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資管規模年度縮水18%,全行業資管轉型"路線圖"曝光,3月顯效,全業績看過來

券业资管规模年度缩水18%,全行业资管转型

主動管理是券商資管轉型的大方向。在如何執行上,各大券商卻給出了不同的方案。

受資管新規和市場環境的雙重影響,2018年券商資產管理淨收入、資管規模雙雙下滑。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2018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275億元,同比下降35.21億元,降幅為11.35%;受託管理資金總額為14.11萬億元,同比下降18.25%。

重壓之下,提升主動管理水平,成為券商資管的一致選擇。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各家券商在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上,各有打法:有券商欲打造資管明星產品,有券商主攻機構客戶,也有券商專心於固收業務。

“資管新規”威力已現:券商資管規模萎縮18%

2018年是國內大資管行業統一監管的元年。受“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影響,行業通道類資管規模持續收縮。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證券行業2018年末受託管理資金總額14.11萬億元,同比下降18.25%。

上市大券商也難逃規模下降的命運。根據已披露的21家上市券商的2018年報,截至2018年末,僅中信建投、光大證券2家券商實現了資管總規模的同比增長,不過增幅也僅為2.03%、5.60%。另外19家上市券商中,除西南證券未披露相關信息外,餘下18家券商2018年度的資管總規模均出現了不同程度地滑坡。

券业资管规模年度缩水18%,全行业资管转型

中原證券下滑幅度最大, 2018年末的資管總規模為112.89億元,較2017年末下降46.36%;國金證券下滑31.96%居於次席,年末資管總規模跌至1428.99億元;廣發證券下滑27.13%居於第三,年末資管總規模為3814.11億元。

在資管規模總量上,中信證券以1.34萬億元獨佔鰲頭,居於第一梯隊。華泰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5家券商的資管總規模在6500億元之上,處於第二梯隊。餘下的如廣發證券、海通證券等券商的資管總規模均在4000億元之下,屬於第三梯隊乃至第四梯隊。

在主動管理領域,中信證券依然以5527.7億元的規模,獨享行業第一寶座。其他券商也有幾百億至數千億的主動資管規模。

券商資管收入縮水35億元

伴隨著券商資管規模的下滑,2018年券商資產管理淨收入也出現了滑坡。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2018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275億元,同比下降35.21億元,降幅為11.35%,在營業收入中佔比達到10.33%。其中,定向資管業務淨收入106.53億元,佔比38.74%;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淨收入101.77億元,佔比37.01%;集合資管業務淨收入 53.51億元,佔比19.46%;專項資管業務淨收入12.75億元,佔比4.64%。

在上述21家上市券商中,10家券商的2018年報中,披露了資管業務收入及增長情況。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10家券商的資管業務收入兩極分化,華安證券2018年僅有1.08億元的收入,而華泰證券高達17.62億元。

在資管業務進展上,5家券商收入較2017年下滑9到30個百分點;另外5家券商則有2到15個百分點的增長。僅從這10家券商可以看出,2018年券商資管業務收入整體不太理想。

券业资管规模年度缩水18%,全行业资管转型

轉型主動管理“路線圖”各有特色

2018年,個別券商的非標資管業務到期出現違約,面臨較大的聲譽風險。疊加資管新規的威懾,更多資金傾向於擁抱具有優秀投資管理能力的券商。此背景下,券商資管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成為行業趨勢。

一些券商在主動管理業務上,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2018年度,券商資管總規模普遍下滑,不過單論主動管理規模,招商證券、方正證券、光大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證券等多家券商實現了增長。2018年度,招商證券的主動資管規模同比大漲81.86%,成為目前最見成效的券商。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在如何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上,各大券商的切入點、角度也各不相同。

國海證券在2018年報中表示:一方面,多管齊下打造資管明星產品;另一方面,打通重點銀行渠道,提升客戶的響應速度和客戶體驗。

銀河證券則是繼續鞏固和發展現有固收類等優勢產品,加速推進“固收+策略”淨值型產品的創設。

第一創業證券的資管業務則是圍繞“以機構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固定收益為主要投資標的”的目標。

與多數主攻B端客戶的券商資管不同,近三年,東方證券資管業務在C端個人客戶上,聲名遠播,並已成為公司的“金字招牌”。東方證券主要通過全資子公司“東證資管”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截至2018年末,東證資管受託資產管理規模2001.44億元,其中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高達98.50%,遠超券商資管行業的平均水平。2018年度,東證資管受託資管業務淨收入在行業內排名首位。

自2005年至2018年末,東證資管主動管理權益類產品的平均年化回報率18.89%,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平均年化回報率為9.41%,中長期業績頗為亮眼。2018年度,東方證券的主動管理規模佔比也從2017年末的98.02%再度提升至98.50%。

此外,招商證券資管緊抓市場熱點和投資者需求,推出了創新型FOF產品,同時重塑量化產品優勢。另外著力強化跨境資產配置能力,並於2018年發行了公司首單QDIE跨境股權投資產品。

券商資管子公司一季度淨利潤同比漲4%

目前13家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披露了3月份營收情況。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3月份,13家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3.81億元。國泰君安資管、東證資管、華泰資管、光證資管、廣發資管、招商資管6家營業收入過億元,國泰君安資管3月營收達3.10億元,是唯一一家超過2億元的券商資管子公司。

3月份淨利潤上,13家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6.61億元。國泰君安資管、東證資管淨利潤均超過1億元,分別為1.50億元、1.12億元。

伴隨著3月營收情況的披露,一季度業績表現也隨之提前知曉。Wind數據統計顯示,13家上市券商資管一季度合計實現營收32.55億元,同比下滑2.25%;淨利潤14.32億元,同比增長4.14%。

具體來看,2019年一季度,華泰資管實現營業收入6.22億元居於首位,東證資管、國泰君安資管分別以4.59億元、4.55億元的營收分列第二、三位。從營收漲幅來看,今年一季度,海通資管以100.3%的同比漲幅領先於其他同業。

在淨利潤上,今年一季度最賺錢的是華泰資管,實現淨利潤3.32億元。東證資管、廣發資管等5家資管子公司也實現了1億元以上的淨利潤。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證券資管一季度淨利潤僅為0.13億元,在13家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中排名末尾,卻實現了826.77%的同比增幅,居於第一。

百萬用戶都在看

@33萬從業人!券業正進行這樣一場人才大戰!去年行業流失逾11000人,經紀減員最多,這些條線卻大力擴張

600元私刻3枚蘿蔔章,銀行支行一把手藉此票據貼現976億!異地開同業賬戶牟利2000萬,細節曝光

黑底揭開!昔日金控集團竟是涉黑團伙,實控人被控非法持槍、暴力催收數罪,昔日風光無限一朝大廈傾覆

銀行資產質量最新掃描:2020年銀行最"難過",三四線房價大概率下跌,下跌20-30%銀行最難受

98家投行排名正式出爐!頭部券商大秀"肌肉",股債承銷雙贏,馬太效應已難逆轉,小券商另謀逆襲空間

果然降薪!八成上市券商薪酬縮水,5家降幅超20%!廣發4高管年薪超千萬,國君一創逆市加薪兩成

瘋狂的大麻!禁毒委打擊無效,工業大麻股掀漲停潮,織麻袋的、炸麻花的、做天麻的竟也大漲!6家澄清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