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孩子这试考的,我都想跳楼了!”

开学第一次测验后,女儿同学妈妈在群里痛心疾首地说。

几位妈妈也跟风表示:“这些题,学前班就学过啊,为什么还是不会?!”女儿班上,很多同学都上过专门的“幼小衔接班”,百以内加减法都会做,可数学测验对他们而言,却依然不简单。因为,题意读不懂!

数学老师一语道破真谛:“不要以为孩子在学前班学得多就是优势,现在的题目,多考察孩子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而不只是写写算算的能力。”反而是那些在幼儿园专注“玩”的孩子,普遍成绩还不错。

总以为让孩子提前学,才会万无一失。没料到,不符和年龄的教育,不但没达到“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预期,反而在迈步之初,就大大绊了一跤。

犹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许多高校专门开办“少年班”,期望孩子们早早学习,以便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

可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过大过早的心理压力,给孩子们造成了逆反心理,学习对于他们,已经变成了任务,毫无乐趣可言。

赶着鸭子上架,终究不如主动飞上架。许多少年班的孩子,还是和常人一样,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不符合年龄的教育,未必都能获得超高的回报,幼儿园超前教育尤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西南大学教授胥兴春说:“幼儿园超前教育是一种以记忆为主的教育,这种不求甚解,强化记忆的方式,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心智教育带来严重伤害。”

甚至在入学之初,幼儿园超前的弊端就已经初见端倪。

超前教育不仅对孩子身心造成危害,还占用了孩子们的宝贵时间,贻误了孩子许多能力的形成。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超前教育,易造就孩子“死学”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同事女儿上学前班那年,只要提起孩子,同事言语神情里都是自豪,因为女儿拼音、数学都“记”得特别扎实。

可升入二年级后,同事却屡屡为孩子发愁:老师反映她女儿没有学习方法,完全靠死记硬背!可对于一个6岁多的孩子而言,记忆力再好又能有多好呢?!这反而显得孩子处处“很笨”。

原来,这一切,都是孩子接受“幼儿园超前教育”的恶果。

心理学家认为:3到6岁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即离开具体的事物就不能进行思维活动。

那些靠分析、判断、推理才能掌握的内容,原本是不合适孩子的。无奈之下,孩子只能靠“记”和“背”来达到学习目标。这对他们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摧残?!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学生查尔图每天背书18个小时,为了增强记忆力,甚至药丸不离手。

习惯死记硬背的他,在一次演讲时,一字不拉地背下了稿子,连同学修改了其中的几个单词都全然不知。结果,那次演讲,查尔图在全体学生面前公然侮辱了校长,因此出了大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习惯了死记硬背,那些创造力和想象力需要发挥的空间,还会被无情挤走。

前段时间,阿里正式宣布:首家无人酒店正式开业,整栋楼没有一个服务员。

简单的人工操作已经开始被取代。“死记硬背”的东西,更是能轻而易举被替代,只有那些有温度、有创造力的东西,才不会被轻易替代。

北京大学国家研究院陈春花教授说:“机器像人一样思考不可怕,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才值得担心。”

让孩子提前学习,大多是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焦虑的功利心理,可恶果却要让孩子来买单。超前教育,不但没让孩子赢在起点,反而险些把孩子变成当代的“伤仲永”。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超前教育,贻误孩子能力形成的宝贵时间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研究动物时,发现有一种毛毛虫出生后就能主动爬到树枝顶端吃最新鲜的叶子。这是因为它们刚孵化出来后,对光有特殊的感知能力,凭着对光有敏感性,毛毛虫找到了适宜的食物,才得以生存下来。

德•弗里由此提出,生物在生命之初都有一种本能的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指引着他们习得各种生存能力。等到毛毛虫长大到能消化那些较老的叶子时,它对光的敏感性也就自动消失了。

人类在生命之初,也有许多本能的敏感性。孩子们看似无所事事消耗时间,实际上,正是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心智、能力行成的重要过程。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也曾指出: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早早把孩子固定在书桌前,让他们学习那些本不适合他们的知识,不但损害他们的能力,还会破坏生命初期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延误甚至损害孩子很多能力、天赋的形成。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小时候,就是在祖父挥舞的指挥棒和父亲动听的歌声中,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发掘了自己的天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曾对儿童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生命初期,只有探索,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啊。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会玩的孩子,潜能更大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会玩、想玩、愿意找人去玩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他们能把知识文化转化为动能,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益。”

他甚至说:“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他去玩,我保证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玩对孩子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人认可。而幼儿园以游戏为主,也被更多家长支持。

去年国庆前夕,四川资阳一位母亲邓蓉称:读大班的儿子作业量太多,孩子压力大,小动作不断,见到书就把头偏向另一侧。

邓蓉认为:孩子所在班级教学超前,作业量太大,导致孩子根本没有时间玩。因为担心这样会磨灭孩子的天性或自信,邓蓉就为儿子办理了退园手续。

其实,这位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玩,更有助于孩子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学习。

孩子的注意力、好奇心、听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都会在不同的“玩耍”中被孩子潜移默化习得。因为玩耍没有压力,孩子更能在自由探索中找到自己最真实的喜好。

去年年初,夺得了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单冠军的朱易,受到媒体高度评价,认为她是美国花滑界的又一新星。

朱易小时候,母亲就很重视让她“玩”。7岁时接触到滑冰,朱易立刻就爱上了这门运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朱易,愣是将滑冰“玩”到了国际赛场。

年仅16岁的朱易不但天资聪颖,而且爱好广泛。除了滑冰滑的好,钢琴弹得也很出色。

这都归功于朱易母亲对她幼年时玩耍的重视。

玩看上去是浪费时间,它却是孩子们孩童时期不可缺少的一种感性经验的积累,是更高级的学。教育学家认为:感性经验越丰富,入学后理性知识接受能力越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发现:幼儿时期玩得较多的孩子,到5岁时,他们的智力要高出很多。

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自由玩耍吧,当习得学习的一切必要能力后,对于孩子而言,学习就是一种升级打怪的乐趣。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幼儿园阶段,应培养孩子什么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教育】幼儿园超前教育,看得到的是危害,想不到的是贻误

那么,不做超前教育,幼儿阶段,孩子们该培养些什么呢?

1、保护好奇心,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对于学前孩子而言,关键不在于孩子学多少,而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学!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对各领域知识的兴趣,远比教他学习一些具体知识更重要。

2、多带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及社会实践。

强健的体魄,能保证孩子入学后精力充沛,保持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欲。

多样的社会实践,可开拓孩子的视野,锻炼观察、理解、表达、思辨等多方面的能力,这种精神食粮的储备,才是孩子入学后最宝贵的财富。

3、培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好的阅读理解能力,犹如一扇羽翅,能助力孩子进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多读书、多讲故事给孩子听吧,开卷有益哦。

4、锻炼孩子社交能力。

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是孩子初入社会的“小法宝”,而认识和处理自己情绪,又是孩子完善自我人格的基础。

这些能力只能在游戏合作中才能获得,锻炼孩子这些能力吧,这样的经验积累,将给孩子行走世间最好的助力。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分的爱是家庭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超前教育,又何尝不是父母过分爱的一种产物。

龙应台曾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看一个孩子慢慢来,用他自己的心力,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何等浪漫的事。而这样的时光,很短,短到我们来不及品味,它就悄然溜走。

愿,超前教育不再干扰孩子们,也愿每个父母,都能用这样从容的心态,陪孩子——慢慢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