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一首詩,意境很好,但不合平仄格律,改了以後就沒有原先的意境了該怎麼辦?

40後17


當有一首詩,意境很好,但不合平仄格律,改了以後就沒有原先的意境了該怎麼辦?

——什麼都不要動。只要別在詩名裡面自己標上“七律”、“絕句”就好了。

因為你既然已經認為意境很好了,那就說明這首詩已經充分、完全地表達了作者想要說的東西,而且讀者也已經能與作者形成通感,享受作者在寫詩時的心理活動和狀態。

這就是一首成功的詩,格律不重要。

你就當寫的是不需要平仄的古體詩嘛。如果你連韻都不怎麼押,你就當你寫的是現代詩嘛。為什麼一定要去套格律?

那是因為你潛意識裡還是認為平仄格律是好的,是有用的東西,你才會在乎你的作品是否符合平仄。

平仄是什麼?是用來幫助寫作者學習、創作近體詩的工具而已。

有些人非要把工具定義為鐐銬,懂得近體詩平仄知識,懂得中國詩詞發展史的人只會覺得可笑。

因為對中國人來說,平仄知識雖然繁雜一點,但並不艱深。更多的人只是接觸了一下,就因為懶惰而打了退堂鼓,面子上又過不去。當然不是我的原因,那就是平仄這東西害人!

真是笑話。一套音韻規則而已,不願意學習那就不學習、不使用就好了。沒有誰不承認古體詩、現代詩也有好詩,也有各種流派,為什麼這些人偏偏要反對近體詩呢?

無非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李白寫古體詩為多,我們稱之為“詩仙”,杜甫寫格律詩為多,我們稱之為“詩聖”。

你的詩即使沒達到了李白的意境,你也不用在乎平仄,作現代詩仙就好了。

但是不要看不起詩聖,懶就懶了,別無知。

如果一首詩意境非常好,不合格律就不合,別說是近體詩就好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現代人是不適合寫格律詩的,首先我們的語言背景就發生很大改變。其次古人的人文和地理都有很長詩蘊沉澱。你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桃花潭,巴山夜雨漲秋池中的巴山,哈出陽關無故人——陽關。還有:“絕勝煙柳滿皇都”中的皇都,以及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客舍這些人名、地名以及建築本身就很有詩意,再加上古人的文化造養很容易成就千古絕句。但是文化也需要適合時代去生存,現代人需要簡單快捷以及更準確的記錄事件這顯然古詩體是不適合的。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如果還是一味的去嫁接追求格律會顯得很俗,就像打油詩,真的很工整也格律但是難登大雅之堂。所有我們創造出了現代詩,也學習了國外詩的寫法。沒有一點格律但一樣會很美,有思想不是嗎?很多東西只有去掉束縛才會生存並發展……


曉天修理


《論平仄》只了黑與白,未究平與仄。俗身忙碌碌,有心顧不得,君意為詩主,我來是過客。但將平常意,淺對詩家說!莫笑赤足漢,強賦斯文闕。

真的沒耐心去研究平仄之道。我承認古代祖先的文字智慧,各個時代的文化背景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時代的詩詞文化。正如時代的衣著髮型一樣,古裝雖美,但現在又有幾人身著古裝在大街上行走呢?那些都已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被歷史收藏和被少部份傳承者繼續演繹傳唱下去,並不能成為主流文化。作為一個平常百姓,我們更不必拘束自己,寫一下打油詩調解一下生活也是其樂無窮的呀!

《我的打油詩》

踏遍人間坷坎路,

慣著人生喜與愁。

閒湊小詩吟感悟,

懶與平仄費籌謀!

不論平仄不言愁,

自有豪氣衝斗牛。

心中能裝天與地,

敢與日月論春秋!

願持佛前一盞燈,

爍爍明明照此生!

苦海慈航心作舵,

任它潮起又潮沉!



籬內秋風籬內菊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筆者經常看到題主所提出的問題,但一直不想回答,因為我個人不喜歡,也沒有什麼時間去應對無端而暴力的網絡攻擊、謾罵,也沒有任何意義。

就我個人而言,只是在默默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窮盡畢生精力去努力,結果如何,不去考慮,但求盡天命。

然而,有些人狂妄無知,數典忘祖的言論,叫喊著顛覆格律,寫一些垃圾詩、口水詩,分行詩,你對得起自己,還有祖宗和後人嗎?這種人不值一駁,浪費時間。

作為華夏子孫,不能傳承祖先留下的文化財富、文學聖殿熠熠生輝的瑰寶——格律詩詞出一份力,做一些事,本身就是莫大的悲哀!

如果如許多人所言:拋棄格律詩詞,隨心所欲去寫所謂的“詩詞”,不僅僅是文化的沒落,更是民族的墮落,不用幾十年,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會被世人遺忘,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那時,我們都是歷史的罪人,中華民族的罪人。

那些一味鼓吹意境為先,不考慮平仄、韻律與起承轉合法度的一些人,只是詞彙量、閱歷、靈感不夠,雖然自認為有意境,實際上是沒有與格律融會貫通,欠火候而已,只是為自己的知識儲備量不夠找藉口而已!

