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鄰居,人人向佛不愛發火,熱衷進廟當和尚


“min(米) nei(內) gao(高) la(啦)~”在緬甸各地旅行,一句簡單的問候語,總能體現出當地人的熱情和祝福。幾年前,我在曼德勒旅行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名叫“老莫”的客棧老闆,人很熱心,關鍵是善良,寧可買賣賠本,也會優先把客人照顧得舒舒服服,問其處世之道,竟然聽到了“吃虧是福”的中國名言。

客棧老闆老莫說,他之前曾經兩次做過和尚,就在當地的寺廟裡出家,第一次3個多月,第二次在廟裡待了4年。雖然幾乎把他人生最好的一段時光都貢獻給了佛陀,但讓他的收穫也是非常大的:洗心,革面,重新豎立了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段時光也成了他前半生中最大的收穫!

對人文旅行者來說,緬甸絕對是世界上最神奇和最值得深入發現的目的地之一,是一個充滿迷人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友好宗教國家、信仰之地,一個人人向善,人人向佛的國家。據說,緬甸全國5200萬人口當中,有近90%是佛教徒,這裡也是全世界佛教徒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夜色中的仰光大金塔,大金塔始建於公元前588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也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大金塔身上被貼了厚厚一層金箔,佛塔的頂部還鑲嵌著4531顆鑽石,總重量約1800克拉,其中最大的一顆鑽石有72克拉。而這些金箔和鑽石,都出自千千萬萬緬甸人的世世代代供奉。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緬甸是一個全民信佛的宗教國家。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緬甸人無時無刻不在微笑,你很少能在緬甸街頭看到有人動手吵架或者張嘴罵街,甚至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很少有人生氣發火,他們似乎就是天生無憂無慮的樂天派。難怪人們喜歡把緬甸稱為“微笑佛國”。

老莫說,緬甸人信奉小乘佛教,人人都熱衷於廝守青燈,獻身佛陀。並且大多數緬甸人一生中的最大志願竟然是獻身到弘揚佛法的志向中。哪怕一生當中只能做幾年或幾個月的僧人,也會讓他們感到十分滿足。

在緬甸,很多男性在年齡很小時就進入寺廟做僧人,常伴青燈,過一段時間之後,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還俗回家;或者在工作一段時間以後,感覺累了,也能進入佛門清修一段時期,之後再考慮還俗,重新融入社會去工作。有些人可能只做了幾天和尚,而另一些人則終生不輟。可以說整個緬甸就是一個沒有過多約束的,“出入自由的佛教大學”,舉國上下近九成國民都是“佛門弟子”。

曼德勒寺廟裡的年輕僧人。這些年齡段的中國孩子每天都在中小學校裡讀書,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上課學習,回家補習,週末電玩、手遊控;而在緬甸,同樣年齡段的孩子們,每天卻待在寺廟裡,很早起床,化緣佈施,出坡行腳,洗衣服,早晚誦經,在佛事功課之餘也可以踢足球、看電視、玩電遊、做課間遊戲……但都有其嚴格的寺廟紀律。


在一些窮困的偏遠地區,絕大多數緬甸家庭,非常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寺廟做幾年和尚,因為他們把這種“修行生活”的方式當成了一種讓孩子暫時擺脫貧困生活的途徑:免費教育,孩子可以在寺廟裡免費學習數學、英語,也可以每天吃上像樣的伙食。

由於緬甸是典型的佛教國家,上至國家領導人,下到黎民百姓,人人信佛,人人敬佛。所以,僧人在緬甸的社會地位非常高,屬於“最高等級公民”,不論場合,只要穿著僧袍,就連國家領導人和和尚的雙親父母見到他都得磕頭施禮。在緬甸人的意識當中,如果一位男性一生中沒有入過佛門當過和尚,那這個人的一生是不完整的,會被人看不起。

緬甸全民崇尚僧人,願做僧人的現象並不侷限於男性當中,如今越來越多的緬甸女人也開始進入寺院削髮清修,和男僧人一樣,每天接受寺院的戒律和佛法的沐浴。主流的女僧人年齡多集中在7歲到13歲,和30歲以上兩個年齡段。


這就是我印象中的那個人人信佛、人人向佛、人人禮佛的微笑佛國——緬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