行。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真實的新聞,故事發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80歲的老人,由三個兒子輪流照顧,可是有一次突然因為老人醫藥費的問題扯皮了,老大的照顧期滿,直接把老人送到老二家裡去,結果老二早有準備藉故出門在外家裡沒人,拒不接納老人。老大也管不了那麼多,把老人送到老二的家門口,直接自己先回家裡去了。

老人就在老二的家門口一直等了一天,到了深夜卻仍然不見有人回來,老人實在沒法只好返回老大的家中,誰知道老大也拒不開門。就這樣,老人就在外面的露臺上度過了一晚。

到了第二天,老人又去老二的家裡,可是仍然不見有人在家,老人又繼續等這一等又到了深夜,老人實在沒辦法,這時候想到了老三,於是老人蹣跚著走向了老三的家裡,敲響了老三家的大門,明明有燈亮著,可結果嘞,就是沒有人開門。老人無可奈何,絕望的離開了,這一夜天更冷了,路面上已經開始結冰了,就這樣,老人在外面飢寒交迫得又過了一夜。

終於到了第二天,天快亮了,老人賣力的支撐起蜷縮的身體,步履維艱的走向了老二的家,可是剛沒走多遠,老人就重重的摔倒了,老人掙扎了一陣子,終於翻過身來,趴在了一棵大樹下,相對舒服了一些,可是他已經再無力動彈了。老人就這樣靜靜的躺著,靜靜的等著,慢慢的天亮了,慢慢的老人身體的的溫度也消失了,老人沒能熬過第三天!

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安享晚年,老有所終!孝敬老人,責無旁貸。4








鄉村影子頻道


這個問題,反映了農村真實的現象。老人輪換吃住到底好不好?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要遵循老人自已的想法。我的老母親八十二歲了,身體還算硬朗。每天早上起來,在田間小路上走走,然後上街買菜生活自理。下午和一幫老年人看看小牌,打打麻將一天就過去了。我們兄弟姐妹擔心她年紀大了,怕有意外,想接她一起生活,她就是不去。說自已一個人還能生活,每天消遣消遣,這樣自在。有人說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有老母親在,我們兄弟姐妹經常回去看她,也常常相聚。


二,要看各家的生活狀況。農村大多數青壯年都在城裡打工,回鄉常時間照顧父母,雖可承歡膝下,但沒有經濟來源,自我生活質量肯定下降,沒有物質基礎,何來的家庭和睦。子女輪流照顧老人,一家一個月,或一個星期,既不耽誤打工賺錢,也能照顧老人,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三,老人如果不想經常改換環境,可以和兒女商量,儘量住在一個兒女家裡,便於照顧。我有一個鄰居,她的老母親原來一直住在她家,由她照顧,其餘兄弟姐妹每人每月給她一千元。後來她要帶孫子,沒法再長時間照顧,兄弟姐妹決定,每個星期輪流去她家照顧老人。這樣老人也不用來回奔波,也不擔心要適應新的環境。

輪換照顧老人,不能用好和壞來衡量利弊,只要老人住的舒心順意,不管用那種方法都可以。


寒吐


農村養老,老人輪換吃住到底好不好,有何利弊?

這種輪換(每家吃住法)照顧老人,表面上看是公平,其實質是在折磨老人,當我年前牙痛撥了兩稞牙後,深深體會到(問題我還沒那麼老),就是在自家,老婆弄的菜食沒有隨我而改變,而照顧著大家的過年,我又不太說話,近一個多月是味的折磨,到了胃的折磨,一叢疊一叢。不用想,子女多,特別是兒子多,那討來的媳婦兒,各家的口味各異,一個月,一週的改變,原本就是一個口味的重摺磨和環境改變,會使老人口味無所適從,消化不良等疾病出現概率大大增加,環境的不斷改變(如一週一換)能體使少睡老人失眠而又不好說的,那將大大影響著身體健康。

