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屋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只是給孩子一個人的規定嗎?

本文為喵陽媽育兒原創文章和圖片,歡迎評價轉發收藏。

我和喵陽爸都是髒人,如果沒有摸過泥土等,回家常常不洗手,喵陽爸洗手常常用水衝一下就好了,也不用洗手液。

因此,喵陽也很少見到我們洗手,洗手的事,又成了全家人都不幹,就讓他一人乾的活。

小朋友出去到處摸,手上常常髒髒的,回家不洗手還真不行。於是,為了讓喵陽養成回家洗手的好習慣,我們家從小就立好了洗手的規矩。

”進屋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只是給孩子一個人的規定嗎?

喵陽一歲多的時候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那個時候小,只是口頭告訴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為了教他洗手,給他讀各種洗手的繪本,很快,他就按照繪本的洗手步聚認認真真洗。

整個夏天,走路還不穩的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搖搖擺擺地走進衛生間洗手,一邊走一邊唸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但是,過了一陣子,覺得洗手不那麼好玩了,冬天我怕衣服袖子溼了也不讓玩水了,洗手就更沒那麼有意思了,就開始不願意洗手了。

於是,洗手就和刷牙那樣,成了老母親又一斗爭的站場。


為了讓喵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喵陽三歲的時候,給他訂立了吃飯不用手、吃飯不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飯前便後洗手等規矩。

為了讓他更好地執行規定上應該做的事,還特意讓他邀請了他喜歡的小朋友、做了他喜歡的飛機蛋糕給他過了個熱鬧的生日。有時候,每新上一個臺階,是需要儀式感的。

”進屋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只是給孩子一個人的規定嗎?

這個儀式感還是很有效果的,喵陽漸漸地吃飯不用手抓了,到現在用吃飯也不玩了,小時的時候為了讓他能吃口飯,半邊餐桌都放的是玩具。

洗手這個事情卻效果不大,剛開始還可以,每天洗,飯前飯後都洗手,過了幾周就不好好洗了,後來就不洗了,得逼著才洗。

不知不覺到了上幼兒的時候了。在幼兒園,喵陽不敢不洗手,但是,他也是有他偷懶的辦法。

老師叫小朋友輪流去洗手,然後再吃加餐,他就會在教室裡跑兩圈,等老師覺得大家都洗得差不多了發加餐的時候,他就坐下來等著吃了。

如果老師發現了他還沒洗手,他會偷懶用水衝一下就跑出來了。


前些時候喵陽爸出差,我開始和喵陽一起洗瀨,我認真地洗手,他也跟著我認真洗手,還讓我在牆上貼上幼兒園的那種“六步洗手法”。

現在是早晚我們一起洗手,飯前我叫他洗手,他自己也會去洗手,如果我認真洗,他也會認真洗,如果我沖沖就行了,他也會這樣做的。

”進屋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只是給孩子一個人的規定嗎?

都說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也沒錯,想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只是立個規矩給孩子是不行的,最好的家規就是父母的自己先改變自己,讓自己有一個好習慣,帶動孩子養成好習慣。

我是喵陽媽育兒,一個拖延懶媽,喵陽是一個4歲的高需要寶寶,希望喵陽在瞬息萬變的未來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能力,給喵陽最好的愛就是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靈活的思維、自學的能力及強壯的身體。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媽媽,我們一起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