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時寶寶越脆弱,媽媽不在時寶寶就會越堅強

都說孩子見娘愁,這話一點也不假。

喵陽這幾天感冒了,高燒咳嗽,在家養著沒去幼兒園。

精神不太好,一點不合適就哭,沒有勁玩玩具,就纏著我給他讀書,生病的時候特別粘媽媽,24小時粘著。

中午吃完飯想讓他午睡一會兒,為了他能睡,我也和他一起躺床上。躺一會兒他就不躺了,要起來玩。

我好像也被傳染了,一身疼,想睡會兒。就讓他選和我睡覺還是自己出去玩,如果出去玩不能打擾媽媽睡覺。

他選了自己出去玩,我迷迷糊糊睡著了。

一會兒聽見他開門來看我有沒有醒,看我沒動就自己關門出去玩了。

媽媽在時寶寶越脆弱,媽媽不在時寶寶就會越堅強

我一起床,他就迫不及待地跑過來要我抱,這兒不舒服了,那個弄不好了。


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們自己玩的很好,也沒有那麼多矯情事兒。

可是,媽媽一出現,孩子們就各種粘人、各種鬧騰、各種不如意都出來了。

我一直都是那種主張親密育兒的媽媽,對喵陽的每一個需求都積極回應。

合理的需求及時滿足,無理的要求及時拒絕並告訴他為什麼。

因此,喵陽在我面前就顯得特別矯情脆弱。

積木搭不好就氣急敗壞地打倒,或者哇哇大哭。東西不見了找都沒找就嗷嗷喊叫。

特別粘媽媽,我上廁所都得跟著,要是有事出去一趟,剛出門他爸就哄不住了發個哇哇大哭的視頻給我,鬧得我沒心思辦事。

曾經,我都懷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問題,不是說媽媽越高質量的陪伴寶寶就成長的越好嗎,我家的怎麼越用心越糟糕。

到了上幼兒園了,我很擔心喵陽離不開媽媽不去幼兒園,哭得斷氣都停不下來。

結果,我的焦慮是多餘的,小小人兒每天高高興興地去上幼兒園。

很快,班上那個體型最大的小菇涼就代替了我三年多穩坐第一的位置,成了他心心念唸的人兒。

媽媽在時寶寶越脆弱,媽媽不在時寶寶就會越堅強

在家玩樂高時總是想怎麼搭就怎麼搭,上面沒有支撐,倒了就氣急敗壞地打倒。

那天中午沒午睡,按在家玩的情形會特別不抗挫,可是在樂高課上,搭那個管道噴泉時,那個管道一直就調皮地搭上掉下搭上掉下。

媽媽在時寶寶越脆弱,媽媽不在時寶寶就會越堅強

我和他爸在外面看得緊張得手心直冒汗,想著這次他肯定得生氣地一把推倒,然後哇哇大哭。

可是小娃娃沒生氣也沒哭,一次又一次地搭,老師就在旁邊看著也不出手,我和他爸都驚訝了。

下課老師還說喵陽是她見過最抗挫的孩子了,別的孩子幾次搭不好就哭了,喵陽沒哭還安慰老師說不要著急。

我想如果我要是在他旁邊,他肯定著急冒火。我不在他旁邊,他居然能如此從容,這種力量一定是我一點一點賦予他的。


很多媽媽也都說自己上班去了,孩子在家跟著老人很乖很聽話,怎麼自己一回家就各種矯情事兒都出來了呢。

其實,每個人都只有在自己最信任、最能接納自己的人面前才會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

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媽媽,他人是無法取代的。

孩子在媽媽這兒把自己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媽媽面前,媽媽這個天賦的角色會有天賦的能力去幫助他們。

比如孩子搭不好積木哭了,生氣了。媽媽就會去關心他的情緒,安撫他,讓他感覺自己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面對困難,減少了他的無力感,給了他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這種力量一次又一次地積累,積累夠了,在媽媽不在身邊時,他就又力量和勇氣獨自面對挫折。

如果媽媽不讓他脆弱,粗暴地對待他打翻積木的事情,那麼,他雖然可能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哭或者發脾氣,可是,他也很難有力量和勇氣面對別的挫折。

遇到一點小事就氣急敗壞的成人也不少,不是他不想控制自己的脾氣,而是他從來就沒有獲得面對挫折的力量和勇氣。

一個孩子積木搭不好發脾氣哭了,媽媽除了會安撫他的情緒,還會告訴他遇到問題應該怎麼辦。

孩子通過一次次的失敗而發脾氣哭鬧,不僅僅發洩了情緒,也從媽媽這兒學到了怎樣解決問題,怎樣面對挫折。

有很多媽媽沒有母乳餵養,也很少陪伴的孩子,他們跟著老人長大,看上去最親的人是姥姥或奶奶,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最信任的人還是媽媽,他們內心渴望媽媽的陪伴。


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寶寶很乖很聽話,但一見到媽媽就各種鬧。

因為,他們在媽媽這兒獲得的一定的安全感和力量,足以讓他忍受分離和各種痛苦。

其他人不足以讓他相信他們能無條件接納自己,因此,他們不會在不懂自己的人面前脆弱。

在幼兒園、在媽媽上班看不見媽媽時,那些委屈的事,那些想哭的事好不容易忍到見到媽媽了,自然是要哭一哭,但是直接哭好想不好,找個理由哭出來吧。

因此,明明媽媽不在時可以好好吃飯的,媽媽一回來就哼即不好好吃飯了,媽媽語氣稍稍重一點,寶寶就哭了。

媽媽在時寶寶越脆弱,媽媽不在時寶寶就會越堅強

明明媽媽不在時可以自己玩,媽媽一回來就要纏著媽媽。

有一次喵陽手指頭掉了一塊皮,正好在關節處,到幼兒園門口說手指特別疼,要哭了,我抱了一會兒才進教室。

老師說我太慣著他了,我不在的時候他虎著呢。

我想,喵陽的“虎”,全來自於我平時的慣著,他才在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有力量去“虎”。


如果你家寶寶在你不在身邊時很乖,一見到你就鬧騰,可能不一定是看護孩子的人沒把孩子看好。

只是你給他的力量他已經用完了,需要從你這兒獲得更多力量和安全感。

如果你的孩子平時很粘人,是個高需求寶寶,也不要不耐煩,你給的耐心和愛心越多,他獲得的力量就越多。

你家的寶寶是不是也這樣呢,一見到媽媽就象換了一個人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