其實來說照顧老人,還是女兒細心的多,其口味,生活習性大多繼承上輩老人的多,易知心裡,媳婦兒,兒子再孝順,再細心可能不如老人意。這個必須兒子們去發覺,我是父親去世得早,書還沒念玩,母親後來一直隨我生活到我子女大學畢業,她卻要去我姐姐家養老,先感覺奇怪,我條件比姐姐家好,照顧也自知不錯,後來發覺我家全部的年齡上與母親差別很大,吃食上,作息上有些不適老人,她要求到姐姐家亦可,姐姐家孩子們都不在身邊,其年齡口味,作息上想當相同,就讓他去了姐姐家,我一月給一千元伙食費,每星期去看望一次,醫藥費兩攤。母親很願意在那一呆十來年,也算長壽96歲過世。

現在我岳母這邊也出現了,他們先兒子(4個)一月輪流著,一般冬季在我這三個月,因為他們喜歡那樣輪換著,我也沒辦法。反正岳母整個冬季在我這輪著三個月還想挨一個月的,那也很好。問題是老人真的多數想在女兒家比較方便適合,因為女兒是他們調教出來的,大多懂老人心思,就是被女兒吼幾句也心甘情願,兒媳就不能接受了(這是乎是農村老人通病),那心裡蹩曲著。

因為各家情況不同,各處形成習俗不同,時有分解異處,望各位諒解。


老艾葉


“老來難”,這是農村老人常常談論的話題。雖說有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可是每個兒女家庭情況各不相同,多的又都外出打工掙錢。老人們一旦失去勞動能力,若生活能自理也就靠那幾十元養老金,兒女們再給點錢,也就湊合地過著;若不能自理生活,養老就成了大問題。“輪飯養老”就是或兒女不在身邊,或方便安排自家農話,或子女們對贍養老人相互推諉等情況下出現的一種養老方式。其實這還是利大於弊:

老人始終沒有歸屬感。老人不論生幾個子女本來總有一個屬於自己家。由於“輪飯養老”,這個月在這個兒子家,下個月或許還有一兩天卻被送到另一個兒子家,說不準嫁出去的女兒也被牽涉進來。送來接去,頻繁地變換居住環境,人地兩疏。老人總覺得這那裡到底是自己的家?難免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壓力,活得並不暢快。




容易加劇子女家庭矛盾。農村子女的壓力也不小,子女上學、家庭日常開支、土地投入,都需要錢。僅靠基本不賺錢的土地根本無法支撐。夫妻或進城打工,或從事其他勞動增加收入,如果需要贍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就要留下一人來照顧老人。這也就減少了家庭收入,“久病床前無孝子”,子女家庭中夫妻關係也會日益加劇。

容易造成子女間關係裂變。雖說是親兄姐弟,身上流著同樣的血脈,但在利益面前,還是應了那句話“親兄弟明算賬”,又有各自媳婦的“作用”,早已商定的協議會度成一個“硬槓”。即便是你家有迫不得已的理由,也不能把老人提前一天送過去,或者遲後一天接走。要麼經濟補償,要麼還得下個月補夠落下的天數。姊妹們也變得勢利,甚至反目為仇。



傷透了老人的心。老人們大半輩子住的地方,人熟地熟。串個門子,拉個家常都有去處,也有共同訴說的對象,“輪飯養老”了,老人在子女家來回的折騰,有時也會住不好,住不慣;有時吃飯吃不到點,有時還會餓著肚子。尤其看著子女們言語相對,只能在心中隱隱作痛,一點辦法也沒有。



