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如果有人这样和你说,给你吃一种聪明药,吃完就能变聪明,没有任何副作用,孩子立马就能变成优等生,你能相信吗?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太过赤裸的谎言,被天真的孩子信了,想迫切提高孩子成绩的父母也信了。

高三学生田静的噩梦,就是从接过妈妈亲手递过来的白色药片开始的。妈妈告诉她,这是聪明药,你吃了成绩就会好。

果然,下次月考田静竟然考到了班级前十名。山一样高的习题再也不是事儿,记不住,多吃几粒小药片就行了。

可喜悦没持续多久,副作用也随之而来了,田静掉头发、失眠、狂躁不安。妈妈这时候才怀疑:药贩子不是信誓旦旦地说不含有害成分吗?当妈妈惊恐地试图掐断用药时,已经太晚了。

田静已经不由自主地加大药量,偷偷地购买了YTW,早就成瘾,要被送去强制戒毒,高校也成为泡影。

医生指出,聪明药在临床上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用来治疗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本质就是兴奋剂,服药到一定程度,就会吸毒成瘾。

妈妈提供的,象征着捷径的小药片,将一个有着大好前程的女儿,变成了吸毒者。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捷径会让孩子觉得努力不重要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时尚教母维多利亚和著名球星贝克汉姆夫妇的大儿子布鲁克林,衔着金汤匙出生,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布鲁克林喜欢踢球,小贝亲自上阵教他,还走后门让阿森纳和儿子签约。然而,布鲁克林的水平根本达不到合同要求,续约也不了了之;

再后来,布鲁克林又要做模特,维多利亚开始动用自己在时尚界的影响力,先后让《Mad About Town》等知名杂志为儿子拍了封面。然而,对时尚不感冒的布鲁克林依然没有坚持下来;

最后,布鲁克林又说自己爱上了摄影,维多利亚和贝克汉姆又给儿子出版了一本摄影作品集。结果,摄影集上市就收到了广大网友的激烈吐槽,还没我拍得好。

就这样,布鲁克林从一个有着无限未来的大好青年,就这样踏着父母提供的一个个捷径,变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前几天,美国常青藤丑闻被曝光,那些花着父母的钱被“打造”成学霸的明星孩子,冠冕堂皇地进入多所高校,一夜之间,光环不再,世界哗然。

捷径似乎真能帮孩子绕开了残酷的竞争,绕开了寒门苦读,在最短时间内收获“成功”。可是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依赖捷径打造的“成功”,是镜中花,水中月,看似很美,可是却不真实,一旦离开了父母的支持,一切都会被打回原形。

当那些寄希望于“聪明药”,用金钱和关系网为孩子打造捷径的家长,其实忽略了一件事:命运的计价方式是公平的。之前投机取巧占到的便宜,最终都会反噬到孩子身上。

因为捷径交换的,是一个只等着父母帮忙、不肯再付出努力的孩子。得到的太容易,失去的终究会很彻底。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那些爱走捷径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去年,美国克瑞顿大学就开除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该学生导师袁劲梅教授,痛心疾首地写了一封信:

你的抄袭导致学籍被取消,有你自己的责任,有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的责任,也有我的责任。

老师一直和你说,做学问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寻找未知,没有捷径可走。

可是你进校园那天就认为在美国上大学很容易,想的不是怎样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是多次试图和教授搞好关系,总是在谈及自己认识多少个名人,如数家珍。你以为这样就能轻松得到学位,找到体面工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你的本科院校并没有优势,我一直和你说,弥补基础差的劣势才能做学问,可你却选择了另一条路走。找捷径,你想借此掩盖你基础差和没有治学能力的缺陷:不读原著,看些书摘网评,就敢宣称,书读完了,读懂了,就开始妄加评论。

甚至你还拿着网上抄的作业交给我,被我发现时,还一口咬定,这不是抄袭,让我理解。

这位教授痛心疾首地说,做学问不是做生意,千万不能投机取巧。

焦虑和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捷径上:

有学生网购写作业机器人,有的花钱雇同学帮写作业,还有的擅自篡改学习成绩。

前不久,有一个女生去考驾照科目三,连续挂科后,不想着好好练车,反而认为教练才是她通过的关键,她暗示教练,你想要什么都行。结果,依然以挂科告终。

为什么说,捷径通往的都是最坏的路?

因为当你选择捷径的那一刻,就给自己盖上了“我不行”的印章:我不能通过考试,所以才和教授搞好关系;我不能完成寒假作业,所以才求助机器人;我不能考过科目三,所以才贿赂教练。

歪门邪路看似快速解决了问题,可是,捷径的“副作用”谁也不能忽略:被学校开除,被父母责骂,被驾校“拉黑”。

捷径不会帮助任何人走向人生巅峰,唯一的“成果”,就是面对困难时想要逃避、走捷径的条件反射。

人生的轨迹也就随之走样了。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孩子面对困难时,走捷径还是选远路?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教育】亲手喂女儿喝下聪明药:想走捷径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毒药

美国有一个士兵,一天他要和上百名学员一起徒步竞走。可是他那天发烧、浑身无力,后半程已经在最后一名。正在这时,他走到一个岔路口,看到了两个指示牌:士兵专用、士官专用。

谁都知道,士官专用路一定是平坦好走的短途,可是正直的他还是选了士兵专用的路。结果,这名士兵意外获得了第一名。原来,

所谓的“捷径”只是假象,象征着捷径的士官专用路才是蜿蜒曲奇、又绕远的路。

这个士兵名叫麦克阿瑟,后来成为指挥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著名将军。

贝弗利•希尔斯说,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曾国藩最提倡“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笨得出名的他,即使彻夜苦读,也连续10次县试失败。于是他就自制了一个香燃秤砣敲铜盆的“装置”,把别人睡觉的时间都挤出来看书、做学问。

用兵打仗时,他信奉 “结硬寨,打呆仗”,日日垒墙挖沟,让他用四场胜仗就瓦解了太平天国。

不知道捷径是何物的曾国藩,凭借着扎实的死功夫和笨方法,迎着困难,克服难题,最终超越了那些走捷径的聪明人。

当孩子面对困难时,是陪着他一起死磕,还是帮孩子寻找捷径?澳大利亚的一个爸爸,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他的女儿Alex一周练习体操的时间高达30多个小时,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讲,强度确实很大。为了鼓励女儿继续坚持下去,这位强壮的爸爸,用笨拙的动作和搞笑的姿势,陪女儿完成每一个体操动作。

这个爸爸一次次被绊倒、不断摔跤,也完不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可他硬是坚持了下来。

那些复杂的动作在爸爸的陪伴下,也开始变得有趣。女儿也感觉到,出错和困难都没什么了不起,枯燥变成了乐趣,困难变成了挑战。

韩剧《迷雾》女主角高惠兰说,遇到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的死胡同,我从来没有逃避过。绝对的正面突破!要么我破碎,要么你破碎,而我从来都没有输过。

找捷径,是低段位父母的作为,聪明的父母都知道,成长该走的路,一步也少不了。你没办法帮助蝴蝶破茧成蝶,你也没办法帮助孩子快速飞跃。捷径换不来任何跃迁。

因为你提供的捷径,可能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绝境。

拒绝给孩子提供任何捷径,才是真正让孩子收获向上的乐趣和努力的底气。陪孩子一起慢慢走过那条最远的路吧,最终,你们都会收获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