自由與自律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不能為了減輕學習和創作難度就拋棄規則,那是不學無術,因為沒有規則的自由是失去理智的代名詞,沒有約束的自由也根本不存在。純粹強調自由者,是犯罪,奉行無約束的自由者,與罪犯無異。


導演薛志鵬


我是萬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寫格律詩詞,就得按規矩來,說是帶著鐐銬跳舞,這付鐐銬是你自己選的

這個問題爭執比較大。包括我的同學群裡面,或者象《今日頭條》這樣的大眾媒體,裡面有太多的的不合格律的詩詞。如,標題裡面標有七律或者某詞牌,細細一看也就是學數是個對的,其餘的什麼平仄押韻都比較混亂,更不要說什麼對仗粘連這些要求。


不過我個人還是這樣認為,如果標明瞭格式,而又不按格式來。這種做法就不太合適,知道的人嘵得你對格式不懂,不知道的還以為格式就這麼個東西,給人一種誤導。

也有人說,寫作格律待是帶著鐐銬跳舞,說這個話就有點扯淡!為什麼說?因為這付鐐銬是你自己要帶的,而不是別人拿刀拿槍逼著你的。如果你說格律詩是鐐銬,你就大可不必去帶,想表達詩意,可用自由體,也可用其它格式,你就別寫格律詩就是了。不要弄成了和有些遊客一樣,帶個假的鐐銬在那邊,擺個姿勢照個相,這樣玩玩可以,但絕對不能說那個鐐銬是真的,如果這樣玩,誤會也就大了。


題主的問題是:火候未到

題主的問題,對於功底深厚的詩家絕對不是問題,說白了,火候不到

古人寫詩肯定也會遇到這個問題,他們的解決辦法是不斷換字,或者採用典故。漢語言有一個好處是同意不同音的字詞很多,可供你不斷地換,這就是所謂錘練。用典,一個要作者語文歷史等方面的功底很深,還有一個是要求讀者水平很高,不然就讀不懂,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用典故。


我是萬方,熱愛詩詞以及人生哲理。讀過我的文章請賜評、討論、點贊和關注!(如有想互關的朋友請私信與我)


萬方談人生


我不敢評認誰的詩寫得好,誰的詩寫的不好。我只想問,你們寫詩是什麼目的?是讓人家觀看呢,還是賣錢呢?或者說你是拿了國家的工資非要寫好詩不可?因為網絡是個大眾平臺,所以那些文化水平一般般的人“包括我”。也可以在網上發表評論,寫寫文章“包括詩詞”。所以在網上看到許多好像是詩詞,又不像詩詩的內容,我只能看看就劃過。還有一些高級文人的詩詞,我左看右看,就是沒看明白寫的是什麼?因為他太高級了,而我的水平太低了。在我的眼裡,那些高級的詩詞,和那些最低級的詩詞,毫無差別。因為老百姓不知道他寫的是什麼?一個是看不懂,一個是分不明白。我想大眾的文化還是要大眾都能看明白吧?


最牛的公牛


這個好辦,只要不標註是“律”或“絕”,就沒有人去考慮該詩是否合乎平仄。古體詩並不要求平仄 ,只有近體詩即律詩、絕句才有嚴格的平仄要求。因為平仄問題傷害了詩的意境,主題,使之不能很好的表情達意,我以為不可取。畢竟詩歌創作的根本目的在於抒發情感,表現作者的見聞 ,觀點和主張,這是詩歌的靈魂,而詩歌的體裁是形式,因形害意不是理智之舉。如果改過之後既合乎格律,又不影響主題的表達 ,能做到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改改還是很好的。如若改後有傷表情達意,甚至不成體統,倒不如不叫它格律詩。


老馬識途173246722


詩分格律詩和自由詩,格律詩自然要受到格律的限制,諸如字數、句式、平仄、韻腳、對仗以及粘連等等限制。但是,正因此,格律詩有著格律詩獨特的韻律美,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百讀不厭。

而自由詩沒有這些限制,寫起來自由靈活,抒情自然,如果寫好了,同樣有其魅力,有獨特的意境。

總之,不管是格律詩還是自由詩,都不能因為形式而傷害意境,意境好的自由詩沒必要改成格律詩,同樣,好的格律詩更沒必要去改成自由詩。

詩,隨性就好;隨性的詩,就是好詩。



王老師閱讀寫作


99%老外!上樑不正下樑歪!格律就四個句型,ABba。A句型,朝辭白帝彩雲間(平平仄仄仄平平)。B千里.。。。。。(仄仄平平仄仄平)。b兩岸。。。。。(仄仄平平平仄仄)。A輕舟。。。。。同第一句。類推:兩個黃鸝。。。BAaB。就這麼簡單。但是要記幾百個入聲字(古代重讀仄音而現代輕讀平音)。看、教、勝、俱,忘幾個字古詩詞中多讀平音,否則就丟人。王立群講題西林壁看讀錯。A不教胡馬度陰山,酈把教讀錯。俱往矣(平仄仄)康讀錯。高處不勝寒蒙讀錯。家忌無忘告乃翁楊雨讀對。


金屋2010


不能削足適履呀!詩以情志意境為尚的,古詩是要有一定的節奏韻律美,但這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儘管純粹形式美有其一定的獨立價值,可在詩歌這裡如果脫離了內容或弱化了內涵與意境大談形式美那必定是蒼白無力的,毫無歷史生命力的。在當今迴歸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古詩尤其是律詩可以傳承,然而也需有革新。如果一味地照搬古制,機械仿古,既難以超越唐詩宋詞,又是開歷史倒車之愚。說到平仄對仗,也不過是為了增進其韻律美感的一個手段而已。但不必過於囿於此規。古人還有就讓之說,都是活的。可以試一試,不安照古人之死規矩(破平仄)作詩,很多情況下也是可以達到朗朗上口、悅耳動聽之鏡的。嗚呼!時代已變,萬物代謝,古詩猶須與時俱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