之所以出現了“輪飯養老”,也可能就是把老人當成了一種負擔。沒有一個子女情願地獨立承擔贍養的義務,其實這是極不應該的。父母把我們養大,父母年邁了,子女們就應該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如果將來老去的你也“輪飯養老”能接受嗎?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人養老輪換吃飯不好:我說一說把這個經驗告訴大家|一家有弟兄五個子妹四個老人是l這樣安排的老人不離老宅每一個兒子一個月四個好兒二個月誰菅誰做飯買菜等等結果一個此一個管的好老人的生活用錢都是兒女們給給,多給少老人不說老人把平常給的錢計在本子上到年初一全家團員飯未開飯前老人將計的書拿出耒隨便讓隨便讓那個孫子念一便隨後老人就本子燒掉不說任何不子到開年又拿一個本子耒下年再用兒女們一個比一個營的好父年老九十九母年老一百,零三歲兩個老人身體非常好這是我們村的一幣榜樣王老就說這些一謝謝你


用戶2779597238212


兒女都已成家立業,分家生活時,父母也老了。按照農村的傳統習俗:祖業遺產、父母養老,兒女都有份。農村大部份地方,家業由兒子們繼承,同時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兒子多了,才會有老人輪換吃住的“公平”方式,這也無可厚非。輪換吃住的週期太短,經常折騰,會對老人的生活造成不便,少了家的平靜溫馨感。半年或1年的頻率較妥當,兄弟間能友好協商、樂意接受最好。也會遇上某些對老人的生活,從來不管不問的“逆子”。讓老人輪換吃住,是在時刻提醒兒子們,不能忘了自己應盡的責任。


LZW1987


農村養老,老人輪換吃住到底好不好,有何利弊?

養兒防老,是很多人默認的人生哲學,兒孫滿堂、多子多福是天倫之樂。事實上,在農村,反而是兒孫滿堂、多子的家庭,老人晚年最為悽慘,能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只佔極少數,這是為什麼?


現在農村的老人,大都是三十四年代的人,因為歷史時期不同,家庭平均孩子都在四個以上,到如今,這些老人,大部分都是由幾個兒子輪流贍養老人。過去為了家庭能解決溫飽,勞動力是關鍵,度過了艱苦歲月,到老了,該說享清福的時候到了,但事實上,大多數在眾多兒子家輪流吃住的,都孤苦悲憫,原因如下:

一、財產糾紛

在農村,因為財產分配導致兄弟反目的十之八九,就算老人再怎麼平均分配,都會受到兒子們的牴觸與不公對待。尤其是土地、林地及房產;

二、推卸責任

兄弟眾多,輪流贍養老人,最大的問題在於病痛。平時的吃住都是小問題,現在生活好了,吃飯不再犯愁。老人要是身體不好,犯病時,兄弟間推脫治療費用;


三、力所能及的矛盾

老人到了一定年齡,隨著身體狀況每況日下,只能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於兄弟間成家後有各自的發展,輪到每家所幹的活不一樣,輪到下一家時總覺得老人對前面兄弟家要多出力,從而產生了力所能及的矛盾;

不知道大家近期有沒有關注《劉家媳婦》,土地在老大家輪流住時小兒媳婦端來的餃子被大兒媳婦直接端進屋,不讓吃不說還讓剝玉米粒,劉土地老淚縱橫的邊剝玉米粒邊嘆氣……


故此,農村養老,輪流贍養只有弊大於利,要想安度晚年,需選擇跟隨自己喜歡且信得過的為人正直的兒子,兒子間不和諧的尤為注意。當然,農村也有家和萬事興的家庭,兄弟齊心,共同贍養老人,但極少數。

最後祝願天下老人,健康長壽,安詳晚年!關於輪流養老,你怎麼看?


下壩毛哥


農村子女多,是當今中國農村的現狀,父母到子女家輪流坐莊,弊大於利,首先,子女孝順的還好,若子女不孝順,則父母會受苦,嚴重者,還會受虐待;其次,女兒出嫁,父母一般是到兒子家居住,農村兒子一般做不了媳婦的主,而媳婦絕大多數是公公、婆婆的天敵,孝順的很少;再次,農村本身生活條件差,自己子女多,生活本就拮据,想孝順父母有時經濟上也從心。當然了,有弊就有利,好處是父母可和子孫長期居住,不離開自己耕耘一生、居住一輩子的故土,享受老年的天倫之樂。淺陋見解,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